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广告画上的京津“年味儿”,究竟是什么?

 明日大雪飘 2022-01-28
图片

老广告、老商标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富趣,是往昔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能从中一窥百姓的美好希冀,可谓独特的故纸文献,具有拾遗补缺的版本价值,从笔者的收藏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藏品,可作管中窥豹,来发现老北京、老天津年俗的些许踪影,从这些藏品中也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近的“年味儿”。

▍老爷子要顶新毡帽
旧话说: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炮竹),老爷子要顶新毡帽。帽子是重要的年货之一,老北京人过大年尤其讲究从头到脚穿戴一新,且当地早有“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的说法,这其中,马聚源的帽子、内联陞的靴鞋、“祥”字号的绸缎布料、“恒”字号钱庄的银票最知名。
 
马聚源帽子创始于清嘉庆年间,它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品种花色齐全,高级帽子(特别是官帽)价格不低,更多服务于达官显贵们。辛亥革命后,时风转变,天津的刘锡三开办的盛锡福帽庄一跃而起,20世纪30年代陆续在西单北大街、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沙滩开设了四家分号,名响京城。
图片
仅以冬令京城年货御寒男帽为例,盛锡福的皮帽、棉帽、毡帽、航空帽等一应俱全,另值得一提的还有“将军盔”,其式样上面为棉小帽(帽顶有小疙瘩结),下接左、右、后三片棉片,可垂到肩,护颈,好像武将的头盔,缘此得名。将军盔也俗称四喜帽、风帽。体力劳动者、商贩们喜欢毡帽,曰“毡帽头儿”。戴上它感觉挺严实,除了眼睛之外,其他地方差不多全被捂住,大可抵挡风雪。毡帽是老爷子们的最爱,趣称“老头儿乐”。盛锡福的高档裘皮棉帽讲究更多,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品的美式海溜水獭海龙皮帽、英式皮棉一体帽、土耳其式皮帽、新式貂皮帽等,实属轻奢,每顶价格从几十元到二百多元大洋不等,春节前的生意最火爆,算得上是有钱人的“标志”之一。
 
北京“聚兴厚公记”也是较为知名的一家帽庄,笔者收藏有他的故纸。聚兴厚位于崇文门外打磨厂东口,广告上常以“帽业专家”为标榜,专门制作“绒呢缎纱葛帽”,还专门注册了聚宝盆商标。故纸上画着一顶瓜皮帽,它是男人们在春秋天戴的,六瓣合缝,京津冀民间也叫“帽翅儿”或“小帽”。
 
▍糕点最是大年景
笔者收藏有不少旧年的点心笺儿花纸,喜庆氛围跃然眼前。天津糕点传承于京式,是津人过年心心念念的美味。曾几何时,一盒八件儿点心、一盒炉元蛋糕,再覆上一张漂亮的点心笺儿,两盒一捆,是倍儿体面的礼品,手上一拎,走亲访友,在街面上形成一道道流动的五彩祥和景……
 
天津食客最喜欢吃“京八件儿”,其实这原本不是糕点名,实为清宫节庆所用花色面食,御膳师傅将面上印有福、禄、寿、喜、安康、如意等吉祥话的面点,以及“银锭鱼”面点放在八个盘子里摆出造型。类似面点后来传到民间,率先成为达官显贵互相馈赠的礼品。

图片

关于八件儿的品种莫衷一是,日常供应的大八件儿一般有枣花、福字、禄字、寿字、喜字、卷酥、核桃酥、虫八蜡饼等;小八件儿有枣方子、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等。点心花色纷繁多变化,大八件儿有时还包括翻毛饼、大卷酥、大油糕、蝴蝶卷、蝠儿酥、鸡油饼、状元饼、七星典子;小八件儿又有果馅饼、小卷酥、小桃酥、小鸡油饼、小螺蛳酥等。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更高档的细八件儿,如状元饼、太师饼、囊饼、杏仁酥、鸡油饼、白皮饼、蛋黄酥等,真乃脍不厌细也。
 
新年食盒里当然还不能少了老少皆宜的萨其马、杏仁干粮、藏饼、状元饼、麻饼、核桃酥、马蹄酥、江米条、槽子糕、桂花棋子饼、糖蜜果、芙蓉糕的滋味,吃些点心再配一壶茉莉花茶,这年滋味才足够甜蜜。
 
