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语典

 昵称503199 2022-01-28

第一章 国学精粹(1)

治国安邦

政治管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自《道德经》。意为:百姓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如果自身言行端正,即使没有命令百姓也会去做;如果自身言行不正,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近者说,远者来】 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使近处的百姓欢悦了,远处的百姓就会前来归附。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 出自《管子·君臣上》。意为:如果治理国家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出自《管子·明法解》。意为: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 出自《管子·小称》。意为:善于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不会抱怨他;不肯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会谴责他。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 出自《管子·权修》。意为:赋税过于繁重,就会使百姓怨恨君主。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出自《管子·治国》。意为:抛弃作为国家根本的农业而去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国家贫穷。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 出自《管子·乘马》。意为:观看市场的行情就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就能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君主不因为自己高兴就多加对臣子奖赏,也不能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国君不骄傲自大,手下人就不会阿谀奉承。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出自《墨子·尚同下》。意为: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清楚;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明白。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出自《墨子·亲土》。意为:给国君献上稀世珍宝,不如给国君推荐有才之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下》。意为:人民是最珍贵的,其次是国家,而最轻的是君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良好的时机,不如占据有利的地势;占据有利的地势,不如拥有团结一致的人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让道德品质好的人去教育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有才能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为:没有官员领导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官员。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意为: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即使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出自《荀子·王霸》。意为:如果君主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都会做得十分周详;如果君主事无巨细都要管,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意为:政令一旦下达,即使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欺骗百姓。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出自《荀子·大略》。意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出自《荀子·大略》。意为:如果国君有爱嫉妒他人的臣子,那么贤良的人就不会来辅佐他。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出自《荀子·王制》。意为:有德有才之人,应当立即提拔;无德无才之人,则应当立即罢免。

【公生明,偏生暗】 出自《荀子·不苟》。意为:公正就会使人清醒,偏私就会使人糊涂。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 出自《荀子·君道》。意为: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会被堵塞;为公的原则明确了,贪婪的私欲就会停止。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 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出自《韩非子·显学》。意为:国家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国家弱小,就要去朝见别人。因此,英明的国君会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出自《韩非子·五蠹》。意为: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出自《韩非子·有度》。意为: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为: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自《道德经》。意为:天道之网恢宏广大,看起来疏松却不会疏漏。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出自《论语·季氏》。意为:国家统治有道,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为: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为: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出自秦商鞅《商君书·去强》。意为: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意为: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意为: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如果一个人的计策高明可用,就不要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耻于采纳;如果一个人的话正确可行,就不要责怪他巧言善辩。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效仿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 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立事书》。意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意为: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出自北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意为: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没有一定的物资财富是不行的;要治理好天下的财富,没有合理的方法是不行的。

【人唯求旧,器非求旧,唯新】 出自《尚书·盘庚上》。意为:用人要选用熟悉的臣子,不要像选用器具那样只要新的,不要旧的。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出自《尚书·洪范》。意为: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出自北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为: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 出自南宋杨万里《庸言》。意为: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意为: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为: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百姓安乐;百姓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意为: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民众也会纷纷效仿。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为: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勤民以自封者,死无日矣】 出自《国语·楚语下》。意为:劳困人民以满足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出自《战国策·赵策》。意为: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出自《战国策·燕策》。意为: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过错的批评,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为: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为: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为: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出自《汉书·陆贾传》。意为:国家太平时,应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让国家繁荣昌盛;国家危乱的时候,应注意发挥大将的作用,使国家免于危难。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出自《后汉书·徐稺传》。意为: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 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意为: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意为:凿开岩石寻找宝玉,剖开蚌身索求珍珠。意谓深入探求人才。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选择官员的要点不在多,而在于能真正得到贤能。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出自《资治通鉴》。意为: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出自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意为:朝廷圣明,并没有什么过失,自己也觉得进谏的奏章越来越少了。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出自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意为: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自唐代李商隐《贾生》。意为:只可惜半夜里君王虽然向前移动座位,靠近贾谊,但他所问的却不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是鬼神之事。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意为:万里江山尘烟四起,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信任重用的大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要恩威并重,使国家上下能够有礼有节、秩序井然。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有相应的体制,各自之间不能相互侵犯越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意为: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 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信义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依赖的。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一时的强弱在于力量或军事力量,而长久的胜负则在于道理,就是治国有道。

