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灵山三忠庙

 巴翠 2022-01-29
#中国民间故事#

灵山三忠庙坐落在灵山古墟附近,在一座僻静的小山下。庙前古木数株,下临依然清澈的灵山河。由于远离村庄,人迹罕至。唯听小桥流水,远村犬吠,显得有点落寞。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山村古庙,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声名远播、香火鼎盛的去处。“不怕灵山人,就怕灵山神”的俗语不胫而走。
传说,很多年前,增城、龙门、从化、博罗等地的禾苗发生了严重的虫灾,乡民们眼睁睁看着大片的禾苗枯死,束手无策。看来一场空前的灾荒就要降临了。这时,附近的村民想到了三忠庙。
他们把庙里的香灰和井水取了去放到田里,半枯的禾苗竟然奇迹般复活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周边的受灾地区。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了三忠庙取“神水”救灾。据说,庙祝雇人日夜从井里打水,尚供不应求,而井水竟也取之不竭。灾难过后,远近乡民感戴神恩,重塑金身,四时祭祀,香火更旺了。

说到三忠庙的来历,则更富神奇色彩。话说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际,天降异兆,牛牯嶂山洪暴发,冲毁民宅、财物无数,还把山脚下的一座白龙庙冲毁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当时,七境刘屋村有一位老人每天都到附近灵山河的杨公潭捕鱼,装满一“络”鱼就回家。一天,他忙活了一整天,一条鱼也没捕到。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老人非常失望,决定下最后一次络,再没有收获也只好回去了。
鱼络放下去好一会儿,老伯抖擞精神,开始收络了,他用力拽紧鱼络往上一拉,陡然手感沉重,老汉心里一阵狂喜:看来有大收获了!可是拉上来一看,却是一块大木头在里面。
老汉把木头扔回潭里,心里不服,于是再次下络,奇怪的是,弄上来的,还是这块木头,如是者三。

老人心念一动,搬过木头来擦干净一看,原来是一个樟木雕成的菩萨!而且依稀记得就是多年前供奉在白龙庙的那个。老人当下低首默祝,与神立约:菩萨若是有灵,保佑我打满这络鱼,我就带你回去,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鱼络放下去,果然打上来满满的一络鱼。
老汉把鱼络和菩萨分成一担,高兴地挑着回家去了。路过石屋村围岭山下时(三忠庙址),绳子突然松脱,菩萨掉于地上。老汉连忙把菩萨绑好,不料刚走两步,绳子又断了,又如是者三。老汉寻思:莫非菩萨看中这个地方,要在这里落脚不成?于是他就说:菩萨啊,天色不早了,这样吧,先把您老人家留在这里,我明天就找人来,商量募捐,在这里修座庙宇把您供奉起来吧。
当第二天老汉领着一帮乡绅信众来到这里时,发现旁边空地上有白蚁活动的痕迹,仔细一看,原来是白蚁一夜之间耕就得整整齐齐的
墙脚
线。大家都啧啧称奇,当即决定按照墙角线挖基础建庙。这就是现在的灵山三忠庙。

至于为何定名“三忠庙”,当地村民大多语焉不详。笔者推测,当时大明刚刚推翻了元朝外族统治,建立了汉人的政权,“重见汉官威仪”,老百姓对于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这三位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视若神明,充满了爱戴和敬仰之情的,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