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老白茶的崛起/乱象/定义 ![]() (1)2019年,一款20世纪60年代老白茶,杭州西泠印社拍卖成交价14.38万元;(2)2020年,一款90年代白牡丹,保利香港拍卖成交价10.62万港元;(3)2021年,一款2003年老白茶,上海嘉禾拍卖成交价32.84万元。 老白茶火了,好的白茶确实有存放价值,陈化以后无论是香气滋味还是对身体的益处都有很好的提升,但是:水也深了! 大家不妨判断下列白茶年份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 图五 ![]() 图六 图一:2020年;图二:2011年;图三:2015年;图四:2019年;图五:2017年;图六:2012年。 所以,颜色肯定不是评判年份的标准 多少年才算是老白茶 (1)“3年说”:民间一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从何而来无从考证,基本可以确定是现代人根据白茶特性总结出来的观点,主要是从白茶的基本功效方面说的,新白茶性凉,具有清火解毒祛湿消炎的属性,陈化以后刺激性降低,同时抗衰老和降三高的效果有所提升。但是这句话并没有明确定义怎样才算老白茶。 (2)“5年说”:普遍认可的说法是5年以上可称为老白茶。因为白茶经过5年的转化,茶性基本稳定且初具陈韵,经过冲泡或者泡煮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荷粽香、糯枣香、木质香等复合型陈香。 (3)“7年说”:更为精确专业的说法是,春冬茶7年以上,夏秋茶5年以上。春冬茶季温度和湿度相对较低,氧化发酵程度低一些,需要更长时间转化才能出现明显的陈韵,而且冬茶由于原料粗老,也需要更长的年份去除粗青气。夏秋茶季温湿度较高,成品茶初始发酵程度偏高,所以5年左右便会有较为明显的陈韵。 ![]() 春茶 ![]() 秋茶 ![]() 夏茶 ![]() 冬茶 老白茶的概念什么时候出现的 白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白茶起源考证》一文中已经详细说明,近现代白茶还是以销售新茶为主,之前并没有长年存放的说法,所以老白茶的概念也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比较早的案例是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的拍卖会上,一块存放20年,净重375克的福鼎老白茶饼以18.8万元成交。另外,白茶2007年左右开始出现压饼(也不排除零星更早的压饼),普遍压饼出现在2010年之后,而且当时以模仿普洱茶紧压型(类似铁饼)为主,克数也是仿普洱的357克左右。所以,遇见2010年之前的茶饼,要提高警惕。 第二部分:真正的老白茶是怎样的 很多人问我,怎样分辨老白茶的真假好坏,我的观点是:“假劣的老白茶层出不穷,你只要知道真的和好的老白茶是怎样的就行了,不一样的肯定有问题,这个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一)老白茶之【寿眉篇】 寿眉老白茶是目前市场上流通量最大的,大家喝的和煮的也是以寿眉老茶为主。我挑三款进行分析:(1)2012年秋寿眉散茶(九年陈);(2)2013年秋寿眉饼茶(八年陈)(3)2013年春寿眉饼茶(八年陈)。都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4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6分钟。 2012年秋寿眉散茶(九年陈) ![]() 干茶外形 ![]() 2012年 ![]() 叶底 干茶色泽单一稍暗,总体呈褐色带红,叶缘垂卷度和条形整齐度差异稍大。汤色橙红明亮较清澈;香气稍低,陈香带枣香;滋味尚陈醇,柔和度和厚度尚可,回甘弱,第三泡滋味有下滑。叶底褐匀尚鲜活,无黑张死张。 小结:(1)2012年左右,寿眉在国内几乎没有市场,而且价格低,茶农出于成本考虑,工艺和存放都很随意,产量也很低,那个年份基本上都是这种寿眉,干茶颜色一致偏深,萎凋粗放,含水率偏高,转化偏快;由于工艺和存放不当,大部分会变质,加之产量不高,留存下来的量较少。(2)常见的老白茶秋寿眉,泡完叶底的颜色要均匀较鲜活,而且要深于干茶颜色,无死张黑张。 2013年秋寿眉饼(八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干茶色泽稍花杂,黄褐为主,带黑褐与红张,有粽叶香。