军事战争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出自《墨子·修身》。意为:作战之中虽然阵列需有讲究,但还是要以勇敢为本。

【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出自《墨子·非攻下》。意为:频繁地进攻和*,实在是天下最大的祸害。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出自秦商鞅《商君书·画策》。意为: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 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为: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出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将才》。意为:作为军将,地位高贵而不骄傲,打了胜仗而不昏乱,才能出众而能谦逊待下,性格刚强而能控制自己。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则贵】 出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将才》。意为:战场作战,勇敢向前的应给予重赏,贪生怕死向后退的应处以重刑。而且奖赏要及时,不能拖延,惩罚不能因为地位高低而有所减免。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出自三国诸葛亮《喜怒》。意为:愤怒的时候,不要触犯到无罪的人;高兴的时候,也不能放纵应该杀头的人。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出自三国诸葛亮《南征教》。意为:出兵作战以征服敌军的人心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城池为下策。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出自三国诸葛亮《兵要》。意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使将领没有才能,也不会打败仗;一支没有严格训练的军队,即使将领再善战,也无法取得胜利。

【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出自唐代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意为:最大的弊政莫过于贿赂猖獗,赋税繁多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有谁会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残酷呢?诗句深刻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出自唐代白居易《议兵策》。意为: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德唯治,否德乱】 出自《尚书·太甲下》。意为: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出自《尚书·酒诰》。意为:为政的人不应该把水作为镜子,而是应该把人民当做镜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意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

【师直为壮,曲为老】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意为:出兵作战,有正当理由,军队的士气就强盛;而师出无名或者理屈,就会士气不振。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出自《左传·隐公五年》。意为: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意为:一朝放走了敌人,就会成为几代人的祸患。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意为:居住下,就要准备好粮草,行军时,就要做好防备。

【先人有夺人之心】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为:先发制人就可以摧毁敌人作战的勇气和士气。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出自《左传·襄公十年》。意为: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一意孤行很难成功。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出自《战国策·楚策》。意为:如果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发起挑战;如果粮草不如对方充足,就不要与之相持太久。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意为:在营帐中操控着战略,就能让在千里之外作战的军队取得胜利。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为:打了胜仗之后,将领骄傲,士兵懒惰的,就会失败。

【十则围之,倍则战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为: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采用围攻战术;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与敌人展开交战。

【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为:两只老鼠在洞中争斗,哪一个更勇敢些,哪一个就能获胜。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意为:出兵作战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意为:如果将军任用不妥当,那么出师作战一定会一败涂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意为: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进入到内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意为:茫茫沙漠里,已经打了上百场仗,连身上的盔甲都磨破了,但只要不打垮楼兰,就决不回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自唐代高适《燕歌行》。意为:战士在前线英勇杀敌,死伤过半;将军还在营帐中观赏美人轻歌曼舞。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出自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意为:战争异常惨烈,战场上寒风怒号,荒草中可见尸骨累累,肃杀悲凉,阴森恐怖,令人心惊。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出自唐代杜甫《征夫》。意为:十户人家中还有几户留存啊,只有山还依然是那么多。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意为:家里若是生个女儿,至少还能找个近邻嫁出去,如果生了男儿,却常常要葬身于荒野杂草之中。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出自唐代杜甫《洗兵马》。意为: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壮士,能将天上的银河引下来,将所有的兵器都洗干净了,永远都不再用了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意为:战乱的时局,看到鲜花也会让人黯然神伤;离散的亲人,听到鸟鸣也会让人感到心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出自唐代杜甫《前出塞》之六。意为:要想射人,应先射他的马,要想擒贼,应该先擒住他们的首领。比喻解决问题应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要害。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 出自唐代李商隐《汉南书事》。意为: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呢?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意为:敌军如同黑云一般来势凶猛,城池仿佛要被压倒了,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自唐代杜牧《赤壁》。意为: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东吴已被曹操所灭,而大乔、小乔便要成为俘虏,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出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意为:即使要招集一千名士兵也不用费力,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将领却十分困难。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出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意为:花了很长时间来养军队,只为了在需要时能够用得上。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出自元代张可久《花声·怀古》。意为:遥怀古人,想起那美人虞姬因四面楚歌而自刎,三国鼎立时,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还有投笔从戎的班超空老于玉门关外。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处世之道也是应对变化之术,怎么可以只把握一个方面呢?行军作战的方法也是如此,都是贵在能够随机应变。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出自《左传·襄公十年》。意为: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一意孤行很难成功。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出自《战国策·楚策》。意为:如果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发起挑战;如果粮草不如对方充足,就不要与之相持太久。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意为:在营帐中操控着战略,就能让在千里之外作战的军队取得胜利。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为:打了胜仗之后,将领骄傲,士兵懒惰的,就会失败。

