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烦恼辛苦中,而且永远在预设,怎么样才会获得快乐。
从赛斯哲学思想来讲,要获得快乐就是两个字:当下。因为,我们绝对不需要等到哪一天才会变快乐。
如果要想获得快乐,会是哪一天呢?就是今天,就是现在。因为今天就在宇宙所有的过程当中,就在这个当下里面。
许医师传播赛斯哲学思想,就是想让每一个人能够永远活在当下,永远活在快乐的过程当中。
从今天开始,如果你每天都能生活在快乐的过程中,你这一辈子就会越来越好。
乐趣永远在过程里,绝对不在目的里。设定目标就是为了让我们进入快乐的过程。
如果不在快乐的过程当中,即使最后你能够达到那个结果,我看也算了吧。最后就算你达到了,你一样不快乐。
因为不快乐的土壤,结不出快乐的果实。
你可能会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有钱人,但你不一定是个快乐的有钱人;你可能会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名利双收之人,但也许你拥有的只是虚假的外表,内心并不快乐。
那天,我与一个思觉失调症的患者交谈。
他对我说:“其实我真的很害怕,因为我从小到大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比如我是一个左撇子,我喜欢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我的很多习惯都与别人不一样。”
我说:“不一样很好啊。”
可是他说:“从小到大,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觉得自己不会被别人接纳。”
他觉得自己是会被孤立,甚至是会被攻击的。

最近他的症状恶化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同班同学在美国加入了一个高科技研究团队,由于该团队在科学上有很大的突破,当时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勉励。
于是他的被害妄想症就更严重了。在此,我们要看到这里面的关联性,被害妄想后面的本质是什么?
“我多么希望自己是被注意到的、是最杰出的那个人。虽然在现实层面,我没有做到,至少在妄想层面,我是被全世界追杀的那个人。”
因此被迫害妄想满足了这个人渴望被重视的需求,这里许医师是在讲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被害妄想满足了这个人潜意识里被注意的需求,如果他不能透过成就得到万众瞩目,至少在妄想的世界里面,他可以借“万人追杀”来凸显出他的与众不同。
要做与众不同的人,有两个担心。
一个担心是:也许自己并没有那么与众不同,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与众不同;
另一个担心是:万一真的与众不同,自己会不会被攻击?会不会被接纳?
这是许医师探讨的所有人潜意识的需求,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
在潜意识里面,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被接纳、被同理以及被认同。
当我们得不到这些的时候,最起码希望自己不是被孤立和被攻击的,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对某些太太而言,她们心里想对先生说:你每天告诉我要怎么做,让我从来不觉得你接纳我、认同我和同理我,更不觉得你能够了解我的感受,我怎么可能觉得你是爱我的?

当我们是成年人的时候,会开始慢慢回想,我们内在渴望被接纳、被同理以及被肯定的自己,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如何逐渐变得伤痕累累。
先不要说渴望被接纳、被同理和被认可,就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常常被攻击?你不但要孤军奋斗,还要抵抗所有反对的声音。
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奋斗得很辛苦?你是在一个了解你、认同你的世界中奋斗?还是在一个不断被扯后腿、不但不被支持,还会攻击你的世界中奋斗?
因此,许医师希望帮助你回到另外一个“世界”,回到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同理的世界当中。
不管你过去的世界是什么,你要回到这个心态里:你是被接纳的、被爱的、被同理的。
你不是在一个随时准备攻击你、批判你的世界当中孤独地前进。
你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因为信念会创造实相,所以许医师打算帮你建立新的信念,创造新的实相。
其实前面讲的被接纳、被同理、被支持,是所有儿童的信念。儿童理所当然相信自己是被同理的、被接纳的,而成年人失去了这些信念。
最后,许医师希望大家能努力找回这些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