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5年,节度使马燧在李怀光叛军面前,解开胸前的衣扣,张开双臂,指着自己的心窝,大声吼道:“你们若不信,尽可射死我!”城上的弓弩手箭在弦上,只等一声令下。 马燧如此兵行险着,实在是不得已为之。早在二十多天前,唐德宗李适愁眉不展,大军讨伐李怀光一年都无功而返,可不巧的是这一年蝗灾旱灾并发,继续打下去粮草无以为继,赦免李怀光又会让朝廷威信荡然无存。为了让李适下定决心,马燧连夜入宫,许诺一个月之内必能拿下李怀光。 听到马燧的许诺,唐德宗下定了主意。对于唐德宗来说,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一直是难搞的刺头,但现在眼下李怀光更是让他头疼的难题。河朔三镇只要老老实实待在驻地,也不会对都城构成实质威胁,唐德宗尽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河中不同,虽然李怀光势力不大,但河中位于黄河中游,直接贴近京都,可以说是肘腋之患。有了马燧一个月的承诺,唐德宗当即下定决心,还派出侍中浑瑊同去。 在征讨李怀光的路上,马燧一开始势如破竹,但打到长春宫之下,这是李怀光的重将徐廷光固守的城池,凭着马燧的兵力,要强行攻下并非不可能,但一方面不仅容易损兵折将,另一方面更是拖延日久。 于是马燧把心一横,决定采取攻心计,一面“马”字大旗高高举起,单骑来到城下。 “来人是马燧马公吗?”面对长春宫外围着的唐朝大军,徐廷光心里并没有发怵,整座长春宫固若金汤。但看到城下高高飘扬的马字大旗,徐廷光不由得心头一震,马燧是从赵城县尉的基层位置上一刀一枪发家,曾立下三败魏博藩镇田悦的骄人战绩,四海之内名声赫赫。 “老夫正是马燧!”马燧洪亮的声音从城下传来,看到名将马燧如此坦诚地站在城下,徐廷光不由得躬身揖拜。 看到徐廷光在城上弯腰揖拜的身影,马燧心里又多了几分把握,于是策马向前,进一步逼近了随时准备万箭齐发把他射成刺猬的城池。 几万双眼睛都盯着马燧,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马燧早在心里想好了劝降的说辞,大声说道:“你们原本是朔方的将士,在安史之乱后保家卫国,谁都没有你们赤胆忠心,谁都没有你们立下的功劳大!” 马燧此言一出,城上徐廷光的将领们不由得眼睛一湿,此时驻守在城上的李怀光兵马,在安史之乱时原是驻守在朔方、郭子仪麾下的精兵,平叛安史之乱的主力。甚至是五年前,朔方将士和马燧奉命征讨田悦,是忠于朝廷、同一个阵营中的战友。 可惜,李怀光因为不忍朝中卢杞等奸臣出言不逊,被唐德宗怀疑,于是起兵反抗。但李怀光麾下之人,有不少是仍心向朝廷的,马燧一番话一下击中城中人马的心扉。 马燧顿了顿,让城上将士镇守朔方之时的忠诚之心逐步唤醒,随机话锋一转,“为何抛弃祖宗的勋业,背叛朝廷,走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马燧说出这话是有底气的,就在昨天,他已经攻下了焦篱堡,断绝了徐廷光城中之人撤退的路线,徐廷光除了死守到底,便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城上将士像是一下又被浇灌来一盆冷水,在作为朔方将士的荣耀中扯回了现实,在马燧一抬一压的语言策略中一下跌入了谷底。城上弓弩手原已轻轻松开的箭靶子不自觉又紧紧攥在手上。 马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放出杀手锏,“现在为时未晚,只要你们听从我的话归降朝廷,不仅可免于叛变的罪名,还可以安全回乡!”这相当于为此时城中之人给出了免罪金牌。 说完这一句话,两边都是死一样般的沉寂,没有人敢回应,徐廷光也在犹豫着。 突然,马燧敞开胸口的衣服,做出了文首中让人膛目结舌的一幕,喊道:“不相信我,尽可以射死我去邀功!”所有人都震惊了,马燧话音刚落,只听到长春宫的城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 徐廷光在城上喊话:“请马将军进城一叙!” 马燧整了整衣裳,当即准备骑马入城。和马燧一同前来平叛的侍中浑瑊喊住马燧:“马将军,小心有诈!”马燧看了看城上的徐廷光,说道:“无妨,我去去就来。” 看着马燧单人单骑进入了全副武装的长春宫,徐廷光眼睛一下湿润了,在藩镇割据的中晚唐,最稀缺的就是信任,皇帝对节度使不信任,节度使对手下的副将不信任,尤其到某个藩镇节度使去世、权力交接之时,往往也是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之际。而马燧对镇守长春宫的将士如此坦诚相见,毫不设防地孤身入营,让徐廷光很是受用。 突然城内一阵喧哗声响起,在城外的浑瑊和城上的徐廷光心头一紧,难道是长春宫将士哗变,马燧遭遇不测?但仔细一听,原来城内发出的声音是,“我们又可以做大唐的子民了!” 就这样,马燧兵不血刃地攻下了李怀光依赖的最后的守城长春宫,随后势如破竹,从进入都城向皇帝许诺一个月攻下李怀光,到最后打下李怀光,只用了27天的时间。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马燧在长春宫的成功,不仅在于稳扎稳打地推进,做好了围城的充分准备,更是深刻把握住守城将士的心理,用至诚之心打动了他们。#战争风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