【十则围之,倍则战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为: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采用围攻战术;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与敌人展开交战。

【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为:两只老鼠在洞中争斗,哪一个更勇敢些,哪一个就能获胜。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意为:出兵作战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意为:如果将军任用不妥当,那么出师作战一定会一败涂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意为: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进入到内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意为:茫茫沙漠里,已经打了上百场仗,连身上的盔甲都磨破了,但只要不打垮楼兰,就决不回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自唐代高适《燕歌行》。意为:战士在前线英勇杀敌,死伤过半;将军还在营帐中观赏美人轻歌曼舞。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出自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意为:战争异常惨烈,战场上寒风怒号,荒草中可见尸骨累累,肃杀悲凉,阴森恐怖,令人心惊。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出自唐代杜甫《征夫》。意为:十户人家中还有几户留存啊,只有山还依然是那么多。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意为:家里若是生个女儿,至少还能找个近邻嫁出去,如果生了男儿,却常常要葬身于荒野杂草之中。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出自唐代杜甫《洗兵马》。意为: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壮士,能将天上的银河引下来,将所有的兵器都洗干净了,永远都不再用了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意为:战乱的时局,看到鲜花也会让人黯然神伤;离散的亲人,听到鸟鸣也会让人感到心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出自唐代杜甫《前出塞》之六。意为:要想射人,应先射他的马,要想擒贼,应该先擒住他们的首领。比喻解决问题应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要害。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 出自唐代李商隐《汉南书事》。意为: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呢?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意为:敌军如同黑云一般来势凶猛,城池仿佛要被压倒了,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自唐代杜牧《赤壁》。意为: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东吴已被曹操所灭,而大乔、小乔便要成为俘虏,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出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意为:即使要招集一千名士兵也不用费力,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将领却十分困难。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出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意为:花了很长时间来养军队,只为了在需要时能够用得上。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出自元代张可久《花声·怀古》。意为:遥怀古人,想起那美人虞姬因四面楚歌而自刎,三国鼎立时,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还有投笔从戎的班超空老于玉门关外。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处世之道也是应对变化之术,怎么可以只把握一个方面呢?行军作战的方法也是如此,都是贵在能够随机应变。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做将领的道理就是不要因为一次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忧虑失落。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周瑜为了收回荆州安定天下而想出妙计以婚姻为借口,将刘备骗到江东,结果不仅白送了刘备一个夫人,还使得自己损兵折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将领在外行军打仗时,君主的命令有些是可以不予理会的。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意为:将军领军在于谋略而不在于勇猛,士兵的战斗力在于精良而不在于人数众多。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意为:宁愿在太平年代做一条狗,也不愿在*的社会里做人。

农业工商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出自《孟子·尽心上》。意为:治理好百姓的田地,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就能够使百姓富足起来。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出自《孟子·尽心下》。意为:没有好的政治,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

【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出自《荀子·修身》。意为: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了本就不再做生意。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 出自《韩非子·解老》。意为:做工之人总是改变自己的行业,就做不出成绩来。

【数夺民时,大饥乃来】 出自《吕氏春秋·上衣》。时:农时。意为:多次占用耽误农时,就会造成大的饥荒。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出自秦商鞅《商君书·农战》。意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地诚任,不患不财】 出自秦商鞅《商君书·错法》。意为:土地被真正利用起来,就不怕没有财源。

【春贷秋赋民皆欢,春赋秋贷民皆怨】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春天放贷,秋天收税,农民就都会欢喜;但春天收税,而秋天放贷,农民就会都抱怨。

【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出自清代魏源《吴农备荒议》。意为:与其等灾荒来了再想办法补救,不如早防备灾荒,而防备灾荒最好就是抓住农时。

