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非核心区的、外围一点的皮,日常对比、品鉴的更多。 总体来说,肯定是知名核心区的,高品质的概率更大些。 可其它二线、三线区域里,也不乏高性价比、品质不错的陈皮。 ▲茶百科本次品鉴的主角 新会当地朋友前几日寄来了一款陈皮的样品。 基本信息两条:年份,2018年;产区,新会陈皮地理标志范围内、非核心区。 品质表现如何呢? 一起来看。 1、干皮外观(参上图): 三瓣完整,皮张内卷弯曲,有自然收缩错位之感,可以判断是生晒的。 表皮深棕褐色,有油润感,纹理清晰,油窝较密集,分布均匀。 内囊黄白色,有脱落现象,立体感强,刮蹭柑橘类清雅辛香。 此处,茶百科也专门将其和自存的一款2017年梅江皮做了对比。 外观区别相当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①表皮的颜色不同。 两款陈化年份相差不大,色泽都偏棕褐色。 但2018款的“褐”的程度更深,颜色更重;2017梅江陈皮虽然更年长一岁,却整体更偏自然的棕、红色调。 判断可能是采摘时,柑果的成熟度不一所致;存放环境温湿度不同等,造成转化快慢、外观色泽的差异。 上图:本次品鉴的2018年、新会非核心区陈皮。 下图:茶百科晒制收藏的2017年新会梅江陈皮。 ②表皮油窝的深浅、透光度,区别很大。 2017梅江皮的表面,油窝又大又深且饱满,也使得外皮呈现出明显的“猪鬃纹”纹理。 同时,不论打灯还是迎着自然光,都能看到油孔星点密布,灿若碎金,十分通透。 而2018年款,油室虽然密集,但凹陷度、边缘清晰度一般,打光时星点分布不均,局部欠通透。 上图:2018年新会非核心产区陈皮油室的灯光效果图。 上图:茶百科2017年存放的新会梅江村陈皮油室的灯光效果图。 新会陈皮表皮上油窝的大小、深浅、密集程度等,关系到皮张自身挥发油等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 判断当下品质优劣、预测其后期储存转化的空间,油室的表现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2、开汤品鉴。 取一个完整的三瓣陈皮,放入公道杯中,先用沸水润洗了一遍。 注沸水浸泡约三分钟,出汤品饮。 第一泡: 汤色杏黄,入口甜中带微酸,清香纯净,无杂气异味。 第二泡: 口感酸甜柔和,如柠檬气泡水般清新的同时,又多了一点清甜,很爽口。 香气较辛锐,有年份尚浅的陈皮自带的丝丝柑橘类果酸气息。 第三泡: (稍延长了出汤时间。) 汤色黄亮,莹润感十足;口感饱满,清甜带果酸味,无苦无涩。 第四道:加温水煮饮。 汤色橙黄,通透明亮,有明显胶质感。 滋味醇正,能捕捉到一丝陈化后药香的痕迹,微有苦头,泛回甘。 泡三道,煮两道水之后的湿皮。 饱满厚实,显油亮,观感好。 ▲泡、煮后的2018新会陈皮茶样 3、 道地的新会陈皮,如今也是“内卷”严重。 因为一个“越陈越好”,市场上一味追老年份的消费者不少。 可真有那么大量动辄八年、十年、二十年的老陈皮吗? 又因为天马、梅江、东甲、西甲、茶坑等核心村子的高知名度,许多其它片区的新会陈皮也被人为地隐瞒了出身。 于是,“高年份、核心区、低价格”的陈皮遍地开花。 但实际上,因为各种原因,传统的知名核心产区的范围越变越小,量少,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选购陈皮? 考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