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玉"何解更为佳?

 新用户5345BAE7 2022-01-29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七言绝句,入选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描写新颖别致,历来被奉为咏物诗的经典之作。其中,诗的首联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不过,这一句中“碧玉”这一喻体应该作何理解?我们来看一看以下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片段:

教学片段一:

师:无论是古人写诗,还是我们写文章,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贺知章在写柳树时也不例外。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哪几行诗写出了柳树的特点。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碧”写出了颜色是绿的。

师:“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在《新华字典》中,“碧”有两个解释:①青绿色的玉石。②青绿色。联系这一行诗,你觉得“碧”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应该是青绿色。

师:“碧”就是一种绿色,那这行诗就可以写成:绿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没有改变,可以这样改吗?

生:这样改应该不太好吧。

师:联系下文读一读,你会有所发现。

生:我知道了,不能这样改,这样改就和下面 “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绿”重复了。

教学片段二:

师:我们把这种咏叹赞美事物的诗称为咏物诗。《咏柳》赞美的既然是柳树,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人咏叹了“柳树”的哪些特征?

生:柳树之高,柳叶之绿,柳枝之繁。

师:说得不错!大家赞同吗?(生齐应)谁来验证一下这种说法呢?

生:诗人从远处着笔,说“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就是诗人眼里又嫩又绿的“柳叶”,“一树高” 重点写了“树”之高,诗人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确切说是暗喻。

生:诗中形容“绿丝绦”之多时,用了“万条”一 词,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说明垂下来的树枝很多。

师:大家的回答都非常准确。不过诗中还有一些巧妙的词,是它们的串联,才让这首诗熠熠生辉、脍炙人口,一直流传到今天。都有哪些词呢?

生 :这个“妆”字我觉得很好。好像柳树也在刻意打扮!

师:哦?是拿什么打扮?打扮后的柳树,有多美?

生 :用“碧玉”打扮,实际就是绿色的柳叶……

不难发现,教例一中老师是将“碧玉”当作一种玉石来理解,“碧”代表着的是一种颜色,诗句可以理解为“高高的柳树如一块碧玉打扮而成”。教例二中老师对于碧玉的理解,也是作为一种玉石,只不过,这里碧玉是一片片绿色的柳叶。两位老师的教学都是发现诗句的比喻手法,将“碧玉”当作玉石来理解。确实,“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历来有两个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远远一看,这株柳树好像是由一整块碧玉雕成的,这是一个整体的宏观印象;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一片一片的小绿叶就好像用碧玉雕成的一样,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的。以上两则教学教学片段正是对这两个不同理解的注释。这样的教学有一定道理:从颜色上看,碧玉和柳叶都是绿色的,二者具有颜色的相似性。在形态上,碧玉给人小巧玲珑的感觉,这点也和柳叶很相似。特别是,玉给人的感觉是温和、润泽,春天刚刚生出的柳叶,同样柔嫩,润泽,二者在触觉上也有相似性。不过,对于这首诗中“碧玉”的第三种解释,也许更加能接近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原意,值得我们在教学之中加以高度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小家碧玉”这一说法。南朝梁元帝萧绎《采莲赋》中“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的诗句,晋代孙绰《碧玉歌》二首之一中“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的句子,可以推断两首诗中“碧玉”指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后来人们常常用“小家碧玉”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平常人家的女儿。所以说,“碧玉”在古诗中,除了像白居易“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中“玉石”意思的“碧玉”,也另有“美女”之意的“碧玉”。那么,在贺知章这首《咏柳》诗中“碧玉”应如何理解才更好呢?笔者以为,理解为“小家碧玉”“美女”之意更为恰当。这是因为,在首联诗句中,“妆成”,正常情况下,只会指女子的化妆,玉石何来化妆一说?这一动词已经提示“碧玉”所指为“人”,尽管是比喻手法,但也需合乎常情和常理。再联系这首诗的其他诗句,颔联“万条垂下绿丝绦”中“丝绦”,是丝编的带子。很明显,这里的“丝绦”带有女性的特色,只有女性才会编织绿色的丝带。尾联“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也显然带有女性的特色,表现女性的温柔细致,仿佛那柳叶是由女性细心、巧妙地裁剪出来的。可以说,正是将柳树比作美好的女子,整首诗中的另外两处比喻才有了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具有共同的柔美的特征,也更符合柳树在春天婀娜多姿这一事物特点。从这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将“碧玉”理解为“小家碧玉”“美女”似更为妥帖。

同时,借美人香草来比兴寄托是自屈原以来的古诗传统,古诗中常以柳来指代美女,如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曹雪芹“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处似风扶柳。”正因柳与美好的女子之间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柳以其楚楚动人的特点俨然成为女性的象征。而贺知章以美女来指代柳是顺理成章的、令人完全可以理解的描写手法。那些“柳眉杏眼”“柳叶如眉”“杨柳蛮腰”说的是美女,也不正是说明女子与柳之间的关联吗?以“小家碧玉”来写柳,既表现出柳的特点,也暗示出其中一脉相承的文化意蕴,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在课堂教学时,“碧玉”指碧绿翠润的美玉,学生一下子就能够理解,这也是字面上的意思,上面两则片段教学正是基于此展开,但作为老师不能停步于此,应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加以了解,实现对文化的体察和传承,也借此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柳树之美,生机之美,诗句的比喻之美,意境之美。

行文至此,“碧玉”何解更为佳?大概已经不须赘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