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陈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灵溪道人 2022-01-28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之。

关于它的主治、方剂组成及其用法,有如下的记载: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七分,去渣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本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是主治湿痰咳嗽的首选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易咳.痰色白滑,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或滑为其辨治之要点。但对肺痨咯血、阴虚肺燥、痰中带血者,均忌用。

凡属痰湿或湿阻气机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均可用加减有效。

文章图片1

(二)加减方法

①风痰,加胆南星、竹沥。

②热痰,加黄芩、胆南星。

③寒痰,加干姜、细辛。

④食痰,加莱菔子、神曲。

⑤气痰,加枳实、厚朴。

二陈汤的二十种加减应用法则

1.加杏仁、白芥子,名六安煎。治外感风寒咳嗽无表证之轻证。

2.面目浮肿者,加桑皮6~9克,葶苈子1.5~3克。

3.寒甚者,加细辛,或六安煎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姜。

4.久嗽不愈,脉不数、不虚,寸脉浮大而滑者,乃风痰不解,多服辛凉所致,加麻黄、杏仁、前胡、苏子、桔梗。

5.子嗽而属于痰饮者,加白术以补脾安胎。

6.肺气不利者,加杏仁、苏子、桑皮。

7.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为水饮冲肺,肺不得下降所致,宜加葶苈子、大枣。

8.火甚者,加瓜蒌霜、黄芩、黄连;火轻者,加寸冬、知母。

9.风寒较重者,加柴胡、荆芥、防风。

10.兼血虚、血瘀者,加当归、白芍、丹皮、杏仁。

11.风痰甚者,加南星、白附子、皂角刺、竹沥。

12.寒痰甚者,加重半夏、姜汁。

13.火痰甚者,加石膏、青黛。

14.湿痰甚者,加苍术、白术。

15. 燥痰甚者,加瓜蒌、杏仁。

16.食痰甚者,加焦三仙。

17.老痰、顽痰者,加枳实、海浮石、芒硝。

18.气痰者,加香附、枳壳。

19.胁痰及皮里膜外之痰者,加白芥子。

20.四肢痰者,加竹沥。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名医高秀峰运用二陈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用于截痰水源,发为面黄食少,咳唾痰多,常用二陈汤加白术,人参,泛用于脾虚水津失于布散而生痰的各种疾患,用量居首位。

2.用于眩悸痰唾,水气凌心;常用二陈汤如白术,桂枝以温阳化饮,用量居二位。

3.用于食积生痰,心下痞硬,嗳腐食少,常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白术、枳实、神曲、麦芽,用量居第三位。

4.用于热痰喘咳,脉滑,痰黄稠,二陈汤中半夏易贝母,加黄芩、杏仁、瓜蒌、莱菔子、蜗牛,无蜗牛用炒地龙代,用量居第四位。

5.用于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烦渴、厌食,二陈汤中半夏易胆星,加人参、白术、胡连、芦荟居第五位。

6.用于胆胃不和,黄疸,呕吐,常用二陈汤加茵陈、栀子、大黄,用量居第六位。

7.风痰眩晕、呕逆、畏光怕噪音,常用二陈汤加泽泻、白术、天麻、蔓荆子。

8.喉中如有梅核梗塞,吞之不入,吐之不出,属痰气郁结者,用二陈汤去陈皮,加苏梗、厚朴。

9.因高声饮冷,而骤然失音,用二陈汤去陈皮、云苓加苦酒、鸡子白。

10.胃不和,逆气夹痰上犯神明而失眠,宜二陈汤加秫米、夜交藤。

11.痰瘀阻窍,发为头痛、耳鸣,宜二陈汤加川芎、红花、僵蚕。

12.久病或老年人动则气喘痰鸣,腰酸脚冷,宜二陈汤加附片、沉香、五味、熟地,补火化饮除痰。

13.湿浊上干阳位,发为头重身困,苔腻脘痞,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以燥湿除痰。

14.痰火狂躁,裸体打骂,不知羞丑,用二陈汤加芒硝、大黄、黄连、生铁落。

15.痰扰心神,发为惊恐,怕人,怕响声,二陈汤加生龙齿,飞朱砂冲服。

16.胆热多眠,或夜游不醒而无知觉,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郁金。

17.用于癫痫发作,常以二陈汤加郁金、白矾、天麻、钩藤,每收近效。

18.用于胆涎沃心,发为神蒙意乱,呕逆心烦,短暂性发作,思维判断力差,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郁金、柴胡,本病以心理疗法为主。

