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360》第五十四集第2讲

 情缘半岛 2022-01-29

“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德行,成为足以担当重任的人才,但是不能使人一定重用自己。为什么不能使人重用自己?别人能不能重用自己,第一,需要看他是不是有识人之才;第二,需要看他是不是有嫉贤妒能之心。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很有德行,确实德才兼备,但是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愿意任用他,那么他的才华也不能够得以施展。像孔老夫子一生还会有怀才不遇的问题。但是孔老夫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孔老夫子表现的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我有德行、有能力,别人都不认识自己,但是我也没有任何怨恨、愠怒的表现,这不也是一个君子的行持吗?所以人们应该像孔子学习,别人了解他、任用他,他就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用古人的话,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因为平时积累了才能和德行,从根本上求。别人不了解他、不任用他,他是“舍之则藏”,自己也是乐在道中,不挂碍、不强求,没有任何怨天尤人的情绪。孟子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退都是缘分所导致的,但是无论是进是退,自己都乐在其中。
人之所以还有报怨的情绪,原因在哪里?其实一个人可以从的烦恼中体会到,自己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人们有什么烦恼呢?有担忧、有报怨、有恐惧、有瞋怒、有难受。当人们陷入这些情绪时,有这些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反省,自己在为何事而心生烦恼。如果能够观察、反省,就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放下。如果因为自己有能力而不被任用就心生烦恼,其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还没有放下名利之心,还有好名之心。所以不被重视,自己就不欢喜,就心生烦恼。事实上当我们因为没有被重用,而心生烦恼时,说明我们自己也不是可以肩负重任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我们感觉好像重大的责任都轮不到自己身上,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培养起君子的心态。假如真正让我们担当重大的责任,我们有一堆烦恼,反而会给团体带来麻烦。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一个能担大任的人,一定有很强的忍辱能力,必须能够调服自己的烦恼。否则即使担当重任,但却时常心生烦恼,还需要领导经常帮忙调整心态,安慰我们,甚至因为任性就放弃,这就是给别人徒增烦恼。
所以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一个能够成大事的人,必须有忍辱的能力。所以中国有很多好的成语,比如“忍辱负重”,说明如果一个人不能忍辱,就不能担当大任。“一切法得成于忍”,不忍就很难把事情做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君子羞耻的是没有努力修养自己的品德,没有真正的德行,而不以别人羞辱自己而羞耻。甚至对于别人的羞辱不仅不会难过,还把它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考验自己的场所。能够在这个场合中不断考试,能够在这些考试中都通过,就说明我们的德行在日益提升,境界也在日益提升。
比如唐朝有一个宰相叫娄师德,他的心胸极大,气量超过一般人。中国人有一句话“宰相肚子能撑船”,愈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人,他的心量也必须愈广大。曾经有个人告诉娄师德:“有一个缺乏教养的无知者,指名辱骂你。”娄师德听后说:“天下之大,怎么会没有同名同姓的人?”但是这个人仍然替他鸣不平,再次去告诉他说:“那个人指名骂你。”娄公却说:“你对我说他骂我,这是重复骂我,请你不要再说了。”有一天娄公上朝,因为身体很肥胖,行走迟缓。有一个官员看到他就说:“娄公和庄稼人有何区别?”娄公听后,笑着说:“我不像庄稼人,谁应当像?”仍然没有瞋心。
娄公的弟弟要去做代州刺史,临行前来向他告别。娄公告诉弟弟说:“我们兄弟受到国家的大恩,官位过分地隆盛,必然为一般人所嫉恨,你如何对待这件事?”他的弟弟也很难得,弟弟说:“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完事,请哥哥不要担心。”意思是说他不会与人作对,不会和人产生矛盾。但是没想到娄公严肃地说:“别人唾在你脸上,是恨你。你把唾沫擦去,是驳回了他的怒气,会使他更加愤怒。你应该怎么做呢?要唾面自干。你应该笑脸接受他的唾面,这才是处理满盈正确的方法。”所以娄师德的心胸有多么宽广,他教导弟弟要能够忍辱。
娄公深受皇帝信任,满朝文武无人敢比。但他不仅不高傲自大,反而更加谦虚谨慎。凡是遇到别人攻击、诽谤自己,他就反省自责,好像无地自容似的。他常说,“别人对自己无礼攻击,其中必然有他的道理。对此不去计较,不仅仅是培养自己的气量,也是为了避免灾祸”。这就是君子三省的原因,每件事多次反省自己的原因所在。
古人就是这样面对别人的侮辱。所以君子以什么为羞耻呢?以自己没有真才实德而羞耻,不是以别人侮辱自己而羞耻。在《了凡四训》当中也说,“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当别人羞辱自己时,实际上是给我们送来福报。如果他的侮辱不是事实,一个人本来没有过失、没有罪过,但是却被人诽谤,横被恶名,结果怎么样呢?结果为他的子孙积下了阴德。他的子孙,往往会突然之间就发达起来。所以人们常说,人欠你的,天会还你。知道这个事实,被别人侮辱不仅不会觉得羞耻、难过,还会欢喜地接受,因为别人是在为我们送福。所以,能够培养起这样的处世态度,就能够体会到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在一切境缘中都能够如如不动。
所以别人批评我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够有这样的心境,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不会产生烦恼。人心里还会感到难过,往往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当别人诽谤我们、误会我们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辩解,甚至还会愤愤不平,难过好几天。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没有放下“我”。因为有“我”存在,所以才有我被诽谤、我被指责、我被冤枉、我被误解。所以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没有放下“我”。没有放下“我”,才会有我贪、我瞋、我痴,我慢。
《论语》上有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君子能做到坦坦荡荡?因为君子总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他的心中没有自私自利,他的“我”很淡泊,所以总是处于一种欢欣、喜悦的精神状态。而为什么小人长戚戚?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心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自私自利。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至还想方设法地谋算别人,这是小人忧戚、郁郁寡欢的原因。
所以只要我们心里感到难过,就要提醒自己,这是自己心地修养的功夫还不够、还不到家。君子应该是“无入而不自得”,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很自在。如何把“我”放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常常想到,怎样做才能真正利益到身边的人,怎样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就能立刻转烦恼为智慧。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