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璇琮坑 2022-01-28
2021年8月3号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博物馆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下图是北路的钧天乐台,清乾隆年间建,位于祠内北侧关帝庙门前。“钧天”取自于《列子·周穆王传》“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前部为三面开敞的元宝箍头顶建筑,后部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简练,雕绘精细,为祠内清代建筑代表作。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晋祠北路建筑多随地形展开,面南背北。最东靠近入口处有假山,北为文昌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扩建,正面筑洞三穴,为七贤祠。洞上建三开间建筑,即为文昌阁,供奉主管文运的文昌帝君,左右为平台游廊。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文昌宫朱门紧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只好欣赏它的围墙图案。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真趣亭,建于民国初年,位于难老泉东北的石塘北岸,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面积25.7平方米。亭下石券门洞,名日“洗耳洞”,有石磴可至难老泉。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真趣亭基址原为石梯口,后改成石洞,上置台基,基上筑凉亭,亭平面呈长方形四壁敞空。登临亭中,凭栏观赏,尽可体味晋祠幽雅别致的意趣。

亭北面明间檐下有匾“真趣亭”,楹柱有联“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南面明间檐下有匾“清潭写翠”,楹柱有柯璜题联“此地饶山中兴趣,到处皆水面文章”。亭东西两面明间迎风板上分别有匾“迓旭”、 “挹爽”。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下面的院落真的不知道是何名字。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周柏唐槐是晋祠三绝之一,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周柏唐槐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晋祠北部最后沿山坡建有一组建筑,巧借山势,错落有致。沿石蹬拾级而上,依次有朝阳洞、云陶洞、开源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仙阁、老君洞等建筑。哈哈,一路游玩太累了,没有拾级而上。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回到中路的圣母殿前。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难老泉亭的外观与江南园林的亭子不太一样,亭高9 米,直径8米,面积85平方米。亭的平面呈八卦八边形,顶子高耸,为八角攒尖顶,灰瓦布顶,八条孔雀蓝琉璃垂脊特别醒目,仿佛八条蟠龙戏珠,龙头集中于攒尖顶的宝瓶宝珠。檐柱有侧角和收分做法,具有明代北方园林中亭台建筑的特点。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山西太原】晋祠的文昌宫和难老泉亭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