【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 出自《国语·周语上》。意为:在所有的公事当中,最重要的是专务于农业。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害农事的。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出自北宋苏轼《鱼蛮子》。意为:这个世界上,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只要脚一踏在地上,就得交租纳税。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出自北宋梅尧臣《田家语》。意为:谁说农家的生活安定快乐?春天的赋税到了秋天还没有交齐呢!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意为:国家规定农民的赋税是三升米,但实际上,农民却要交纳一斗米,那么,杀牛怎么会不比种庄稼强呢?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 出自秦商鞅《商君书·算地》。意为: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他们的资本就在于他们手中的技艺。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序》。意为: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为:当货品的价格极高时,就要像扔掉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当货品的价格极低时,就要像购买珍宝一样趁机购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为:天下人和和乐乐,都是为利益而来;天下人纷纷攘攘,也都是为了利益而往。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为:货品的价格上涨到极高时就会降下来,下跌到极低时就会涨上去。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为: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出自《汉书·货殖传》。意为:经商的人多了,就会使粮食生产不足,而货物有剩余。

修身齐家

品质高洁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出自《道德经》。意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显露,自爱自尊却不自命高贵。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意为:古人不轻易说话,是因为以说了之后又做不到为耻辱。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意为:用不仁义的方法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讲轻得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自《论语·阳货》。意为:人类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而使差距拉大。

【万事莫贵于义】 出自《墨子·贵义》。意为:天下所有的事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出自《孟子·尽心上》。意为:得志的时候,要将恩泽施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要修养身心,将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现于世。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如果自己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就会认为是耻辱。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出自《荀子·劝学》。意为:蓬蒿长在麻田中,不用扶助,自然挺直;白沙混在污泥之中,就会与污泥一样成为黑色。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阴而不形】 出自《荀子·劝学》。意为:声音再小也会被人听到,行动再隐秘也总会被人知道。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出自《荀子·王制》。意为:没有德行操守的人不能成为尊贵之人,没有才能的人不能为官。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出自《荀子·不苟》。意为: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为:自己不知道而信口开河,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却故意不讲,这是不忠实。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出自《韩非子·解老》。意为:和氏之璧本身就有着自然之美,用不着各种颜色来加以装饰。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出自《商君书·修权》。意为: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出自西汉扬雄《法言·君子》。意为:对于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圣人都会觉得耻辱。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出自西汉扬雄《法言·君子》。意为: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出自三国诸葛亮《纳言》。意为:雨水从屋顶漏到地下,要阻止它,就要堵住屋顶上的漏洞。屋顶不堵,则漏雨不止,下面就无法居住了。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 出自唐代柳宗元《敌戒》。意为: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长寿,自恃身强力壮却会突然死去。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意为: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的事情!这是欧阳修痛斥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随人高下的卑耻行径的愤俗之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意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会使自身堕落。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为: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自《战国策·韩策》。意为:宁愿做小而洁净的鸡口,也不愿做大而肮脏的牛肛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为:桃树和李树本不会讲话,但因为其花果能吸引人们,所以,树下人来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来了。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出自《资治通鉴》。意为:标杆是弯曲的,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弯曲的;水源是清洁的,流水也必定是洁净的。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出自《诗经·鄘风·相鼠》。意为:看看那老鼠尚且还有一层皮呢,而人却这样的没有廉耻;这样的没有廉耻,还活着干什么呢?

【予其惩,而毖后患】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意为:我要将过去的错误作为警戒,使以后谨慎,以免招来祸患。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出自战国屈原《楚辞·渔父》。意为:整个世上的人浑浑浊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出自唐代孟浩然《题义公禅房》。意为:看到了洁净的莲花,才知道它虽出淤泥,但却不染半点污垢。用来比喻人应保持高尚的节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自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为: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权贵,让我心里不痛快呢?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出自唐代刘禹锡《学阮公体》。意为:绝不会学腰弯得像磬一样的势利小人,宁可一贫如洗,甑中生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意为:白日里装得一本正经,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虚伪的原形,谁能看得出呢?古往今来,这种事什么时候没出现过呢?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出自唐代白居易《叹鲁》。意为:富贵与权势向来都与才华和贤德没有关系。