19.用于痰走经络,肢体麻木痛,或有硬结肿块,常用二陈汤加白芥子、炒甲珠、全虫、生姜捣汁。

20.用于脂肪痰或肥胖病,常以二陈汤为主加草决明、僵蚕、海藻、牡蛎,为末糊丸,荷叶汤下。

李今庸运用二陈汤治疗多种疾病

1.小儿惊风

治小儿惊风,时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眼珠青蓝色,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6g,炙甘草5g,竹茹6g,炒枳实6g,炒石菖蒲5g,僵蚕5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三服,一日服尽。方即为温胆汤加石菖蒲、僵蚕。如有热,口渴、尿黄者,加天竺黄5g。如惊风日久,正气已衰,抽搐轻微,神识模糊,气息微弱者,则加党参、远志、胆南星,为涤痰汤加远志、僵蚕。

2.癫痫

治癫痫,或数月一发,或月一发,或日一发,或日数发,发则猝然仆地,叫呼一声,不省人事,口流白沫,四肢抽搐,移时自行苏醒。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lo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僵蚕10g,大贝母10g,当归10g,川芎8g,明矾3g。上十三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导痰汤加僵蚕、远志、石菖蒲、大贝母、当归、川芎、明矾。

3.中风

治中风有痰,语言謇涩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胆南星10g,党参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竹沥12g,生姜汁10g,上十二味,以水适量煎前十味,汤成去渣,取汁,加入竹沥、生姜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方即涤痰汤加僵蚕、竹沥、生姜汁。

4.精神失常

治精神失常,奔走不已,多语,少眠,喜悲哭,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党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党参、远志、石菖蒲。

5.发笑

治体胖,头昏闷,寡言语,面部时发微笑而不能自控,舌苔黑黄干燥,脉弦滑,宜二陈汤加味。

京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5g,炒枳实10g,黄连10g,天花粉15g,玄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连、玄参、天花粉。

6.头痛

治头痛,昏闷不爽,口渴,舌苔黄腻,脉弦,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黄芩10g,天花粉10g,胆南星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芩、天花粉、胆南星。

7.肩背疼痛

治或左或右一侧肩背疼痛,不能牵动,脉细,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当归10g,川芎10g,姜黄8g,僵蚕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8.脚肿

治两脚浮肿不匀,一脚肿甚,一脚肿轻,皮肤颜色不变,脚有重滞感,小便正常,治宜二陈汤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木瓜15g,苍术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导痰汤加木瓜、苍术。

9.气虚浮肿

治气虚浮肿,早起面目肿甚,两脚肿消,下午两脚肿甚,面目肿消,肢体易疲乏,脉虚,苔薄白,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上七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

10.失眠

治失眠,烦躁不易入睡,睡则易惊醒而心悸,或有呕恶,治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酸枣仁10g(打)。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温胆汤加酸枣仁。

11.胃胀痛

治胃部胀痛,每于饥饿时发作,稍进饮食则痛止,腹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苔白薄,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桂枝8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加桂枝。

12.疝气

治疝气,睾丸肿大疼痛,坠胀,引小腹不舒,小便色黄,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青皮10g,小茴10g,荔枝核10g,橘核仁10g,川楝子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3.积聚

治积聚,腹满气塞,短气不得息,不下食,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槟榔12g,生姜10g,柴胡10g,紫苏6g,细辛3g,熟附片8g,大黄10g。上十一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为槟榔汤。

14.闭经

治妇女体胖,月经闭止不来,起居、饮食如常,脉沉微,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当归10g,川芎10g,射干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5.妊娠恶阻

治妇女妊娠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党参10g,炒生姜10g,黄芩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频频呷服,—日服尽。不瘥,更作。方即六君子汤加黄芩。

清·李用粹(清代医学家)

伤风(感冒)用药总法以二陈汤加桔梗、前胡、苏叶、桑白皮、杏仁主之。身热加柴胡、黄芩;体痛加羌活、防风;头痛加川芎;胸满加枳壳;痰多加金沸草;气逆加苏子;内热加玄参;咳嗽加瓜蒌。

