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政策将拉大贫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10羊皮卷 2022-01-28
图片
今年的开始是2021年的可怕重复。一种新冠病毒的新变体让世界各地的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威胁到这一年的经济前景。但是2020年的严重衰退不会重演,未来的前景将是全球高通胀和利率上升,较为脆弱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严重风险。
去年的情况表明,即使没有有效的疫苗,发达经济体对新冠疫情的抵御能力也比预期的要强。Alpha浪潮对人们的健康是可怕的,但几乎没有影响到全球经济复苏。由于货币和财政刺激力度超过了实际需要,结果造成了需求过剩和通胀。
度过Omicron浪潮应该会比较容易。全球新增病例数达到创纪录水平,但死亡人数依然很低。疫苗已被证明能有效地预防重症,社区也从以前的感染中获得了更大的免疫力,因此发达经济体应该能够更好地适应。尽管有这些好消息,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预测可能还是过于乐观——这些预测称发达经济体可以回到大流行前预测的经济产出轨道,而没有遭受任何长期损害。
高通胀表明,去年经济在过热状态下运行产生了严重瓶颈,想要找工作的人减少,而两年的投资疲软将阻碍各经济体提高生产率以促进非通胀增长的能力。因此,2022年和2023年最大的危险仍然是需求超过可利用的供应造成的通胀。今年下半年,总体通胀率将会下降,因为去年的大幅价格上涨中,有一部分将会被排除在年度比较之外,但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率仍然过高,让人感到不安。
美联储迟迟才对通胀威胁作出回应,而美国的通胀威胁也是最大的。美联储指出,它可能需要比最初预计的“更早或更快”将利率从目前接近零的水平上调。许多有见识的观察人士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加息四次,每次25个基点,同时将出售其持有的部分政府债券。然而,货币政策收紧不应与极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相混淆。名义利率提高到1%仍会刺激需求,尤其是考虑到今年年底通胀率可能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对较贫穷国家来说,问题在于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但仍具有刺激性——很可能给它们带来麻烦。正如世界银行在本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所指出的,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加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本已艰难的前景。
较贫穷的经济体难以像发达经济体那样迅速复苏,它们缺乏同等程度的信誉和市场渠道,无法在疫情早期放开手脚借贷以保护本国民众。由于缺乏金融弹性和慷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低迷更为持久,复苏也更为疲弱。这些经济体在获得疫苗和向其人民提供疫苗方面面临种种困难,更是造就了这场完美风暴。

图片

二十年来,新兴经济体的生活水平不断追赶那些较富裕的兄弟国家,现在这段历程已经结束了。世界银行估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70%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收入增长将低于发达经济体。
大流行期间的疲软也可能会留下更大、更持久的伤痕。世界银行估计,与富裕国家毫无伤痕的假设——尽管较为乐观——相比,较贫穷国家的复苏将比大流行前预测的水平相差近6%。这会进一步限制它们偿还现有债务的能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疫情爆发以来,这些国家的债务与国民收入之比已上升了10个百分点。在一些较弱的国家,这可能会造成硬着陆和债务危机,并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让这一切更加糟糕的是,美联储今年可能会比预期更用力地踩下刹车,令市场不安并使全球货币环境收紧。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表示,2022年的前景“不太可能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这话多少有些轻描淡写了。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所面临的环境不尽相同。中国有充足的财政火力在短期内为其经济提供缓冲。土耳其是一个易受冲击的国家的典型例子。高额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加上其经济机构缺乏公信力,构成了一个有毒的组合。处于类似处境的国家已经出现了资本外逃,并可能形成前景日益黯淡、脆弱性日益增加的恶性循环。
前景是艰难的。世界银行预计到2023年,40%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民收入仍将低于2019年的水平。这样的状况可能在今年引发一场反思,而不是胡乱应付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