【宁作沉泥玉,无为媚渚兰】 出自北宋梅尧臣《闻尹师鲁谪富水》。意为:我宁愿做一块埋在泥里的美玉,也不愿做取悦沙洲的兰草。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出自北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意为:怎么能够只企求一时的荣誉呢?应当求得千年之后仍为人们所了解和知晓才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出自金代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意为:海棠花爱惜自己的花蕊,不肯轻易露出来,暂且让那些妖媚的桃李在春风里嬉笑喧闹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咏石灰》。意为: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全然不怕,只希望把清白留在人间。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 出自北宋晏几道《玉楼春》。意为:自古以来,许多人都为虚名所耽误,我宁愿抛弃虚名,也不愿违背了自己的心志。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自北宋苏轼《卜算子》。意为:孤独的鸿雁飞来飞去,将寒枝都选遍了,可不愿停下来在上面休息,最后还是落在了荒凉凄冷的沙洲。形容作者宁处困境也不与浊世苟合的孤傲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南宋陆游《卜算子》。意为:虽凋零飘落化为尘土,却依然清香如故。

【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在世为人,如果做事情无始无终,就不能称其为君子。

【玉可碎但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毁其节】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宝玉虽然也会破碎,但即使破碎了也不能改变它质地的洁白;竹子能够被破开,但即使被破开也不能改变它原有的枝节。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无一些咀嚼处矣】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对于真机真味务必要做到含蓄而不要点破,这样才会奇妙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有“圣人无言”之说。不然,一犯口舌,终年都说不完。再加上众说纷纭、言辞刻薄,便无丝毫可品味之处了。

【属纩之时,般般都带不得。唯是带得此心,却教坏了,是空身归去矣。可为万古一恨】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人死时,带不走任何东西。唯有这颗心是可以带走的,却又把它教坏了,等于是真正空身而走了。这可称得上是万古遗恨了。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意为:一生当中如果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那么半夜的时候听到有人敲门就不会感到害怕。

【威仪养得定了,才有脱略便害羞赧;放肆惯得久了,才入礼群便害拘束。习不可不慎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一旦仪表端庄养成了习惯,则稍有疏漏便会感觉羞愧难当;放肆得过久,才进入讲礼仪的人群中,则会有备受拘束之感。习惯的养成不可不慎重啊!

【唯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只有人得道深了,然后才可以运用浅显的语言讲透彻深刻的道理;凡是那些运用深奥的语言来谈论道的人,都是一些得道不深的人。

【火不自知其热,冰不自知其寒,鹏不自知其大,蚁不自知其小,相忘于所生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火不知道自己是热的,冰不知道自己是凉的,鹏鸟不知道自己是大的,蝼蚁也不知道自己是小的,这是因为它们相互遗忘了自己与生俱有的本性的缘故。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是否有淡泊宁静的志向,必须通过富贵奢华的场合才能检验出来;是否具有镇静安定的节操,必须通过纷扰的环境才能验证出来。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命运使我的福分浅薄,我便加强我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身体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养来通达它。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之君子,还是无德之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时自我反省一下,检查一下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心中有了行善的念头,就可以引来降福的吉神追随;心中有了作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的恶鬼追随。明白了这些便可差使鬼神了。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经常谈论隐居山林中的生活乐趣的人,其未必真正领悟了隐居的乐趣;口头上总说厌倦名利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将名利忘却了。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人若不通晓古今变化的道理,那就好比穿着衣服的牛马一样;读书人不明白廉耻,那就好比穿衣戴帽的猪狗一样。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一个人如果身处逆境中,那么其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般的事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敦品励行。反之,一个人如果身处顺境中,这就等于在他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枪,会让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腐蚀而走向堕落。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夕阳西下时,天边的晚霞光彩夺目,而一年即将过去时,金黄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因此,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应有焕发的精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其心地应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而其才能则应该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轻易让人看得出来。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在闲暇时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光阴,最好把握时间做一些准备,以便日后忙碌时有所受用;在平静时不要忘记充实心灵,要为他日养精蓄锐,以便事情来临时能应付自如;在无人看见时也要保持光明磊落的胸襟,这样才能俯仰无愧于心,在众人面前受到尊敬。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心胸开阔,即使是万钟的财富也会像瓦罐一样不值钱;心胸狭隘,即使是一根头发也会被看得像车轮一样重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为:冰清玉洁来到这个世上,再冰清玉洁地离开这个世界,这远比陷于污泥浊水中要强多了。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由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可以看出一个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记行施道义以培养自己的涵养,便是培植浩然正气的好方法。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加;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国五行而定】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平和是一种祥瑞之气,骄傲是一种衰败之气,观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来;善良是吉星,恶毒是凶星,算命的人不用阴阳五行便可推算出吉凶。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做一个肮脏的富贵者,不如做一个清高的贫穷者;忧郁地活着,还不如快乐地死去。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如果富贵了而忧愁、劳累,倒不如虽贫贱却安闲自在;如果清贫却骄傲自大,倒不如富贵却谦逊有礼。