痰症用药以二陈汤主之。若口干面赤,心烦嘈杂等火证,加黄芩、川黄连、山栀子;便秘加玄明粉;痰湿加苍白术、羌活、防风;气虚加人参、白术。

伤酒初宜汗以二陈汤加葛根、苏叶、黄芩主之,继以四苓散加葛根、山栀仁、天花粉。

郁症以二陈汤加香附、川芎主之。如湿郁加苍术、白芷;热郁加黄芩、山栀子;痰郁加枳壳、贝母;血郁加桃仁、红花;食郁加山楂、麦芽;气郁加枳壳、厚朴、乌药、木香。

寄生虫症以二陈汤加槟榔、木香、鹤虱、使君子主之。

疟疾以二陈汤合小柴胡汤主之。因寒加羌活、苏叶;因暑加黄连、香薷;因湿加苍术、厚朴;因瘴加石菖蒲、藿香;因食加山楂、麦芽;因痰加枳实、胆南星;头痛加川芎。胸满加枳壳;口渴加知母或加石膏而去半夏;呕吐加藿香。

眩晕之属外邪痰火者,以二陈汤加天麻、蔓荆子主之。挟风加荆芥、防风;挟寒加黃本、细辛;挟湿加苍术、厚朴。挟火加山栀子、黄芩。

头痛之属外邪痰火诸有余者,以二陈汤主之。挟风加羌活、防风;挟寒加细辛、黃本;挟湿加苍术、白芷;挟火加山栀子、酒黄芩;郁热加酒大黄、细辛;风热加天麻、蔓荆子;太阳头痛加藁本;阳明加白芷;少阳加柴胡;太阴加苍术;少阴加细辛;厥阴加吴茱萸。

头风之属痰者,以二陈汤加苍术、胆南星主之。痰热加酒黄芩、川黄连、山栀子。

咳嗽之属实证有余者,以二陈汤主之。挟风加羌活、防风、前胡、紫苏;挟寒加麻黄、杏仁、葱白、金沸草;挟热加黄芩、山栀子、桑白皮;挟湿加苍术、防己、赤茯苓;食积咳嗽加山楂、枳壳;气滞咳嗽加苏子、桔梗。

喘病以二陈汤加桔梗、枳实、苏子;寒郁加麻黄、杏仁;风痰加胆南星;火痰加黄连、山栀子;水气加猪苓、泽泻。

哮病以二陈汤加前胡、紫苏、枳壳、桔梗、杏仁、桑白皮主之。挟寒加细辛;挟火加石膏;挟表加麻黄。

呃逆以二陈汤加减。平人气呃加枳壳、莱菔子;食呃加山楂、麦芽;痰火呃加山栀子、黄连;水气呃加猪苓、泽泻;胃虚加人参、白术;胃寒加丁香、炮姜。呕吐以二陈汤加藿香、厚朴;因食者必嗳气吞酸加枳实、山楂、麦芽;因气者必痞满不舒加枳壳、苏梗、厚朴;胃热者必呕苦吐酸加黄连、炒山栀子;胃寒者必呕冷不食,加炮姜、益智仁;湿痰者必呕绿水痰涎加苍术、香附;虫痛者必吐清水;能食加川楝根皮、使君子。

痞满,自觉满闷痞塞,以二陈汤去甘草,加人参、白术、枳实、厚朴、黄芩、川黄连、泽泻主之。如饮食痰积,去参术,加山楂、莱菔子、麦芽、青皮。湿热太甚,去参术,加苍术、黄柏;肥人痰湿加苍术、滑石。

噎嗝,以二陈汤加白术、枳壳主之。清痰加竹沥、姜汁;降火加竹茹、山栀子;开郁加香附、川芎;抑肝加青皮、白芍;如咽嗌阻格,此为血少,宜加当归、韭汁;如胸臆满闷,此为气逆,宜加诃子、昆布;食下心痛、吐出乃止,此胃中血淤也,宜加韭汁、姜汁,以润之;腹硬而大便闭结,食反上奔,此下焦实热也,加大黄、桃仁,以下之。

