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夏朝》重大发现之一:夏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不是只有四五百年!

 blogliou 2022-01-30
我读书的时候,教课书上还把黄帝、大禹说成是5000年前的人物。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因为找不到夏朝,硬生生把华夏五千年文明给砍掉了1000年!给夏朝断代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发现夏朝》埃夏一体论结合古埃及考古事实和中国文献记载,相互验证与纠错,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夏朝历史!中国史书记载的夏朝实际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不是只有四五百年。

专家们推算夏朝历史只有四五百年,也与历史记载出现了错误有关!其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出现在夏启的继承人问题上。

《夏本纪》和《竹书纪年》都记载继承夏启王位的是太康。中国官方正史在夏朝国王谱系问题上,在这里犯下了一个 巨大错误。《发现夏朝》证明太康实际上是古埃及第十三王朝时期的一位叫“汗杰(Khendjer)”的国王。这个错误的发生,首先可能是《竹书纪年》删除或丢失了(竹简易丢部分?)启到太康之间的众多夏朝国王世系,然后司马迁误把太康当作是启的儿子。

在《尚书·夏书》中收录有一篇《五子之歌》,后人多加整理,成万世经典。据说《五子之歌》是描写夏朝亡国的叹息,体现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政治思想。《五子之歌》大意是说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东夷人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

武观被中国记载是启的一个儿 子,属于“五子”之一。古埃及考古证据表明继承阿哈(启)王位的是哲尔,哲尔的荷鲁斯名字经过文字识别确认是“五”,他荷鲁斯名字旁边经常伴随一个城邑,城邑的名字经过文字识别正是叫“武观”。古埃及考古证据证实继承启王位的是武观(荷鲁斯名字叫“五”),并非太康。武观也并没有失国,第一王朝还才刚刚开始,这表明中国历史记载在这里一定出了大问题。“康”实际上还是古埃及早晨太阳神的名字,考古发现这个符号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古王国时期,在早王朝时期还并没有出现,所以太康,以及元康、伯康、仲康等四人或四个名字都不可能是阿哈(启)的儿子。实际上太康与阿哈(启)之间相差了大约1300多年左右的时间,而这1300多年正是《史记》丢失了的一部分夏朝历史段。但是这部分丢掉的夏朝历史却在《山海经》和《史记·楚世家》等古籍记载中得到了部分体现。古埃及考古证明武观才是启的真正儿子和王位继承人,古籍记载的“武观之乱”也可能是被后世过度误读产生的误解或编造。启因为有个儿子叫“五”,后来为何流变成“五子之歌”?

由于夏朝文献《武观》遗失,随使本名叫“五”的一个启的儿子流变成启有五个儿子。为了凑足启五个儿子的姓名,后人就把启的后裔中有“康”字的四位君主与武观一起变成了五个兄 弟。

为什么第十三王朝时期的泰康(汗杰)会被中国古籍记载为是第一王朝启(荷尔—阿哈)的大儿子,并继承王位,以致中国记载的夏朝世系 “丢掉”从启到太康之间1300年左右古埃及—夏历史呢?这里可能有人为故意造成的因素,主要是从第二王朝到第一中间期这1000年左右时间古埃及王朝为非大禹姒姓后裔王朝,而被人为故意排除在夏朝世系之外。也可能存在非人为的误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启有儿子叫“五”(武观) 流变成启有五个儿子,以致把十二王朝元康和伯康以及第十三王朝的太康这几个“康字辈”国王给拼凑成了启的五个儿子。第二个非人为的误解可能是让泰康演变成启的大儿子的重要原因。欧西里斯(Osiris)崇拜是从第五王朝开始的,从中王国晚期开始,第一王朝哲尔的墓被古埃及人认为是欧西里斯皇的埋葬地。第十三王朝末期,由于喜客索斯人(东夷人)入侵,法老汗杰跑到了阿拜多斯建立了一个小王朝,他曾给阿拜多斯欧西里斯圣地中心提供了一个欧西里斯的雕像。这样汗杰(太康)与哲尔的墓就被联系了起来,经过一些流传演变,太康就直接与启产生了挂钩,于是发生流变,再结合上面两个因素,于是太康就取代了哲尔(武观)成了启的大儿子,并“继承了王位”。而哲尔即武观因为史书误传的“武观之乱”也就不能安排他继承王位了。太康成了启的儿子,那么从启到太康之间1300多年时间里发生的共工氏王朝与颛顼后裔楚人先祖即祝融八 姓古王国历史只能扔到前王朝五帝时代去,历史就是这么发生了大整容。

