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控制欲是父母投射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

 想离家出走的Ta 2022-01-28

'如果我没有生你的话,我现在早就是教授了!'这是一句经常出现的台词,来自于台湾影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部剧在播出后一举拿下了8.4分的豆瓣高分,被誉为'中国版《黑镜》'。在此部剧的镜头之下,青少年面临的成长烦恼,还有家庭之中的矛盾和摩擦,真实地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而且,这部剧展示的不只是青少年孩子们的烦恼,更有对父母教育模式的思考。

重男轻女、追求成绩、苛刻要求,这些都是许多家庭的教育写照。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严厉地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父母口中说:'这是为了你好',而孩子却哭丧着脸拒绝。这样的家庭教育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折射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拿出'对你好'的理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操控孩子。

茉莉的家庭看上去很完美,妈妈是留美硕士,温柔优雅,但在平静的表象下,茉莉和妈妈的感情已经分崩离析。看似优秀、温柔的妈妈,实际上是一个对女儿茉莉有强烈控制欲的人。

茉莉没有自己的生活,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她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必须经由妈妈决定。为了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妈妈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只要自己离家,就会通过摄像看女儿在做什么。只要茉莉做错事,妈妈回到家就会毫不犹豫地批评指责。

妈妈是留美硕士,对茉莉的学业非常关注。茉莉从小就被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娱乐时间已经不多还要用书本和试卷填满。妈妈要求女儿必须出人头地,不然就是'没出息的废物'。她禁止茉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家里摆的书都是学习资料,没有一本漫画书、图画书,家里的电视电脑也成了摆设。

在妈妈的控制下成长,茉莉渐渐喘不过气来,再也难以忍受妈妈的过分要求。她哭也哭过,闹也闹过,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妈妈。于是,她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傀儡,希望能够结束自己的生活。一天夜晚,茉莉平静地走向阳台,望向天空后,闭着眼睛一跃而下。

茉莉的悲剧令人黯然神伤,甚至有人愤怒地斥责妈妈,但是妈妈真的不爱茉莉吗?她为什么要这样逼迫茉莉以至于掉入深渊而不自知?

妈妈并非不爱女儿,相反她一直在尽责尽力地照顾女儿。生下女儿后,妈妈不惜放下手中正在写的论文,从留学学校里回到台湾照顾女儿。女儿送她发卡,她一边埋怨着女儿乱花钱,一边满是笑意地收下戴在头上。还有很多很多温暖的细节,说明妈妈非常爱茉莉。

但是,妈妈的这份爱过于沉重,从她离开学校、辞职的那一刻起,她就彻底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女儿身上。她把自己所有的寄托都交给了女儿,把爱和期待都变成了要求强加于女儿身上。正是这份沉重的爱,最后令茉莉窒息。

1、控制欲是父母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

控制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并且贯穿在成长、生活的全过程。无论是面对工作、婚姻还是家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控制感,而这份控制感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事实上,父母需要控制欲,因为控制意味着生活和家庭的稳定和安宁。

不过,很多父母的控制感走到了'失控'的地步,以至于错误地用控制欲扭曲家庭的生活。

央视曾推出一部纪录片《镜子》,'问题少年'家明在镜头面前讲自己的童年经历。爸爸从对他进行严格管理,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终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爸爸不允许家明养宠物,一带回家就立马扔掉;不让孩子骑自行车,无论是远是近,都不能离开自己身边。家明想做流浪歌手、背包客旅行、学画画,但这些想法全都被爸爸拒绝,因为在爸爸眼里,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

爸爸是一家企业的管理层,千辛万苦才奋斗获得今天的成就,而且爸爸的学历不高,在打拼工作的路上,吃到了很多苦头。因此,他非常看重学习,也要求家明一定要成绩优秀。其实,好成绩、高文凭这只是爸爸的理想,家明想从事自由的艺术行业。爸爸对家明的一系列要求,无非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了家明的身上。

控制欲是父母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也许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以后走的路更加顺畅,但是过度控制欲的爱,不仅没能让孩子在设定的道路上走远,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应由自由和自我,栽的跟头更多。

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认可赞赏他,在孩子承受失败的时候,支持鼓励他。这是一种积极的期待和认可,能够给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而非过分注重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无论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父母都必须要带着爱、理解和接纳的目光看向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存在,而非我们脑海想象中的'理想自我'。

2、信任孩子,别让控制欲腐蚀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当父母的控制欲腐蚀了孩子的内心,孩子就无法真正地健康成长。

而且,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难以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中突破,无法与父母'分离'。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选择自己的爱好,那么这种依赖思维就会延续到爱情、婚姻和事业,甚至代际到自己的孩子。

面对着千差万别、个性迥异的孩子,父母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给孩子设计一条绝对完美、安全的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由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被迫加工的过程。父母用自己的标准和'理想自我'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加工,就会破坏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

孩子就像是一个'种子',父母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长多高,而是细心地浇灌孩子的成长,使其自由生长。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如果父母不能信任孩子,那么孩子就只能在父母的'牢笼'下折翼。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用心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已经足够。唯有足够的爱和包容,才能刺激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而如果用蛮力去控制孩子,就变成了'揠苗助长'。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跟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意识,他们深深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不仅父母需要控制感,孩子也需要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孩子控制感的前提是父母的信任,真诚的认可和鼓励能够充实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