反胃,以二陈汤加藿香、蔻仁、木香、砂仁、香附、苏梗主之。消食加神曲、麦芽;助脾加人参、白术;抑肝加沉香、白芍;温中加炮姜、益智;壮火加肉桂、丁香;甚者用附子理中汤。

吞酸,以二陈汤加吴茱萸、川黄连,以顺其性而抑之,佐以山栀子、苍术、茯苓,以行湿热。

嘈杂,以二陈汤加黄连、川栀子、苍术、枳壳。

狂症,以二陈汤加黄连、积实、瓜蒌、胆南星、黄芩主之。如便实火盛加大黄下之。

癫症,以二陈汤加当归、生地黄、茯神、远志、枣仁、黄连、胆草、天麻主之。如风痰,加全蝎、白附子。

痛症,先以二陈汤加瓜蒌、黄连以探吐。吐后服朱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当归龙荟丸以平东方之木。

腹痛,以二陈汤加香附、苏梗主之。如寒者加肉桂、木香;热者加黄连、芍药;痰多加枳实、苍术;食少加山楂、麦芽;血淤加当归尾、玄胡索、桃仁、红花;气滞加厚朴、枳壳;虫痛加槟榔、使君子;气虚加人参、白术。

积聚,主以二陈汤加减。消痰加胆南星、枳壳、海石;去食加山楂、神曲、草果。追虫加槟榔、使君子、川楝根皮、花椒;破淤加桃仁、红花、赤芍、玄胡索、当归尾;导饮加茯苓、泽泻;顺气加香附、砂仁;开郁加木香、白豆蔻;温散加肉桂、沉香;削堅加三棱、莪术;滋阴加鳖甲、知母;化热加黄连、山栀子;平胃加苍术、厚朴;疏肝加青皮、柴胡;补气加人参、白术;养血加当归、川芎;癥加麦芽、神曲、止楂、枳实、厚朴,疲加川芎、当归、丹皮、乌药、玄胡索、桃仁、红花、海石;痞加川黄连、枳实、厚朴、山楂、瓜蒌;癖加肉桂、玄胡索。

胀满,以二陈汤加厚朴、本香、苏梗、大腹皮,去甘草主之。肥人多湿加苍术、木通。瘦人多火加黄芩、川黄连、山栀子;食积加山楂、神曲;蓄血加桃仁、莪术;郁气加香附、抚芎;怒气加柴胡、青皮;内寒凝滞者,加木香、炮姜;外寒郁束者,加升麻、葛根、苍术;便闭实热加大黄;溺短湿结加木香、泽泻;凡腹胀初起,宜行气疏导之剂,加木香、槟榔、陈皮、青皮、枳壳、厚朴。

胁痛,以二陈汤加柴胡、青皮主之。气加香附、枳壳;火加龙胆草、芍药;痰加胆南星、苍术;食加枳实、楂;淤加桃仁、红花;肝火旺加左金丸。

疝气.以二陈汤为主。寒疝加肉桂、小茴香、玄胡索、香附、吴茱萸、川椒;水疝加猪苓、泽泻、苍术、防己;筋疝加黄柏、山栀子、赤芍、甘草、龙胆草、大豆;血疝加赤芍、玄胡索、当归尾、香附、丹皮、牛膝;气疝加青皮、枳实、木香、台乌药、橘核、川楝子;狐疝加柴胡、升麻、葛根、苍术(以上均摘自《证治汇补》)。李今庸(名老中医)名医李今庸以二陈汤加减治疗附睾炎。

临床常见睾丸胀痛,或见睾丸坠痛或坠胀疼痛,或肿痛,其轻重程度,常与病人情志变化极为密切。此乃痰浊内停,肝郁气滞所致。法当疏肝理气,化痰去浊。治宜二陈汤加味(茯苓、陈皮、法半夏、青皮、橘核、荔枝核、小香、炙甘草各10克)。

张锡纯(近代中医学家)

有其惊悸见发于夜间,每当交睫于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为心下停有痰饮……。治宜清痰之品与养心之药并用。方用二陈汤加当归、石菖蒲、远志,煎汤送服朱砂细末1.5克,有热者加玄参15~20克,能安枕稳睡而无惊悸矣(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心病治法》)。

杨印坤(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百合30克,乌药12克,沉香3克,生姜3片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总有效率为93.3%。

