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病管理 | 慢病人群过冬攻略

 我篮有虾 2022-01-28
慢病管理 | 慢病人群过冬攻略

文 / 吕若琦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冬季是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期,如糖尿病、慢阻肺急性发作、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等,稍不留意就能惹来大问题。这类人群应该做好哪些身体调理和疾病预防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度过严冬呢?

糖尿病患者:

调药量,暖下肢,保护足

慢病管理 | 慢病人群过冬攻略

1. 调药量。

进入冬季后,人们的食欲会有明显增加,为了抵御寒冷,更偏向于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这些改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要注意冬季对血糖的影响,同时也要留意血压的变化。倘若糖友合并高血压,加之其他因素,在冬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服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冬季增加用药量,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也要增加胰岛素用量。调整用药量需要一段时间,一般1~2周可以完成,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早找内分泌专科医生调药。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入冬时也需调整用药。

2. 暖下肢。

据资料显示,糖龄超5年有30%糖尿病患者会有下肢神经病变;而糖龄超10年,将有60%患者患有下肢神经病变;糖龄超20年,其患病率高达90%。此类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时,下肢不适会出现加重,如下肢冰冷、麻木加重等,严重影响睡眠。

解决方案:在冬季,糖尿病患者要做好下肢的保暖工作,如穿厚实的裤子、袜子。按摩和艾灸是较为安全的下肢保暖方法,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自己按一按腿部,促进血液循环,或是艾灸可有效改善下肢冰冷的症状。

3. 保护足。

入冬后,糖尿病人较之常人更加会四肢冰冷、怕冷等,所以在冬季会使用热水袋或是泡脚。但由于不少糖尿病患者有神经病变而导致感觉障碍,从而泡脚时导致烫伤,加之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伤口难以愈合,从而导致发生糖尿病足和其他局部损害的严重后果。

解决方案:糖尿病患者是否适合泡脚应该事先咨询专科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如果医生表示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泡脚,那么患者应该禁止该行为。倘若患者可以泡脚,在泡脚前,患者也应让没有糖尿病的家属试下水温,或用温度计测量,注意该温度应比没有糖尿病的人群泡脚的温度低5℃左右。

心血管、高血压患者:

按时服药,注重保暖

慢病管理 | 慢病人群过冬攻略

1. 不要乱注射活血、通血管药物,按时服药遵医嘱。

很多心脏不好的老人通常习惯在冬季心脑血管高发季节之前去医院静脉滴注一些所谓的活血、通血管的药物,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做“无用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需要根据病因长期综合防治,光靠短期用药,并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甚至有许多老年患者认为平时不用服药,只要一年输两次液就行了,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解决方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要从生活点滴做起,平时就需要控制好引起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定期输液来得更有效,而不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处理。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2.保暖为先,缓解血压波动。

冬季,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个“坎儿”。研究表明,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且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同时,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血压波动性增大带来的最主要的危险就是并发症发病增多,尤其是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等。每年冬季刮风降温时,医院急诊室卒中患者人满为患,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

解决方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冬高夏低”,由于热胀冷缩,血压在秋冬季节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建议老人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下其变化情况。尤其是突然出现头晕、头疼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冷风从脖子进入,出门前戴好围巾,护住脖子和胸口。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否则容易引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

慢阻肺患者:

防霾、戒烟,及时治感冒

慢病管理 | 慢病人群过冬攻略

1.戴口罩,防雾霾伤肺。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肺部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加之冬天多雾霾,很多人的身体在这个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病症,以感冒、咳嗽最为常见。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有慢阻肺的老人,如果仍不注重对肺部的保养,更会继发肺炎等并发症。久之,患者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将会彻底丧失功能。所以,老人要更加为自己的肺部做好冬季准备。

解决方案:霾的直径大约在1~2.5微米之间,非常容易被吸进鼻腔或肺里。若要在雾霾天外出的话,戴专用防雾霾口罩非常必要。此外,用薏苡仁60克、山药60克、柿霜30克、红枣数颗,煮成薏仁山药粥,能够发挥润肺防霾的作用。但体质虚寒的老人应酌情减少薏苡仁及柿霜的用量。

2.接种疫苗防肺炎。

超过半数的老人都不知道肺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而且已接种疫苗者的老人不足14%。临床上以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多见,高达83%。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脏病、长期吸烟等,肺炎球菌可趁机侵入人体,引起肺炎。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应用广泛,使肺炎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肺炎的治疗更加困难。许多老人还经常将肺炎的症状当作感冒,导致病情延误。大众对肺炎预防意识不足,也是导致肺炎难治、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医生提醒,若老人的咳嗽症状超过1周仍无法缓解,且有痰多、色黄,以及怕冷、食欲变差的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解决方案:肺炎“偏爱”抵抗力低的人群,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在流感流行高峰前的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所以此时是接种流感疫苗最合适的时机。建议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推荐接种肺炎疫苗、胸腺五肽、免疫球蛋白等,以提高肺部的抗病能力。

3.戒烟防慢阻肺复发。

慢阻肺不仅会对人体肺功能造成损害,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全身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除了气促外,消瘦、营养不良、抵抗力弱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表现。慢阻肺患者如果有吸烟习惯,无疑会加重病情。久而久之,患者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彻底丧失功能,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多脏器衰竭。

解决方案: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因为长期吸烟会对支气管黏膜产生刺激,引起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最终导致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戒烟可延缓呼吸困难的发展,但老人在戒烟时不能操之过急,应逐步减少吸烟的量,如先从每天20支减至10支,每月递减一半,能有效减少戒断反应的发生。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