分享

相之韵的气质

 马尔的视觉 2022-01-28

相之韵朗诵艺术团的迎春联欢舞台上出现了两个小娃的面孔。

皆为祖孙配。

孙娃为主,奶奶甘愿当绿草。

女娃初登台还羞涩,一旦情绪顺畅了,口齿伶俐得像只百灵鸟。

《十八愁》的一段贯口,哗哗哗的小溪一般的奔流。

男娃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会儿劈柴一会儿喂马的,踮着脚尖为自己打节拍。

男娃我熟,叫牛牛。

还不会喊爷爷时就被他奶奶任静抱来相之韵。任静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抱着孙子学朗诵,也成了相之韵朗诵队伍里独有的一景。

小牛牛从一嘴的奶牙,到如今学会了迈诗人的步子,唱诗人的调调。

说起来他也有三年的团龄了,论资历堪称相之韵的资深。

走上舞台来的另一个新人也很让我惊艳。

她叫黄明华,我一好友的爱人。

多少年我们在一起聚,她话都少,不大喜欢抛头露面。没想到如今也能从容、自然的站在舞台上,字正腔圆的诵读作品。

她的视力不太好,捧在手里的稿本是看不见的,每一篇都得背熟。

在舞台上黄明华那么灿烂的绽放出神色。

我边看边思索着相之韵的意义,想起了过去有个“大熔炉”概念。

一群人来到这里,淬炼之后五彩缤纷。

当年相之韵的诞生,最初也就是团长于炳兰的一个闪念吧,找几个爱好朗诵的人组个沙龙。

工人文化宫也很支持,提供了一间活动室。

你们不能自娱自乐的老玩无用功,大咖曹伟老师在后面出谋划策。他帮着请来了韩梅、陈曦、葛蔚蔚、王彦启等几个专业人士做老师。

慢慢的活动有了些声色,学员也越来越多,撑破沙龙,很自然的膨胀为相之韵朗诵艺术团。

擅于画龙点睛的老歌舞团的兔导,受聘为舞台艺术总监;唐亮老师等一批名家也在此开公益讲堂。

时常也会有像程濮老师这样的名家来做范读。

很多人在此留下过脚印,很多人也给艺术团打上烙印。

韩梅老师众望所归的成为了艺术团的精神领袖。

她的亲和、平易、细致、耐心,使得相之韵周末固定的朗诵学习温润而舒适。

于团长为人谦和,很真诚也很朴实。朗诵队伍由一盘散沙,渐渐聚拢为一个团队。

相之韵的著名主持人雅风,常喜欢用一个词“家人”来称呼这支队伍。

话语里透着真挚与贴切。

相之韵开启了每个参与者的一段新人生。

美好的诗章,美好的声音,美好的氛围。

竟会有律师也来这里学习,只为提升自己的语言节奏、重音把握等表达能力。

四十多年前报过幕的小女孩,重新在相之韵找到了已消失于万水千山之外的艺术感觉。

也就是在相之韵的今年联欢,马尔继在姜永波导演作品里顶包群演“触电”后,又一次顶缺“触诵”,有了头一回舞台朗诵的体验。

很奇妙。拿着稿子上台一次过,比拍电影轻松许多。

这是个其乐融融的集体,相之韵的团员们大多又是多才多能。

除了朗诵,舞蹈、传统戏曲、声乐等,拉上台面就能一板一眼。

最为出彩的是,朗诵团一批台柱子又有出色表演。

群诵《信仰的力量》被编排成朗诵短剧。

杨建华、雅风、王兴民、祖健康、任继红等,每一个人的扮装、声音、神态,全部达标专业水准。

舞台呈现给人一种震撼,为信仰献出了生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些闪光的名字,他们的精神特质,被栩栩如生的镌刻在舞台上。

作者相关文章

韩梅姐

唐亮老师

朗诵课堂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