加减法:胃出血加白及粉或加制大黄、血余炭、藕节炭、地榆炭;胃下垂加黄芪、升麻、白扁豆;气滞血淤加乳香、没药、川芎、莪术、三棱;幽门弯曲杆菌感染加蒲公英、黄连[摘自《四川中医》1995;(8)381。

鲁文明(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紫苏、白芍各12克·枳壳、焦三仙各10克,焦白术15克为主方,治疗慢性胃炎30例。总有效率为93%。胃阴虚加枇杷叶、石斛;胃寒者加炮姜、官桂;气滞加香附、佛手(摘自《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张善凌(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枳壳、桔梗各10克,紫苏叶、款冬花各15克,甘草6克为主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表寒加苏叶、防风;鼻塞加辛夷花、苍耳子;咽喉痒痛加牛蒡子、玄参;声音嘶哑加木蝴蝶;干咳少痰加沙参、麦冬;痰黄加瓜蒌、竹茹;痰白加细辛、干姜;喘加三子养亲汤[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5;(6):12]。

赵振兴(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减(茯苓15克,炒麦芽12克,焦山楂、炒神曲各10克,陈皮8克,甘草6克),治疗晨咳40例,收效显著。夜寐时与晨起后分2次服,一般服3~9剂晨咳明显减轻或消失[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2;(11):494]。

陈惠人(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当归治疗夜咳67例,疗效显著[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1;(1):361.

贺清义(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茯苓15克,半夏10克,陈皮8克)加生薏苡仁15克,旋覆花10克,苏子8克。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52例,积液全部吸收。午后潮热者,加百合、百部各15克,知母6克;胸部刺痛加瓜蒌、丹参各18克[摘自《四川中医》1989;(5):29_。

肖淑琴(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减(茯苓12克,法半夏、全瓜蒌各10克,生甘草3克),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120例。服药30剂后,总有效率91.7%。

加减法: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心血不足加太子参、生黄芪、当归、白芍;胸阳不振加薤白、生姜;血淤加红花、丹参、琥珀[摘自《北京中医》1991;(1):44-451.

陈德君(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半夏15克,茯苓、陈皮各12克,甘草6克),加白蔹15克,浙贝母、山甲珠各10克。治疗霰粒肿32例,收到满意疗效[摘自《四川中医》1985;(5)36]。

周景伟(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苍白术、枳实、白芥子、五倍子、昆布、海藻、煅瓦楞子、夏枯草。治疗声带小结和息肉(其中声带小结29例,声带息肉24例)取得满意疗效。若见小结或息肉色转暗红;或声带慢性充血者,宜加三棱、莪术活血化淤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19」。

赵敦友(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陈皮9克,半夏、茯苓各6克.甘草3克),加黄芩3克,黄连2克,薄荷1克.生姜1片。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16例。服药5~9日局部明显消肿、质地变软、无压痛、舌下皱襞充血明显减轻[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33-~34]。

伍觐麟(中医专家)

以二陈汤(法半夏15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加地龙10克,怀牛膝8克.蜈蚣2条。治疗阳痿30例,随证加减,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0%[摘自《四川中医》1993;(3):32].

程门雪(上海中医学院教授)

程氏治疗咳喘痰多.舌苔光而痰有咸味,常用金水六君煎,效果甚佳(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07页)。

温进之(名老中医)

以金水六君煎(当归、熟地黄、陈皮各15克,茯苓12克,法半夏、甘草各10克),加枳壳、桔梗各10克.贝母10克,蜈蚣1条。具有化痰补肾,宣调气机,通利宗筋之功效。主治阴虚痰泛,阻遏宗筋所致的阳痿有效(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400页)。

日·北尾春圃(日本汉医学家)

以二陈汤加干姜、缩砂仁、五味子,组成*温肺二陈汤”。主治肥妇每朝清涕多出,咳嚏,半年不已,肺五动,乃肺寒也,用此速效(摘自《日本历代名医秘方》第4页)。

日·岛巢道人(谦斋)(日本汉医学家)

以二陈汤(陈皮、茯苓、半夏、甘草),加香附子、砂仁、神曲,组成《香砂二陈汤》。主治伤于生冷瓜果、海味鱼腥一切害物,胸中痞满,生姜为引子。水煎服(摘自《日本历代名医秘方》第52页)。

