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其实是老子对孔子的规劝

 复利60年 2022-01-30

Image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外篇·天运》。《庄子》一书分内外两篇。据传内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是后人附会而作。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其实是老子对孔子的规劝,让他放下对“仁义”的执着,去体悟大道。《外运》一篇,记载了几则孔子和老子的故事,都很有深意。

孔子向西游历卫国,颜渊(孔子的弟子)问师金(春秋时期著名隐士):“我老师去卫国会怎么样?”师金说:“孔夫子去卫国会遭受穷困。” 颜渊不解。师金接着说:“你看那用于祭祀的刍(chú)狗(用草扎的狗)。在未祭祀前,一定会被人好好供奉着。可一旦祭祀完毕,就会被扔到路边,被众人踩踏,最后被拾草的人捡走,拿去当柴火烧。孔夫子讲的那一套就如同先王祭祀用过的刍狗。人们当然会像对待刍狗一样对待他啊。”

孔子五十一了还没有悟道,于是向南去沛县见老子。老子见到他,对他说:“你来了,我听说过你的大名,你还没有得道吗?”孔子说:“还没有。” 老子问:“你是怎么追寻大道的?”孔子说:“我曾经专研法令制度,用了五年时间还是没有得道。” 

老子接着问:“然后呢?”孔子回道:“我又研究阴阳之数,苦心钻研十二年,还是没有得道。”老子说:“这样啊,如果道可以进献给君王,那谁不会进献呢?如果可以给人,谁不留给自己的子孙呢?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因为道不可言说,不是器物,只能靠内心去体悟。”

后来,孔子拜见老子,向他请教“仁义”的道理,老子说:“糠屑迷住了眼睛,会让人看不清前方的路。蚊子虽小,但也会让人彻夜难眠。仁义比它们更害人啊,它们会让人丧失质朴的天性。不如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行动,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泉水干涸了,鱼儿们相濡以沫(讲求仁义),不若相忘于江湖啊。” 孔子见老子回来,整整三天不说话。弟子们问道:“先生见到老子,对他进行了什么规劝吗?”孔子感慨道:“老子就像一条真龙啊,我怎么敢对他规劝呢?”

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已经很久了,自认为已经很明白了,可是为什么一个国君也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呢?”老子说:“因为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明君啊!六经,是先王留下来的遗迹,不是先王遗迹的本原。就如同脚印一样,脚印不能代表脚。得道的人畅通无阻,失道的人却处处不通。”孔子闭关三月,再次见到老子说:“我得道了!我之前不能与万物自然变化相识为友,怎么能教化别人呢?”老子说:“好啊,你得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