【酒可好,不可骂座;色可好,不可伤生;财可好,不可昧心;气可好,不可越理】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可以喜好美酒,但不可酒后耍酒疯骂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伤害身体;可以喜爱钱财,但不可昧心获得;可以有脾气,但不可以超出情理之外。

心境平淡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自《道德经》。意为:低贱是显贵的根本,低下是高大的基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意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生气,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为:忧愁患祸能够使人更坚强地生存下去,而安逸享乐则会使人沉沦颓废甚至灭亡。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出自《荀子·荣辱》。意为:乐观的人容易长寿,而多虑的人往往短命。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出自《庄子·骈拇》。意为:野鸭的腿虽然短,但要给它续上一段,也会使其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若截掉一段,也会使它悲痛。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出自《庄子·大宗师》。意为:修为高的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忧愁。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自《庄子·田子方》。意为: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而相比之下,生命的结束倒显得次要了。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 出自《韩非子·解老》。意为:万物都会有茂盛和衰败,万事都会有松弛和紧张。说明盛衰、张弛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出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意为:不因为自己有所不能而感到耻辱,不因为自己有所不知而觉得可怕,这是优点。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出自《吕氏春秋·本生》。意为: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意为:宁静用以修养身心,俭朴用以涵养德行。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出自唐代白居易《赠内》。意为:粗茶淡饭也足可以填饱肚子,何必非要山珍海味呢?粗糙的丝绵也能够抵御寒冷,何必非要锦衣华裳呢?

【乐太盛则阳溢,哀太甚则隐损】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为:过于高兴就会散溢阳气,过于哀伤就会减损阴气。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出自《汉书·岑彭传》。意为:人总是苦于不知足,得到了陇地,还想要得到蜀地。形容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出自战国屈原《楚辞·渔父》。意为:沧浪的水如此清澈,可以洗我的冠带;沧浪的水如此污浊,可以洗我的双脚。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意为: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田地是不会欺骗我的!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出自唐代李白《江上吟》。意为:如果功名富贵能够长在,那么,气势磅礴的汉水也应该会向西北倒流了。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出自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意为:人的生命不是寒松翠柏,怎么会不老呢?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对酒》。意为:富也好,穷也罢,能欢乐的时候就尽情欢乐,不懂得尽情享乐的,那才是白痴。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出自唐代李贺《致酒行》。意为:我有时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但是今天主人的开导令我茅塞顿开。)就像雄鸡一声报晓,黑暗就过去了,光明就到来了一样。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出自北宋苏轼《轼在颖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意为:泰山虽然大,但却不是最大的;秋毫虽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的大,秋毫的小,是两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 出自北宋苏轼《颜乐亭》。意为: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会有丑恶的事物,有芳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腐臭的东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出自北宋苏轼《病中游祖塔院》。意为:因为生病而得到了空闲,那么生病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静心安养是最好的药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药方了。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出自明代于谦《静夜思》。意为:只要名誉节气不失落于地,那些不足挂齿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意为:青春短暂,韶华有限,我宁可用浮名虚誉,来换取那浅斟低唱的欢乐时光。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意为:何必太过于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呢?做个才子词人,也等于是个民间的公卿宰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为:人不可能总是交好运,花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是美丽盛开的。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可以过终日安闲惬意的生活,何必非要你争我夺万古留名呢?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意为:命中该有的东西总会得到,不该有的东西就不要强求,一味强求也没有用处。