汤色橙黄明亮清澈;香气干爽纯正,陈香带木质香和糯枣香;滋味较陈醇,厚度不错,回甘较好,耐泡度和茶汤稳定性较好。叶底褐杂带红,少量褐绿,较鲜活。 小结:(1)在那个年份,这种寿眉老茶是比较好的,应该是小型茶厂的产品,加工工艺稳定(虽然有拼配,但干茶色泽花杂鲜活),干度和存放都很标准,所以香气干爽浓郁,滋味陈醇丰富有回甘,耐泡;煮饮表现更好,香气自然外放,滋味浓郁醇厚,糯枣香明显。(2)一款好的秋寿眉老茶,干茶色泽最好要花杂有色差,颜色要鲜活;如果干茶颜色一致,或者发暗,工艺或存储会有一定问题。 2013年春寿眉饼(八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干茶色泽总体接近,褐绿发灰有层次。汤色橙黄明亮清澈;香气陈香浓郁持久,带花香糯香;滋味第一泡有鲜醇清甜的感觉,汤中含香,第二泡开始醇厚饱满,陈韵显,层次丰富而且有生津回甘,耐泡度和稳定性也很好;煮饮粽糯香浓郁。叶底总体浅褐绿鲜活,较软亮。 总结:(1)在2013年份寿眉中,这款春茶属于原料、工艺、存储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存在,而且后续还有更好的转化空间和收藏价值。(2)七年以上老白茶春寿眉,工艺和存储得当的话,干茶色泽不会太深,总体还是灰绿显褐,年份更久会转化成褐绿甚至褐色,且色泽不单一有层次,颜色不会发暗,而且泡完茶的叶底依旧会返绿鲜活。 (二)老白茶之【白牡丹篇】 白牡丹被很多茶人定义为最均衡的白茶,外形优美,兼具银针与寿眉的特质,老茶也自然受到追捧。选取两款进行分析:(1)2011年白牡丹饼干茶(十年陈);(2)2011年白牡丹散茶(十年陈)。都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4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6分钟。 2011年白牡丹饼干茶(十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干茶叶色黄褐有层次,芽呈红褐显白毫。汤色橙红明亮清澈;香气陈香带糯枣香和蜜香;滋味陈醇饱满,协调有回甘,耐泡度较好。叶底褐色带绿,较软嫩鲜活。 2011年白牡丹散茶(十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干茶叶色绿褐带黄,白毫之下芽呈棕褐色;汤色橙黄明亮清澈;香气浓郁,陈香带花香和蜜香;滋味陈醇中有甘爽,生津且有韵味,耐泡度出色。叶底褐绿均匀,软嫩鲜活。 白牡丹2011饼干茶/2021新茶/2011散茶对比 ![]() ![]() 干茶/汤色/ 叶底对比图 ![]() 小结:(1)白牡丹的转化比寿眉慢一些,十年左右干茶颜色不会太深,呈褐色带黄、绿、棕且有层次,叶底颜色较干茶变浅回绿,且颜色均匀(拼配茶除外),鲜活度好。紧压茶比散茶颜色略深。(2)散茶带有花香蜜香,紧压茶带有糯枣香蜜香。(3)紧压茶如果是当年加工即压制,经过陈放,陈香和糯枣香更稳定浓郁;如果后期压制,前几泡会略带烘焙气息,冲泡过程中陈韵逐渐显现,总体陈韵稍有降低。 (三)老白茶之【白毫银针篇】 白毫银针拥有白茶中最高的采摘等级,独特的毫香和清鲜醇爽的滋味,被部分茶人偏爱,白毫银针老茶一般以散茶方式存在。选取两款进行分析:(1)2008年白毫银针散茶(十三年陈);(2)2013年白毫银针散茶(八年陈)。都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4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6分钟。 2008年白毫银针散茶(十三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 2008年白毫银针老茶,放大图之 “铁锈红” 干茶色泽褐红(俗称铁锈红色),而且颜色均匀鲜活。闷泡下汤色橙黄较亮清澈,不会很深,第一泡茶汤带淡淡的粉色;香气属于带蜜香、谷物香和淡巧克力香的陈香型,持久;滋味陈醇饱满细腻,陈韵显,带鲜感,尤其是生津回甘绵延细长,十余泡韵味犹在。叶底单芽色泽一致,整体色泽均匀鲜活,褐中泛绿,软嫩。 2013年白毫银针散茶(八年陈) ![]() 干茶外形 ![]() 汤色 ![]() 叶底 干茶黄褐为主,鱼叶褐绿,总体鲜活有色差。汤色深黄明亮清澈;香气带花香、粽香和谷物香,毫香依旧明显;滋味醇厚协调,陈韵初显,有种喝米汤的感觉,耐泡度高。叶底总体橄榄绿泛灰,个别带褐,较鲜活。 白毫银针2020年/2013年/2008年对比 ![]() ![]() 干茶/汤色/ 叶底对比图 ![]() 小结:(1)白毫银针的陈化速度也比较慢,干茶五年内总体还是绿色为主,七年以上颜色会有较明显变化,十年以上会逐渐往褐红方向转化,但干茶色泽都会很鲜活,即使二十年也不会暗沉;叶底颜色比干茶颜色浅,而且色泽要一致且鲜活,更不能发黑发暗。