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 || 因为喜欢,所以喜悦———第一次参加“数学画”项目线上学习有感

 陈昱行思录 2022-01-29

本文作者:吉林省白城市明仁小学 刘凤华

这两天因疫情要求我们单位走访社区调查,不料却感冒鼻塞,头疼欲裂,即使这样,2022128日晚上,仍然积极地参加了陈昱校长领衔的“数学画”项目联盟线上教研活动,并一直听完了七位老师的线上分享,以及期间陈昱校长的及时的恰到好处的点评。第一次能和志同道合的一群人,简简单单做事情,扎扎实实搞研究,皆因喜欢,所以喜悦,而且,这种感觉就像可以治愈我的感冒药一样灵验,今早起来,基本痊愈,所以所以,才有兴致写下下面的学习感想。

积累素材,重视日常

说句心里话,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等等,让学生画图,如影随形我经常告诉孩子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小帮手,并也逐渐由渗透到示范,再到创作数学孩子体验数学的快乐这不,刚刚毕业的六年级的孩子,最后,当小老师边画边讲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可是,遗憾的是我只关注个别的学霸如何借助图画解决问题,并未关注其他孩子怎样解决的?如果是画图,怎样画图的画不明白时,期间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嗯,典型的用优等生中的正确分析代替代表了其他所有孩子,现在想想,我口口声声的尊重学生关注全体,因材施教,了解学情……是不是纸上谈兵此刻我,居然毛骨悚然起来,羞涩难过起来。

而当我看到七位老师的数学画典型错例分析,有数据纵横向的对比,有平时学生数学画的佳作展示,有不同版本教材的分析,有数学画不同领域的分类解释,我才突然意识到,平时关注并记录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有多重要。作为教师,当你让理念当耳旁风,甚至偶尔认为记住某个新词热词就认为自己已经走在课改的队伍中,而忽略平时教学行为的前因后果,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反思研究,显然,教出来的孩子如果忽略自己学习行为中的前因后果,同样的错误经常犯那就一点也不足为奇,甚至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了,可怕的是也许会成为一种习惯。所有孩子学的问题,一定是老师教的问题的折射,深深刻在脑中(当然,有特殊智力问题的孩子例外哈),昨晚的线上学习,如同警钟,敲醒了我积累素材重视日常的意识,让学生学习时所思所想成为宝贵的资源,让教学真正的发生。


运用理论实证研究
其实,这几年跟随大咖们学习的脚步,从没有停止,每当一有理论方面的好书新书,我都不惜一切代价果断地收入囊中,可是,有的不求甚解地读过,有的搁置盼日后再读,可是,总有理由的我总是让书成了摆设,并没有充分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以有的放矢地分析。换句话说,不怕大家笑话,有些理论如果不了解其来龙去脉,没有专家的真正深入浅出地解读的引领,对于一直在一线中认知有限的我来说,用起来还真是得心应手不起来,有时不免还有一些想当然。比如,昨晚在有一位教师分析“学校庆祝元旦在一条长20米走廊的一侧摆一排鲜花,每隔两米摆一盆,两端都摆,一共摆了多少盆”时,学生出现了22382010等诸多错误的答案时,我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学生对除法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的遗忘而导致的,可是,陈昱校长的一句“后续对于孩子的错因应该跟踪研究”,让我醍醐灌顶,显然,一种是基于经验的想当然,一种是基于实证的真研究,贫穷限制想象力,理论匮乏限制分析力,昨晚的线上学习,让我再次感到运用理论开展实证研究的重要性,让我们的教学改进有据可依,让教研真正开花结果。


专家引领,修行靠己
昨晚因时间关系,待到七位老师分享完,已经快11点钟,原定陈校的30分钟的专项分享并未进行,好在过后,陈校立刻分享了公众号中的关于“数学画教学概述”的文章,其实之前在小学数学教师上已拜读,读书若走马观花,久了就失去了思考。早上,重新再读,亲近了许多,由书上铅字的“陈昱”到隔屏相见“陈昱”,并成为项目组中的一员,是何其有幸啊!作为新成员,特别想表达这份开启新征程的心情,可是,正如陈校所言,能力有限,言不尽意的苦恼一直有,是的,这也是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一直感觉原地踏步的原因所在。当快递员的电话响起,收到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01页,“有时,在你最意想不到,可能也是你最需要的时候,你会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见识各种新事物”这句话一下子映入眼帘,我想,今天的隔屏相遇,一定是我最需要的时候,让我成为了项目组的一员,并参加了昨晚的线上学习,兴奋至极。当然,通过学习,让我对数学画的项目研究拥有了一份亲近和清晰,画概念、画计算、画思路、画结构、画绘本,每一幅“画”都空间无限,就如球已经在场上了,怎么踢,看你的了。呵呵,相信专家有引领,自己有行动才是最好的心修行,虎年近在咫尺,写下心中所想,也算是,也算是没虚度昨晚,最后,祝大家新的一年靠努力,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

因为喜欢,所以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