日。下田哲也(日本汉医专家)

以二陈汤加苏梗、香附、乌药。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神经官能症者15例,效果良好[摘自《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3):26」。

徐灵胎认为:二陈汤的作用,在于“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他用以“治肥盛之人痰湿为患,咳嗽胀满。”(《兰台轨范》 )

朱丹溪也是善于用二陈汤的,他指出:“二陈治痰要药,世多忽之,且平胃散为常服之药,二陈汤反不可服乎?但能随证加减,用之无不验。”又说:“二陈汤加升麻、柴胡,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胸膈宽。脾虚者,清中气以运痰降,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麻提气。眩晕嘈杂,及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丹溪治法心要》 )

丹溪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所用的加味二陈汤,组方是:苍术、白术、橘红、半夏、茯苓、川芎、香附、枳壳、黄连、甘草。又:治一切呕吐清水如注的二术二陈汤,组方是:苍术、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3片,枣1枚同煎,稍热服。虚寒者加人参、煨干姜;痰饮加南星、倍半夏;宿食加神曲、砂仁。

刘河间治热痰,头眩,用二陈汤加黄芩,即黄芩二陈汤。

在儿科二陈汤的应用方面也很广泛。如《婴童百问》对于寒冷呕吐哕逆的治疗,即选用了二陈汤,指出:“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生冷伤脾。”服法也是加生姜、乌梅同煎。

《保赤新编》所载有关二陈应用及加减,可供临床参考:“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重用半夏;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积痰嗽,令人呕吐,加黄连、栀子、生姜;痰结胸膈,喘咳上气,加香附、枳壳。”

从以上的加减法中,即发挥了二陈治痰的主要作用,又对于不同因素引起的痰饮采用加味的方法,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背熟二陈汤,钱往袋里装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句顺口溜,它还确实有些道理。

首先,它使我想到《局方》中有一个治百病的方子如下说:

金饮子 治诸疾无不愈者。常服固元阳,益气,健脾进食,和胃去痰,自然荣卫周畅,寒暑不侵。此药疗四时伤寒极有功效。

厚朴去皮姜汁炙 苍术米泔浸一宿 甘草炙 各二两 陈皮去白炒令黄半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空心,以水一盏,姜钱二片,如茶法煎取八分,余滓重煎两度服食。温毒时气,二毒伤寒,头痛壮热,加连须葱白五枚、豉30粒同煎。服数剂汗出得安。如未得汗,以稀粥投之,厚盖衣被取汗立愈。五劳七伤,脚手心热,烦躁不安,肢节痠疼,加柴胡去芦头同煎。咳嗽发疟,加姜制半夏煎。本脏气痛,加茴香煎。水气肿满,加桑白皮煎。妇人赤白带下,加黄芪煎。酒伤,加丁香。食伤,加高良姜。四时泻泄,加肉豆蔻。风疾,加荆芥穗。腿膝冷疼,加牛膝。浑身拘急及虚雍,加地骨皮。腿痹,加兔丝子。白痢,加吴茱萸。赤痢,加黄连。头凤,加藁本。转筋霍乱,加楠木皮。以上助使,只加一铢。此药不问老少、胎前产后,五劳七伤,六极八邪,耳鸣眼昏,梦泄盗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妇人宫脏久冷,月水不调,若能每日空心一付,即出颜容,丰肌体,调三焦,壮筋骨,祛冷气,快心胸,神效莫数。

大家信不信呢?

莫非《局方》在骗人吗?

如果不是骗人,怎么这么好的方子后人没有大宣传呢?

为什么当代教科书上没有此方呢?

当代职业中医、特别是学院出身的人,大都不会相信这个《局方》有这么多疗效。

我倒是有些相信,或相当相信。

看来,做中医真容易。

背熟二陈汤或者这个对金饮子,你就往口袋里装钱好了。

确实有的。古人和今人都不是在欺骗我们。即背熟二陈汤(或对金饮子、或全息汤等)确实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一方名医。

还有一句顺口溜是:学会柴胡汤,见病就有方。和二陈汤这句顺口溜差不多。

总之是说:学会或者自己摸索出一个适应面比较广的方子而且基本上一直使用它,可以在一个地区获得相当好的声誉。自然,收入——装进袋里的钱——也不错。

不过,这样的中医最多也只能是“一方名医”,而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医或一国名医。

比如,那位X大夫,我相信他在当地颇有医名。他也是一个实在人——和某博士、L神医、二十一神医完全是两回事。

但是,把他的心得拿出来向整个中医界示范——即把他当作一代名医,或者如有人说的大师,就不行了。因为,他的心得和见解经不起历史的和现实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检验。

假如真的经得起检验,学中医、做中医就太简单了。

学会一个方子就可以通行无阻,何必有十万古今方法呢?