(2)汤色不会很深,正常冲泡以黄色为主,闷泡基本也是橙黄。(3)香气会由新茶的清纯与毫香逐渐转化成花香、粽香、谷物香、蜜香、药香等陈香型。(4)滋味随着年份的增加,陈韵越来越明显,总体滋味更加醇厚饱满,协调细腻,同时保留了生津回甘和耐泡性。 (四)老白茶之【贡眉篇/夏茶篇】 首先,这里所说的贡眉是指国标中规定的由“群体种”原料加工而成的白茶,并不是目前市场普遍标注的“贡眉”(高等级春寿眉),本次选取一款2012年贡眉茶饼进行分析,原料属于夏茶,粗老。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4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6分钟。 2012年群体种贡眉夏茶饼 ![]() ![]() 2012年贡眉夏茶/茶汤/干茶/叶底 ![]() 机器采摘夏秋料(出口用),外形虽然比较粗糙,但工厂化的加温萎凋技术使得色泽与干度都很好,加上数年转化,色泽褐杂带黄带绿。汤色浅橙黄明亮清澈;香气属于浓郁的药香、木质香型陈香;滋味醇和协调陈韵显,有生津回甘。叶底黑褐鲜活,与干茶对比明显。 小结:(1)企业加工的夏茶色泽会花杂,老茶色泽变化较慢,叶底色泽对比明显,农户加工的颜色容易偏深发红发暗;夏茶陈化后木质香明显,粗青气明显减弱。(2)群体种老白茶的药香比普通大白茶类更明显,药香浓郁且持久,而且收敛性更强,这个与茶树品种特性有关。 (五)老白茶之【政和白茶篇】 气质内敛厚重的代表 从老白茶角度来说,政和白茶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而其代表性茶树品种便是政和大白茶品种(虽然目前政和地区以福安大白茶品种居多)。本次选择一款政和大白茶品种的2015年白牡丹老茶进行分析。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3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 2015年政和白牡丹散茶 ![]() ![]() 2015年政和白牡丹/茶汤/干茶/叶底 ![]() 干茶色泽棕褐稍暗,带黄褐、褐绿。汤色橙黄较亮清澈;香气内敛,属于蜜香、果香型陈香;滋味饱满厚重,内敛且陈韵显。叶底褐绿较鲜活,梗色稍深。 小结:(1)政和白茶老茶(尤其是政和大白品种)色泽总体偏深稍暗,香气滋味内敛厚重,陈韵显;福鼎白茶香气滋味偏清新自然。(2)形成政和老白茶独特韵味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和大白属于大叶晚生种,采摘时间晚,内含物质积累更丰富;二是加工时天气温湿度较高,所以萎凋程度重,颜色偏深;三是部分工艺以室内自然萎凋为主,也会加深色泽。 (六)老白茶之【冬茶篇】 冬茶(也称冬片),虽然属于小众范畴,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此次也选取一款2012年冬茶饼进行分析。称取4克,使用100℃纯净水冲泡3轮,分别冲泡2分钟,3分钟,5分钟。 2012年冬茶饼 ![]() ![]() 2012年冬茶饼/茶汤/干茶/叶底 ![]() 干茶色泽黄褐带金黄,成熟叶为主,粗老。汤色黄亮清澈;香气木质香明显,有药香;滋味尚醇和,粗涩感低,陈韵较显,煮饮香气和滋味更容易发挥,浓郁且陈韵突出。叶底黑褐鲜活,与干茶色泽反差大。 小结:(1)冬茶老白茶主要是寒露季节以后采摘成熟叶加工而成,加上低温低湿的天气,形成了独特的偏金黄的色泽。(2)年份越长,叶底颜色越深,与干茶反差越大;而且粗青气和粗涩味逐渐减弱,木质香突出,煮饮最好。 第三部分:常见的问题老白茶 (一)年份虚假 (1)工艺随性 ![]() ![]() ![]() 工艺随性,不小心做老 都说现在故意做旧白茶很多,其实也不尽然,很多是因为农户不讲究工艺,随意制作,大部分新茶色泽偏红偏暗,自然就被有意无意当做“老白茶”流向市场。这种“老白茶”虽然干茶与汤色都偏深,甚至煮起来也会有“糯枣香”,但总体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香气中会带有明显的甜酵气息(类似于红茶发酵),甚至还会带一些新茶的青气,闻起来或者喝起来会有甜腻的感觉。部分生产者为了掩盖或去除这种甜酵气,也可能选择高温烘的方法,这样又必然导致烘烤气加重,所以很难两全。 ![]() 我也不想啊,做着做着,一不小心就老了。 (2)故意做旧 ![]() ![]() ![]() 故意做旧,迎合市场 老白茶火了以后,很多茶商为了迎合市场,故意生产一些“红版”茶叶产品流向市场,就有了故意做旧的老白茶。一种依靠高温高湿增加萎凋程度(类似红茶发酵),这种茶的主要问题还是甜酵气明显,没有正常老白茶的干爽陈韵。也有的借鉴黑茶,采用“轻渥堆”工艺,这种茶色泽会变暗,同时会带有渥堆气息(参考六堡茶)。 (3)虚报年份 一部分老白茶的问题是虚报年份,也不是完全虚假,只是年份上有水分,这个就需要大家根据前面老白茶的知识,再结合实际的训练来综合判断了。主要从工艺类型,存储情况,外形和内质的表现等角度综合分析茶叶的转化进度,从而判定真实年份。 (二)存储不当 很多老白茶年份也是真实的,只是由于十年前左右白茶价格很低,工艺粗放,尤其是干度控制往往不够,再加上没有规范存储的意识,导致出现各种问题,总结如下。 (1)失香失味 ![]() ![]() 2013年白毫银针,转化过快,干茶与叶底部分黑梗 茶叶因干度或者存储问题,导致转化过快,物质损失,虽有陈韵,但香气变弱,滋味变淡变薄,耐泡度也下降。这种老白茶虽然不能说坏掉,但也失去了其应有的风味。在市场上流通量也较多。 (2)已经变质 ![]() 2013年白露寿眉/变质/干茶 ![]() 号称2009白毫银针干茶 ![]() 2013年白露寿眉/变质/叶底 ![]() 号称2009白毫银针叶底 上面几幅图是我选取的比较严重的变质茶,有些白茶没这么严重,大家要注意。所以,有些白茶即使年份真实,如果新茶干度和存储有问题,导致茶叶变质,也是没有意义的,干茶或者叶底色泽已经变深暗沉,香气带有霉、闷、酸等不良气息,滋味淡薄且有杂异味。但即使这样,市场上还是有不少这样的老茶流通,也许是因为杂异气息不明显,也许是被误导,大家还是要提高判断能力。 (3)二次复烘 有些茶商为了掩盖失香失味或者变质茶的问题,存放期间会选择再次烘焙,这样处理可以很大限度的去除杂异气息,但也抹杀了部分内含物质和陈韵,茶叶的陈韵很低,香气和滋味都很淡薄空洞。 第四部分:老白茶的部分知识点补充 (1)关于“药香”。药香是老白茶的关键香气之一,很多人把工艺或者存储不当的老白茶中出现的“仓味”“老柜子的气息”“朽木气息”“浓烈刺激的中药气息”称作“药香”,这肯定是不对的。实际上,白茶因不炒不揉,接近自然的加工工艺,比较类似传统中药的晾晒方法,部分新茶中便带有淡淡的中草药的香气,随着年份的增加,这种中草药的香气变得浓郁、厚重、内敛,让人非常舒适愉悦。当然,香气是多元的,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会呈现出不同的药香感觉。 (2)紧压型老白茶陈化后的枣甜香更明显,这个是因为紧压需要经过高温蒸软(高温高湿)和压制(细胞破碎)环节,是香气和滋味更加醇厚内敛。 (3)白毫银针的毫香是持续性存在的,并不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消失,只是毫香的风格产生了变化,新茶属于清新型毫香,陈化后逐渐变成谷物香型和蜜香型毫香。 (4)白茶即使出现问题,汤色也很少有浑浊的,这和白茶的不炒不揉工艺有关,所以我们很少根据白茶汤色的清澈度判断好坏。如果一款白茶汤色很浑浊,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 ![]() 清澈明亮的白茶汤色 (5)白茶不管多老,泡完以后的叶底一定要鲜活舒展,不能有死张、黑张或者变质叶张。 ![]() 老且 叶底鲜活 ![]() (6)好的老茶都是汤中含香,茶汤饱满陈韵显,且生津回甘依然存在,并不会出现香气滋味变淡或者失去回味的情况。而且春茶(老茶)陈化后,往往前两泡陈韵不明显,后续陈香陈韵逐渐浓郁而且稳定,并不会开始浓郁,逐渐下滑。 第五部分:结语 老白茶的认知是科学的、系统的、积累的过程,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训练、积累、总结。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代表白茶界,更不能代表整个白茶行业。撰写此文一方面希望给各位茶人提供一些参考;一方面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交流指正,我也会不断学习进步。衷心期望白茶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长盛不衰! “莫问四海八荒,同饮即是归处。”--刘水在此与天下茶人共勉! 以上大部分茶样由【兮流白茶仓®】提供 |
|
来自: Davil_Wong > 《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