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晶报·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揭晓!以及几句闲话

 胡洪侠 2022-01-28

​《晶报·深港书评》推选年度十大好书今年是第五届了。2021年度的评选结果今晚九时发布。

现在各类“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甚多,这是好事。每一个书单都会增加好书与读者相遇的机会。这就够了。至于说结果“权威不权威”,是件很难说的事,盖因不仅“好书”标准的取舍不尽相同,而每个好书评选的追求也不一样。比如《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追求的是“有灵魂的书单”,意思是说:“十大好书”是一个有机整体,并非把十本好书放在一起就自然成为“十大好书”。它们既不是旋律一致的齐唱团,也不是各唱各调的独唱团,而是不同声部和谐美妙的合唱团。这样的一种声音,既与本年度的现实关切密切呼应,也与书单诞生城市的调性深度吻合。

先看看今年的书单吧。它一定不完美,但肯定有追求。


趁此机会再说几句闲话:

内陆媒体兴起评选“年度十大好书”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我之知道报纸书评版可以做这类事,始于1991年1月下旬新华社的一篇报道,题目记得是“《资本论》被评为十大好书”。

消息说,台湾《中国时报》举办的“1990年开卷十大好书及最佳童书”评选已正式揭晓,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以最高分名列榜首。该报称,为鼓励好书的出版与阅读,特别举办这次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有新特点,一是思想学术类书籍占上风,10本书中偏重于思想性的非小说类有7本;二是本地的作家和作品比例偏低,3本小说的作者旅居海外;三是翻译作品比例高达3/5,其中4本的译者为大陆学者。时报出版公司表示,去年能顺利推出昔日的禁书《资本论》,显示岛内不再有禁忌,此书推出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支持,表示好书不会被冷落。

当时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记得当时同学们对这则消息反响热烈,主因是台湾竟然出版了《资本论》而且可以评为好书,倒不是评选“年度十大好书”这件事本身。

1992年我到《深圳商报》工作,发现报社资料室竟然有《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于是天天去那里读两大报的副刊。每到岁末年初,都会读到“联副”的“读书人”与中时的“开卷”两大读书周刊拉开对垒架势,各请各的评委,各评各的“十大”,那一番竞争下的热闹景象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心向往之。

我们这边首开“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先例的,应是席殊书屋。他们至迟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请各路评委有模有样地做起来了,有一年还是在深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所以,2006年8月,我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和同事策划参与深圳读书月的活动时,很自然想到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我们的方案递到组委会办公室,尹昌龙他们欣然同意,积极促成。京生部长明确了两点:其一,评选由媒体主办;其二,参评新书范围以人文社科为主。“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评了下来。“深圳读书月”既能坚持二十多年,“十大好书评选”借“水涨船高”之力,也成了读书月最有全国号召力的品牌。

2017年,我们觉得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是不够的,于是创办《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从一开始我们就规定,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新书选择,凡是已经入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新书,不再进入《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的书单。此外,我们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的分类法,两个类别每年各推出年度十大。

前面曾提到《资本论》三十多年前曾被台北“中时开卷”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近读沈昌文先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蓦然发现原来此事和沈公也大有关系。沈公说他和台北出版人郝明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认识了,“后来他突发奇想要在台湾出版《资本论》,这类事,我这号称马克思信徒的人起了作用,很快帮他办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