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128 酒席记

 Longtermist 2022-01-28

今天是坚持运动的第1652

姐姐的儿子满周岁,在家里摆酒,阿三陪老娘去吃酒席,"吃酒席"说起来有点拗口,我们更加喜欢用"qi酒" ,这样更自然,更顺口。 

以前交通不便时,去吃酒席是真的不方便,尤其是去比较远的地方,经常都是很多人一起坐拖拉机或者慢慢游一起去, 现在交通便利很多,公路都通到了家门口,小汽车也普及了,所以就算比较远的地方也能当天来回。 

姐姐姓李,并不是阿三的亲姐,算是认的姐姐,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干姐姐。在老家,一直都有认干亲,结干亲,拜干亲的做法,姐姐幼年体弱多病,为了女儿身体健康,继爷就和我们家认了干亲,虽然有的干亲纯粹是一次性的,认了之后就不走动了,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两家一直都有来往,关系一直都很好,老娘和阿三的继娘就像好姐妹一样,老娘甚至可以算是姐姐终身大事的半个媒婆,遇到干孙子满周岁这样的事儿,老娘自然是不能缺席的。

姐姐的婆家距离阿三家比较远,用姐姐的话说就是"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不过,阿三很喜欢那个地方,水很绿,山很青,既有洗肺的大山,又有体育锻炼的场地,绝对是一个度假,养老的好去处,甚至能放慢你的节奏,因为那里移动用户的网络并不是太好,发消息,图片都是时断时续的,至于什么抖音小视频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大清早出门晚上回到家已经7点半了,和老娘坐在火桶上烤火,一边断断续续的码字,一边听老娘叙说那些陈年杂事儿,有些事儿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不过阿三不觉得烦。老娘上了年纪后,有些唠叨,但很多事情很在理,听老人的话,不会吃亏,比如说"出门要记得带把伞""有的时候,要想着没的时候"

老家办酒席的风还是比较盛行的,红白喜事,乔迁新居,"打三招",过周岁......按老妈的说法,在家里就算不干活,人情开支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年到头,也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有一小部分人不愿意摆酒,大部分的人家还是会选择摆,毕竟放了这么多"帐"出去,总要收一点回来。城里摆酒,一般都选择在酒店办,省事儿;乡下则会放在自己家里办,村里的各家各户,多多少少都会出人出力帮忙,烧的烧,洗的洗,管账房的管账房.....各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人,有的酒席的质量甚至比酒店还要"客气"。
如果可以选,阿三也会选择在家里摆,在自己家里办,亲戚朋友吃好喝好之后, 还能坐一坐,聊一聊,拉拉家常,说说旧事儿,一大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时间真是不多,而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更是见一次,少一次。在酒店,亲戚朋友吃完后,基本上就直接回家了,这样热闹融洽的氛围,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吃酒席,随份子钱是必须的,农村现在差不多是50起步了,上面的顶是多少 ,那就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深浅了。一般来说,自家亲戚的礼相对要重一点,而普通的同事朋友则是随行就市,打个比方,如果市场都是200块,那么普通同事朋友基本上都在这个水平,而自家亲戚可能就是500-1000了。份子钱是你来我往的,按照老娘的说法,自家有事儿,人家来100,回礼的时候,要加一点,至少不要让别人吃亏。如果没有你来我往,那么可能这个事儿可能就慢慢的淡了。 

有些酒席办起来是多少有点钱赚的,尤其是那些在位置上的人,有些办完后,扣除成本甚至是亏本的,因为收的礼少,但吃的人多,而且一个礼,要吃几餐。

9点40分,老娘已经在伸懒口了,阿三要老娘先睡,老娘嘱咐了一句:"外面很冷,明天可能会下雪,要是下雨你就别去跑步了,别冻坏了,我先睡了。"









日记余生,和未来的自己对话

Longtermist

202201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