何必有汗牛充栋的中医书呢!

二陈汤之类至今没有成为主流,更火的“火神派”终于逐渐销声匿迹,就是因为他们终于经不起检验。

二、为什么会有二陈汤现象?

要明白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多数疾病的痊愈或缓解主要不是医生的功劳。换言之,病主要不是药治好的。即便是危急大证获得速效,也不能说完全是药物的作用,更不能说非用某药、某方不可。

朋友可能会问。

你为什么也介绍自己的医案呢?莫非那些医案不是你治好的,而是自己好的吗?

故在此郑重声明:

除了个别极其危重、复杂的情况,拙案大多是我的方法给了病人一点帮助。这些病,不是非用我的具体方子不可——拙案中大都有说明。

就是极其危重、复杂的情况,病也不是完全靠药物治好的——假如机体完全失去抗病能力,什么药物也无用。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假如医家的方法可以在不少情况下从不同的方面给机体以某种帮助,他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很多病,即在很多情况下他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因而他、她可以成为一方名医。于是,收入不错。

二陈汤之类就是这样的方法。

三、二陈汤等为什适应面很广?

关于对金饮子,前帖引用的很全,不想再多说。总之,说它能治百病虽然不正确,说它对很多常见病、一般的病有效则有道理。况且,它的加减也包含着辨证论治因素。

至于二陈汤,则说来话长。

我们先看它的源流。

(1)二陈汤及其源流

A、二陈汤出处和最初的功用

二陈汤是宋代以后的医家很熟悉的方子。它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方类,是南宋绍兴年间续添的方子。关于它的组方和功用等原文如下:

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

上为蚥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B、二陈汤的源流

二陈汤很明显的源自经方——《金匱要略》。

其中有:

橘皮汤:治干呕、哕等。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生姜半夏汤:治似呕、似喘、似哕。生姜汁一升半夏半升。

小半夏汤: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呕吐、心下满。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茯苓四两。

由上述四方可知,橘皮、半夏主要治痰饮所致的呕吐,也可以治喘。

然而,《千金方》中出现了同样以半夏、陈皮为主组成的温胆汤。

此方主要不治痰饮,而治不眠。原文如下:

温胆汤

此方最早见于《千金方》卷第十二“胆腑病”。原文如下: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 生姜四两 甘草一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今教材关于温胆汤的功用如下说:

温胆汤功效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

怎么半夏为君的方子用于治不眠了呢?

这又要追溯到《内经》去。

《内经》有所谓十三方。其中之一是半夏汤——见《灵枢、邪客第七十一》。此方只用半夏一味,是治不眠的。

C、《景岳全书》所列二陈汤系列

二陈、加减二陈、加味二陈、二术二陈、黄芩二陈、柴葛二陈、桂附二陈(具体组方略)

总之,到明末,二陈汤已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方子,因而熟知此方的人也很多。所谓二陈汤,就是二陈汤系列。很多近现代名医也喜欢二陈汤系列。

这时出现“背熟二陈汤,钱往袋里装”之说,就毫不奇怪。

(2)如何看二陈汤功用

如上所说,古人认为二陈汤是治痰饮的。今教材大体上仍主此说。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或近似说法。

如何中西医结合地看二陈汤呢?

就是它可以缓解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的炎症——慢性炎症或比较轻的急性炎症,因而调整消化和呼吸功能。它对睡眠不佳也有一定的疗效——即又可以调整神经系统。

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种,于是10个病人可以有6、7个以二陈汤系列治疗。况且它还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呢!

