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2024届寒假历史第7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初中历史资料馆 2022-01-29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都江堰建造于战国时期,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四川成都平原地区的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

A.齐桓公B.秦孝公C.秦惠文王D.李冰

2.“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这反映了(  )

A.卿大夫篡权立国成为了潮流

B.争霸战争发展成为兼并战争

C.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增强

D.秦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3.观察如图年代尺,其中发生于公元前3世纪末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B.西汉建立C.蜀国建立D.西晋灭吴

4.商鞅变法的推行,使秦国实现了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以下改革措施最能说明这一重大转变的是(  )

A.建立县制B.废除井田制C.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

5.据《华阳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反映都江堰(  )

A.是由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B.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C.是秦朝时期修建的工程

D.保障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

6.公元前328年,秦国伐魏,夺取了上郡,于是今陕西地方全入秦国版图。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因为秦国(  )

A.主张以德治国B.赋税徭役重

C.顺应改革潮流D.统一了车轨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    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8.舜在位时,派    治水,解除水患,并且在年老时让位于他。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材料题(共1小题)

9.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产生促文明】

材料一  人类的祖先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土地上栽种,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在家饲养。年深日久,终于进入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工具改进促变革】

材料二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兴修水利促发展】

材料三  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

3)材料三描述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天府”指的是何地?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发生在什么时期?此次变法中关于民生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根据“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可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争霸战争发展成为兼并战争。B符合题意。ACD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

3.【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B项正确;公元前356年属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排除A项;221年属于公元3世纪早期,排除C项;280年属于公元3世纪晚期,排除D项。

故选:B。

4.【解答】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中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秦国实现了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A项正确;BCD项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的关系,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经济和军事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特别强调了都江堰的巨大作用,即保障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表述正确与题干没有涉及;BC与都江堰无关,排除ABC。

故选:D。

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这场变法也是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因此公元前328年,秦国伐魏,成功夺取上郡是因为秦国顺应改革潮流,进行商鞅变法,C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赋税徭役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秦始皇执政时统一了车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商鞅。

8.大禹、都江堰。

三.材料题(共1小题)

9.(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2)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都江堰;成都平原。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时期:战国时期;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