【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心灵要像天平那样,在称量物体时做到物动而衡杆却不动,把物体撤去时,就让其悬空在那里,保持清虚中正,那是何等自在。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克服欲望就好比去拉逆水而行的船只,稍事歇息,船便会顺流而下;努力向善就好比攀缘无枝杈的大树,只要一停下脚,身体就要向下滑。因此君子的心时刻都处在敬畏警惕中。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一个念头收敛约束了则会产生万种善念,一个念头放纵恣肆了则将会有百种邪念乘虚而入。

【忘是无心之病,助长是有心之病。心要从容自在,活泼于有无之间】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淡忘是无心造成的,但是助长这种情形则是有意的行为。因此心要保持从容自在的状态,活泼于说有也有、说无也无之间。

【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眼睛里容不得一粒尘,齿缝中容不得一点儿杂屑,原因就是由于这些东西都不是我自己固有的东西。然而心灵中有那么多的杂念,却怎么能够容纳得下呢?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心一旦松懈,一切事情都会变得无法收拾;心一旦疏忽,一切事情都将不会进入自己的耳目;心一旦执著,一切事情都不能达到“自然”的境界。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看得时间长了,即使是那些非常熟悉的字也会不认识了;目不转睛地看,就会感觉静物好像在活动一样。由此可见,一旦心中疑虑过多,就会扰乱正确的见解;思考过度,该做的事情也会犹豫不决。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只有安静下来以后才可以思考,静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实的影像。

【乐要知內外,圣贤之乐在心,故顺逆穷通随处皆泰。众人之乐在物,故山溪花鸟遇境才生】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快乐应该懂得分内外。圣贤的快乐在其内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穷困还是显达,他们都会泰然自若。而普通人的快乐则是在外物,所有这些人只有在遇到了山溪花鸟这样的美景时才会感到愉悦。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人生在世,等待着得到满足,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啊。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谈论空虚之道的人却往往会被空虚所迷惑;沉溺静境中的人反而常被静境所束缚。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在最容易使人迷惑之处识破迷惑,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把最难放下的事搁置一旁,则心境便会永远平静豁达。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佛只是个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执著的圣人。人虽然聪明,却不知该如何了却所有的烦恼,不知了却万事便是聪明;倘若心中尚有未放下的念头,那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则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品德修养来约束心中的欲望,则心境就自然清明。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寂静时要保持清醒,但可扰乱寂静之心境;清醒时要保持寂静,但心念不可驰骋得远而收束不住。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孩子们接受的知识很少,其天性却愈加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识丰富,其思维却愈加散乱。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能够看得透名利这一关,只是小休息;能够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算大休息。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追求当面的赞美,不如避免他人背后的诽谤;追求身体上的安乐,不如追求无忧无虑的心境。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通达生命真谛之人能够在悬崖边缘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沉溺在世间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人世间的浮名,我当做庄周梦蝶去看待,绝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贫苦人家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时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上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度。因此,君子在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时,万万不可以颓废不振、自暴自弃!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处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稍有懈怠的念头时,就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那么精神就自然会振奋起来。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 隐伏越久的鸟一旦起飞必定会飞得越高,开得越早的花往往越早独自凋谢。明白了此道理,就免去仕路不畅、怀才不遇的忧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念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自然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自然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竭尽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种美德,但若过于认真而苦了自己,就无法调适自己的精神,也会丧失生活的乐趣;看淡功名利禄原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若过分不近人情,就无法对他人、对社会作出贡献。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在思虑困苦之际若能坚持原则,问题得以解决时内心自然会获得快慰的乐趣。在一帆风顺之际若过于狂妄,则往往会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根苗。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在粗布被中酣然入睡的人,能够得到天地间冲淡平和的精气;在粗茶淡饭后心满味足的人,能够领悟到宁静淡泊的人生真谛。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在电光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能争得多少光阴呢?在如蜗牛触角般极小空间里争强斗胜,又能夺得多大的世界呢?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一个财富积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忧虑自己的钱财被人夺去,可见富有的人不如贫穷的人那样无忧无虑;一个地位尊贵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担心会丢掉官职,可见做官倒不如平民那样可以常感安乐。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为:因嫌官职小而钻营向上,最后落得触犯国法锒铛入狱。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为:人们都知道神仙生活得美好,却依然贪恋世间的功名利禄。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平实稳妥的话语,实在是既没有吸引力也无法令人感到惊奇的言语了,因此,喜欢听这类话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的人,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求,所以他们活得很快乐,然而,只可惜这类人在我们生活中却并不多见。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处,便是大英雄】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肯尽心尽力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萨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缚,超然于俗务之外的人,便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人。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在忧愁与苦闷中能具备潇洒大度的胸襟,心情才会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要有开朗博大的胸怀,心境才会如青天白日般明亮。