假如医家对它再有某种偏爱和更多一些加减,二陈汤系列看起来几乎可以治百病了。

其实,看看《局方》关于二陈汤的功用说明,也能知道它适应证相当多。

为此,再把原文引用如下: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中医常把杂病病因分为气、血、痰、瘀(郁),二陈汤对痰郁都有效,还有一定的健脾(即补中气)作用。故它从理论上就可以占据杂病治法的半边天。

下面再说以下什么是中医治痰。

痰者,炎也。咳嗽吐痰是因为气管、支气管发炎。呕吐粘液,是因为食管和胃发炎。泻下粘液,是因为大肠发炎。赤白带下,是因为阴道、子宫颈发炎。多流浊涕,是因为鼻腔、副鼻窦等发炎。多流浊泪,是因为外眼发炎。

故去痰实则去炎——消炎——当然,还有其他消炎法。

但是,由此可见二陈汤适应证之广。

它适用于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的炎症,教材上有明文。

我看,它对其他急慢性炎症——特别是较轻的慢性炎症,都有效。

四、效广与效专

朋友们可能问:到底是适应证很广的方子好呢,还是适应证很专的方子好呢?

我的看法如下:

适应证太广的方子,功效必然很小。

换言之,什么病都治,约等于什么病都不治。

但是,这不等于可以完全不重视这些方子。

举个极端的例子:馒头、米饭、白开水可以治一切病。

你不能说此话毫无道理。

我确实经常告诫门人:食水是机体战胜一切疾病的本钱。治病一定不要忘记保护食欲。患者长期不能进食,什么疗法的疗效都要打折扣,甚至完全无效。

李东垣说:脾胃乃后天之本,也是这个意思。

然而,习惯上却不把馒头、米饭、白开水看作药物。

他们是治疗饥渴的——于是什么病也不治。

二陈汤之类不像食水这么泛泛,但它们的效用也确实不很明显。

于是,用它们治疗的必然是轻浅之证。

实际上,轻浅之证也不能用效宏力专的方药治疗。

比如轻微的胃气滞——也是二陈汤的适应症——用大承气(方名就是大顺胃气)治疗就不单单是杀鸡用了宰牛刀,而是会把病治坏——“打过了”。

反过来,大承气证用二陈汤治疗就完全“打不动”。

五、怎样看名医?

名医不是样样与普通医生不同——开的方子出奇,经常出怪招儿。

这几年很出了几个这样的“名医”——其实是怪医,搞得整个中医界充满了怪气。

名医治平常的病,照样用平常的方。

只是遇到危急大证、疑难重症,名医就不一样了。

他们治小病不犯错误,治大病更从容。

不但能继承前人的方法,还能自创方法。

不但能继承传统理论,还能发扬传统理论。

中医有那么几个学派,其创始人无不是发明了新学说、新方药,而且都是针对当时常见的、困难的问题。

再其次就是比较有名的医家——历史上大约数十个,他们主要是继承得比较好,整理得比较好。这样也算难得了。

以上这两种人都可以算作一代名医。

至于圣当时而祖百代的人,历史上没有几个。

如果算最近的,我首选王清任——尽管他的书很薄很薄。

文章图片2

二陈汤加减歌

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芩连好。
参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真绝妙。

饮食过餐不克消,麦曲山楂厚朴调,
再加枳实与黄芩,体虚脾湿服之妙。

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芩连并枳桔;
寒痰枳砂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

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枳桔与前胡,
苏葛参半能清肺,木香调气号参苏。

方中半夏性本燥,血虚发渴皆不要,
四物汤合不加半,贝母代之专夺效。

又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皂南星。
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

火郁胸中老痰结,滞在喉中咯不绝,
香附蒌桔连枳壳,少佐元明痰自灭。

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
胁间白芥痰自除,脾胃有痰须枳实。

温胆汤加竹茹实,宁神豁痰为第一。
若加枳实共南星,汤号导痰能利膈。

去草陈皮七气汤,加添苏朴与枣姜,
散郁消痰兼理气,妊娠恶阻用之良。

、呕血皆因胃火炽,脉来洪数呕连绵,
急用二陈加枳实,竹茹姜汁炒黄连。

若还药石难吞下,槟榔少许木香煎。
五六日来呕不休,心中胀闷手难揉,

多加枳朴芩连芍,便秘硝黄一服疗。
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

石膏香附南星藿,二陈加减有何难?
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萸连。

水停心下名为饮,枳茯猪苓利二便。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