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假的真实

 冯栎钧是老师 2022-01-29
又开始备课了,这一篇是关于习作课的体会。
(宕开一笔。备课是很需要时间的。这个掉头发的工作,耗时,还费力,如果没有假期的话,完全不能完成。所以,老师需要假期,长长的假期。好了,说完了,继续说备课体会。)
我在备六下二单元的习作《写作品梗概》,看到好几个课例都是用征稿启示开头。老师们的想法很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交际语境,一个有效的任务情境,这不但能增强小朋友们的写作动机,还有任务驱动,有读者意识,可谓一举几得。
可是个人觉得,有些“真实”的语境,它不一定是真实的。
以下面这个通知为例:
读到这个通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学校要征集最喜欢的书籍,应该是出一个调查问卷,大家一填写,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些书最受欢迎了。如果这个通知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推荐,还要写明推荐的理由,下面就一定会有具体的要求。很显然,单出一个通知,是没有意义的。
大家一定会问,不对啊,教材上列举的第一条情况不就是这个吗?
再往下读,大家还会发现一句话:
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很显然,编者只是在对需要写作品梗概的情况进行列举。换句话说,通过编者的列举,我们会发现向别人推荐一本书,一部作品是很常见的一件事。
那怎么开课会更真实呢?
展示教材中列举的情况,询问学生,你有没有向他人推荐过书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推荐的?
这是不是真实得多?
真正的写作,一定是来于生活的真实的。虚假,没用。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东西。所以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