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成都影响至深的蜀王府,到底是如何消失的

 新用户3596Ds5V 2022-01-28

提起中国的皇家宫殿,第一个映入你脑海的一定是坐落于北京的故宫,也就是以前的紫禁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成都繁华热闹的市中心也埋藏着一座壮丽的明代皇家建筑——蜀王府。朱元璋诏令为其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修建的蜀王府是参照京师皇宫规制营建的,位于成都正中,坐北朝南,一改过去城市主轴北偏东约30度的歪斜形态,端直方正,尽显皇家风范,民间习称为“皇城”。当年,耗时8年修建的蜀王府,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

文章图片1

洪武十一年(1378),年仅7岁的皇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与此同时,他还有5个皇兄弟也被册封为王,分镇于全国各地。这是朱元璋自洪武三年(1370)实行封藩制度后的第二次封藩。

封藩,也即分封制,是古代中国一项由来已久的重要政治制度。尽管秦以后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自周朝实行以来,在以后历朝历代也一直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室作为皇帝亲属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衡又是历代王朝统治的难题,因此,历代开国之初,对于宗室的安置和处理都是一件重大而急迫的事项,处理得好,可使宗室巩固边防,藩卫中央集权,反之则可能会引发叛乱。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汉初“七国之乱”及西晋“八王之乱”所产生的原因,分封是其主要原因。但是明朝的疆域达1000余万平方公里,四至相距甚远,边境少数民族部族集结而成的军事力量对于明王朝是潜在的威胁,如果派武将镇守要害地区,当中央力量薄弱时,武将分镇极易演变为割据势力。因而朱元璋思考再三,最终还是认为:“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天下之大,必建藩屏”,才能达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目的。从洪武三年(1370)开始,朱元璋先后三次分封诸皇子为亲王,授其子孙以册宝,令其封土,建立宫殿庙社,设置相傅官署,不受当地文武官吏节制,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与权力,一旦有战事时,可统兵御敌,捍卫朝廷。但为了控制诸王犯上作乱,也对诸王的名封婚禄、礼乐仪仗、官属护卫、宫殿宗社以及丧葬陵寝都进行了严格地规定。明代,皇诸子受封为亲王者共有62人,其受封而又建藩者有50人。蜀王是四川全省范围内唯一的宗藩,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分封第一代蜀王朱椿开始,到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为止,蜀藩共历10世13王,总计267年。四川和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蜀王家族的烙印。

第一代蜀王朱椿与他的许多兄弟不同,孝友慈祥,博综典籍,礼贤下士,深得朱元璋宠爱。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下令在成都修筑蜀王宫,“以蜀先主旧城水绕处为外垣,中筑王城”。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营建,并特命国子监助教陈南宾为蜀府长史,专门负责蜀王府的监工督理。洪武十九年(1386),“赐蜀府营造军士17960人、米8979石、盐89700斤,钞各一锭”。明廷不惜耗万人之功,修建一座“非壮丽无以示威仪”的王宫。经过8年的营建与扩建,洪武二十三年(1390),一座气势磅礴、华丽巍峨的宫殿终于在成都府城的中心拔地而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年轻蜀王。

文章图片2

中国古代宫室营建在周代就已经制度化,历代都城、皇宫、坛庙、陵寝等都有严格的建筑规制和营造方式,是国家礼制的重要内容。宫殿城垣的位置、布局实际上是皇权的具体化和物质化直接体现。蜀王府的修建也严格依照了明朝王府的营造规制。蜀王府位于武担山的南面,宫城下蓄水为壕,城壕外再环以九里萧墙,从而形成内、中、外三重城垣的基本格局。宫城主体建筑群以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圜殿—存心殿—王宫门—广智门为中轴,两边建筑对称排列,左宗庙,右社稷。在存心殿至承运门间,周迴有庑殿,同中心承运殿两边的庑构成“日”字形。依照通例,承运门以及正殿殿基用大青石块砌成,前后接以云阶、玉陛、石磴,殿四周围以雕刻图案的石栏杆,殿顶盖青色琉璃瓦。蜀王府宫城前为三道门洞,正对三条御道,向南穿过萧墙的棂星门,并通过金水河上的三座桥一直延伸至600米处,以一堵长20余丈、高3丈余的红色砖影墙作为终点。

在蜀王府修建以前,有多个割据政权在成都市中心修建宫苑,因而对于城市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蜀王府的修筑奠定了基础。成都城市布局从秦汉以及唐宋明时期受到周边山脉和河流走势的影响,城市的中轴线一直是北偏东30度左右。而明代蜀王府的建设第一次改变了这种依照自然地利修筑宫城及建筑的传统,蜀王府不仅坐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并且城市中轴线呈正南北,这种空间格局的改变,主要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对成都城市空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图片3

蜀王府建造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对蜀王府的建设标准提出了要求:“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由于明初,四川经济发展很快,“天府之国”赋税源源不断供给,为蜀王府的建造也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在明代各藩中,“蜀府为最富,楚府秦府次之”。“蜀王府,其富厚甲于诸王”。因此,蜀王府既有朱元璋所给予的特殊政策,又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故而在明代所有藩王府中最为富丽壮观。

自洪武二十三年(1390)第一代蜀王朱椿就藩成都府始,13代蜀王均居住、生活于此,蜀王宫伴随蜀王世系的绵延历经了约200余年的时间洗礼,直至明末被张献忠以“连月不绝”的大火焚毁。曾经壮丽无比的王府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仙苑琼宫,玉砌雕栏,皓齿朱颜,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只留下了众多依稀可以找到当年痕迹的“皇城”“红照壁”等地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