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游徽州117:景石(祁门溶口)

 新用户2420aRkV 2022-01-28

这个村因一块石头得名

   春天,当油菜花开的时候,城里人突然有了活力,每根神经都被激素激活,每当周末,成群结队地去“扫黄”。我不合群,一个人开着老爷车往祁门西路走,过了小路口的春风,有一条小道,就拐了进去,一路过了胡家、双莲,到了一个叫景石的地方。

(老湾作品:独占野水心自闲)

村中间有个停车场,我下得车来,一只土狗冲着我狂叫,我没睬它,看到祠堂门口有人,就拿着相机往人多的地方去了,那只狗见我不睬它,夹着尾巴跑到老远的地方,站那里干巴着眼瞪着我,仿佛说:这什么鬼人,这么热烈的“欢迎(犬吠)”都不睬。

李氏宗祠门口有三波人,一波围着打牌,点犹酣,不忍心打扰,大门另一边坐着三个妇女,由于离开近,怕和她们聊天影响到那边人打牌,发现朝祠堂边一民居门口坐了三个男人,便朝他们走去,打听这村的情况和故事。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和我聊着这村的情况。他是先天性视网膜发育不良,所以他生下来就没见过这个村的具体模样,但他对村里的描述娓娓道来,却是那么生动、具体,根本不像个盲人说的。

这村有好几个姓,但主要是李姓为主,李姓有祠堂,村里有二百多人,和别的村庄一样,劳动力多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多是老人,本村没小学,所以也看不到孩子。

这个村“景石”的名字来自于村前面的一块石头。说是当年女娲补天多的一块五彩石,她看到石溪河年年水患成灾,属水妖作怪,便把补天多余的一块五彩石丢在石溪河畔以镇水妖,从此这里风调雨顺,富甲百里。这块石头十分漂亮,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景观之石,于是这个村就以“景石”为名,沿用至今。

我很是好奇,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他说的一个照壁底下去观赏这块景石。一片平地上陡然耸立着两座山峰,左大右小,呈太极样环抱之势。每座山上又有千沟万壑,飞流县瀑。左边的山又分关中后三层,一层高过一层。在两座山之间形成一个小盆地,沃土万倾,正是景石村民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好一块“景石”!

“景石”临河,这里的河口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小桥横跨东西两岸,清澈的河水自北向南从桥下款款流过。桥的东头是一片茶棵地,初长的嫩叶将半个山坡打扮得翠绿欲滴。茶棵地边扎(边上)临桥头的土包上矗立着一棵三四百年的苦槠(树),居高临下地守望着身下的河口和桥上往来的村民。此时正好有四五个村民扛着扎有黄牌牌的竹杄过桥往对面茶园去,说是乡里统一组织到茶棵地里插黄牌(一种粘虫纸),这样就省去了找农药,特别是在害虫刚长成幼虫的时候使用效果最好。这种无公害防虫灭虫技术,我很是喜欢!只担心一件事:如果这些黄牌牌和上面撕下的白纸不及时回收处理,不出两三年,可能山上的“白色”污染随即到来,是为担忧。

无论如何,景石佳景可叹,有《观景石有感》为纪:

女娲补天佑生灵,

弃石镇河育万民。

无意野旅到贵地,

膜拜景石不虚行。

(2021-03-19于黄山)

【作者简介】:画家老湾,本名吴叶生,酷爱国画,传统美术非遗传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