尊重传统、数典念祖也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天津人年前就会准备好蜜供(蜜贡),待除夕敬祭先人。蜜供是什么?晚清《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说:“蜜供,素食也,为岁终供佛之用。以面条为砖,砌成浮屠形,或方或圆,或八角式。大者高数尺,小者数寸,外以蜜罩匀,大都摆样子者,不可食。”蜜供是用油和的半发面,然后切成长寸余小面条,油炸后蘸上蜜再叠搭起来。这种造型面点有方形的,有圆塔状的,高度从几寸到三尺有余。蜜供讲究五碗(份)为一堂,俗称“成堂蜜供”。老年间蜜供有红白之分,面条中间带红线的叫红供,用来敬神礼佛,无红道的白供常用来祭祖。蜜供一般要到蒸食铺、糕点铺预定,民国时期的《天津过年歌》里说:“蒸食铺,居然可观,平日买卖有其限,到这时门外堆成了花糕馒头山。”
▍待客离不了一杯茶
春节走亲访友拜大年,为客人沏上一杯热茶是温暖的待客之道,所以逢年采办年货买些好茶叶必不可少。说到昔日北京的茶庄,吴裕泰、张一元、庆林春、森泰、元长厚、吴肇祥等老字号让人耳熟能详,且早在清代就流传着“北有吴裕泰,南有张一元”之说。
 
旧京开茶庄的大多数是南方人,以安徽人居多。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讲究“口儿”,好酽茶。“口儿”即重香气与滋味。根据顾客的口味,北京茶叶的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各大茶庄也不断在外坐庄设厂,采办当地特产窨香加工。不同产地的茶受自然条件、季节、工艺等因素影响,品质不一,茶庄因此在上柜前需进行合理组合拼配,取长补短,大致按奇、鲜、厚、疲分出三六九等,以级定价。

图片

民国初期,北京的鸿兴源茶庄同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鸿兴源在广告中说,自家一向在六安、福建、杭州、苏州等地采购名茶,监督加工,采取双窨工艺,所制毛峰、雨前、香片、珠兰等质量上佳,味道香浓,同时也售卖普洱、龙团、凤饼、白毫、龙井、芽茶、杭白菊等名特优茶。
 
过去普通人家沏茶习惯用直身大茶壶,主妇们常会给茶壶缝个壶套,一是护壶,二是保温。壶套平常有用青布缝的,到了逢年过节,也会做一个红绸布的壶套,绣上翠鸟绿竹,喜庆美观。春节家里来了亲友要沏茶款待,取茶叶时不能用手去捏,要倒在茶叶罐的盖子上再倒入壶里。敬茶时稍弯腰,双手奉上,切忌手触杯口。上文说的“茶口儿”或许还包括人们对热茶的偏好,爱喝“烫嘴的”,这不无道理,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说茶“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新沏的茶喝罢,随后的第二遍茶最让人喜欢,俗称“味儿出来了”。待客时也不能等茶凉了才想起给人家续杯,以免有“人走茶凉”的怠慢之嫌。续茶七八分满即可,如民间有“茶半酒满”的俗例。续茶后壶嘴不对着客人,否则视为失敬。
▍正月初二进财水
笔者手边有一张尤其喜欢的老天津的小画片,名谓《进财水》,是一家染(颜)料庄使用的商标图。画上描绘了两个水夫取水归来正准备给用户去送水的情景,颇有生活气息,民俗基础也深厚——老天津习俗大年初二进财水。

图片

昔日天津城厢居民日常用水以周边河水为主,但水质一般,又苦又涩,相比之下,南运河水、海河水好一些,特别是南运河,历代帝王常往来途经,赴京的漕运船只也穿梭不停,有“御河”之誉。南运河水清甜,远胜于其他水源,这为送水卖水的水夫行带来好生意。“一根扁担两木桶,装满河水肩上挑,送水到缸进各户,换回工钱买菜肴。”水夫一般是长期服务于一些住户,大年初二送的水依旧是一担二挑,挑水人会多捎带一捆麻杆(柴火),麻杆白生生的,系着红绳。麻杆立在当院,清水“哗啦”倒进水缸,水夫向屋里高声喊:“给您进财进水啦!”有柴有水(谐音、寓意皆为“财”字),岁岁富贵,屋里人喜上眉梢,赶紧额外拿些辛苦钱给挑水人。
 
后来,卖水人为增加供水量多赚点儿,也用独轮车、畜力车运水,车上驮着大木桶,此与《进财水》故纸上的描画如出一辙。染料庄以“进财水”为品牌,意在借水生财,生意兴隆,也为顾客带来吉祥。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