【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胸中藏有千丘沟壑,则生活在城市和山林里就没有什么区别;兴趣寄托在烟霞云雾之中,则生活在尘世中就如身处在蓬莱仙岛一样。

治家严谨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出自《荀子·劝学》。意为:人刚一生下来时,哭声都是一样,但长大后习俗却有了不同,这是受了不同教育的缘故。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意为:疼爱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义来教育他,而不要让他接纳邪恶的东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出自《战国策·赵策》。意为: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们做长远的打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为: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报效国家,要能够勤劳;主持家政,要能够节俭。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 出自南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意为:高官厚禄并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机会要接济苍生,为民造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出自元代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意为:儿孙们自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气,不要再费尽心思为他们的将来劳心伤神了。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意为:辛苦种田,如果没有成熟收获,倒不如让它荒废好了;养个儿子,如果不肯学好,还不如干脆不养。

【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长尊,则家治。若看得尊长不尊,如何齐他?得其要在尊长自修】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一个家庭中,若把尊长看得很尊贵,则这个家庭就会治理得很好。而若把尊长看得不尊贵,则将会如何对待其他人呢?尊长要想被别人尊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子女对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情愉快,其次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倘若只关心他们的身体而不关心他们心情是否愉快,就显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则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节而连他们的身体都漠不关心。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耳】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意为:心要经常关注一些事情,身体要时常进行锻炼。心是越用越精明,身体也是越活动越强健,但是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度。

【亲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亲兄弟如果不团结,就如同价值连城的一组美玉分散开来,其真正的价值荡然无存;读书人如果爱财,就会使浓郁的书香转化为铜钱的臭气。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 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看破了烦恼的红尘,便是生活在清凉无比的世界中;断绝了钻营求取的念头,心就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间。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整天大摆宴席寻欢作乐的,不算是一个好人家;爱好声色犬马锦衣华服的,不算是一个正派的读书人;过分贪图功名追求权势的,不算是一个好官员。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如果要问祖先是否为我们留下恩泽,只要看我们所享的幸福的厚薄就可知道,因此应当时刻感念祖先遗留恩泽之不易;如果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能否享有幸福,就必须先看自己为子孙留下了多少德泽,假如留给子孙的德泽不多,就应当考虑到子孙毁败家业是很容易的。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眼前待人处事的立足标准要放得宽阔些,才不会使周围的人对你发出不平的感叹;死后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要能流传久远,才会使后人永远怀念。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教导子孙后代就应当从幼年时开始抓起,以便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世时的正直宽大、光明磊落的气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进行自我的内心反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功夫。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燥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应当严格,因为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燥气,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对待邪恶阴险的小人,我们可以采取尊重的心态,因为尊重的态度可以感化他们邪恶的内心。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即使家境贫寒,也应让子孙读书;即使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记耕种收获的艰辛。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人和天世不能只知安逸闲淡,有了长远的事业,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费必须节俭,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就能够体现勤俭的美德。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但非本色人】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没有执著窒碍之心,才是通达事理之人;有矫揉造作之气,便无法做到朴实无华。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天资虽好,但若后天不努力学习,其性格情操依然难有改进;在大的德行上细心留意,却忽略了小节方面,其言行终究无法让人心悦诚服。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一个人的飞黄腾达,虽然是命中注定的,但也可以由他个人努力所决定;一个人的福分寿命,虽然是上天注定,但也需要他多做善事积下阴德。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青年人需要有老年人那种成熟的见识和沉稳,老年人需要有青年人的激情与热忱,这样才能有精彩丰富的人生。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之人,自以为占了便宜,其实败坏祖宗门风的往往是这类人;诚实朴素、为人厚道之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能够培养子孙纯厚品质,使家门殷兴不衰的又往往是他们。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需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一个人谨守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开创事业之时,也一定要深思熟虑,权衡得失,以免危害到子孙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