越是年代早的古籍,历史信息越是可靠,汉代以后的古籍中后人加入演绎的成分就更多。关于从上古到夏末的王表记录,《竹书纪年》的记录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但存在非常明显的人为删减及整理编辑行为。《史记·夏本纪》王表记录基本与《竹书纪年》没有太大的差别,很可能当初 《竹书纪年》等古籍记录的官方版本也是司马迁所参照的蓝本。《竹书纪年》关于夏朝王表第一大问题就是在启之后直接跟的是太康(Khendjer),但是其并没有说太康是启的儿子。这个重大“失误”或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 最早出处或来自于对《尚书·夏书》中收录的《五子之歌》的误解。《尚书》又称《书》或《书经》,相传为孔子编定,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 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 献。《五子之歌》讲了故事,但其中并没有提到这“五子”的姓名。清代文字训诂(gǔ)学家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中则认为《五子之歌》就 是《武观》,“武”即是“五”,五子并非五人,其后郭沫若、贾海生等引用赞同。《逸周书·尝麦解》的记载中明确提到启有儿子叫“五子”:“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 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 《发现夏朝》非常明确判定第一王朝荷尔·阿哈(启)的儿子哲尔的名字就是武观,也叫五!因此《逸周书·尝麦解》 所记载的“启之五子”就是武观(五)一个人,而并非五个人,段玉裁的 考证是正确的。但由于这样的记载,后人就很容易把《尚书·五子之歌》中记载的太康昆弟“五子咸怨”中的“五子”与启的儿子“五子”混同。《竹书纪年》中对太康记载很简略,也并没有提到“五子”之事。《史记·夏本纪》有引用《五子之歌》中的简单描述:“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这里就已经把太康说成了是启的儿子和“昆弟五人”,但是也并没有记载“五子” 的姓名。《国语·卷第十七》记载:“启,禹子。五观,启子,太康昆弟也。”五观明确是启的儿子,又因为“五子之歌”原因而误把太康以为是启的儿子,因此《国语》这里开始把五观(武观)说成是太康的昆弟。《竹书纪年》在帝太康之后,记载的是帝仲康,但并没有明确太康和仲康是什么关系。到了《史记》这里已经明确仲康是太康之弟。仲康是第十三 王朝末期国王Merkheperre,他与太康(Khendjer)属于什么关系,目前考古还难以确定,也不能排除仲康(Merkheperre)确是太康之弟的可能。五子之中另外两人元康和伯康实际为第十二王朝时期的斟鄩氏即夏启的后裔辛努塞尔特一世和辛努塞尔特二世两位国王,辛努塞尔特二世的名字实际为旦康,被流变成伯康,他很可能是辛努塞尔特一世(元康)的孙子。但未能查证出元康和伯康的古籍记载出处。网文传是《山海经》记载夏启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康、次子元康、三子伯康、四子中康或仲康和五子武观,但查《山海经》全文并没有关于这五人姓名甚至五子之事的任何记载。不管如何,后人终于还是凑足了五个人的姓名,来冒充太康昆弟 “五子”,实际上只有仲康一人才有可能是太康之弟。把太康误认为启的儿子,很可能在古埃及时期已经产生了某些误解,这是因为第十三王朝时期国王汗杰(太康)被喜克索斯人赶走后,居于阳夏,就是阿拜多斯,这里曾是第一王朝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皇陵所在地。太康又很可能是启的斟鄩氏后裔,后来第十八王朝时期的人们很容易把汗杰 (太康)与哲尔(五)联系起来,以致最后发生替代。因为这个重大失误, 而使中国记载的夏朝历史丢掉了古埃及从第一王朝Hor—Aha(启)之后到 第十三王朝Khendjer(太康)之间的大约1300年左右的夏朝王表谱系历 史。但是这中间发生的大量史实却在《山海经》《尚书》《逸周书》《国 语》《世本》《左传》《列子》等先秦古籍中记载的许多只言片段历史信 息中得以反映。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共工氏与颛顼氏争为帝的历史信息,《山海经》记载了共工氏王朝的完整世系,《史记·楚世家》记载了从“称”即芈服(第三王朝左塞尔)到昆吾(第四王朝胡夫)的世系名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竹书纪年》中并没有记载任何共工氏的信息,也仅记载了帝颛顼高阳氏信息。《史记·夏本纪》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共工氏以及与颛顼争帝的信息,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也仅记载:“(姜子 牙)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也未提到共工氏。无论如何, 中国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信息实际是零散的,有很多遗漏的,通过古埃及考古还原的历史,可以相当完美地把中国关于夏朝的零散记载系统化串接 起来,并修正错误,通过文字识别研究还可以找回许多丢失的历史信息。“华夏”概念在姒夏第一王朝时就已经形成,但其时“夏”字形是隼鹰站立在太阳船上的Sokaris符号,这是甲骨文的“夏”字形,并非之后的金文和小篆的夏字形。金文对称的夏字形从古王国末期第六王朝开始 出现,金文和小篆的夏字形则至少在第十二王朝时期正式成为古埃及的国 家标志。从第十一王朝开始,埃及王权重新回到大禹系后裔当中。其中结束第一中间期,重新统一埃及,建立中王国的曼特霍特普二世(斟灌氏), 和在第二中间期之后被认为是第十八王朝和新王国真正奠基人的图特摩斯 一世(杼),都被看作是统一埃及大禹事业的继承人。但是中王国时期的王表名单也大部分被遗漏,仅能很幸运地确定元康和伯康对应的第十二王朝国王。第十三王朝时期埃及王位很不稳定,可能存在斟灌氏和斟鄩氏后裔轮番争夺王位的情况,又有羲和氏子孙“十日并出”情况发生,最终导致东夷人“后羿代夏”,即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埃及第一中间期和第二中间期考古资料信息也相对匮乏。《竹书纪年》和《左传》对太康百年失国这段历史事件记载比较详细,但从第十三王朝到第十七王朝仅记载了太康、仲康、相和少康几个埃及夏朝国王的名字,以及“东夷人”后羿和寒浞两个喜克索斯人国王的名字。在少康之后的夏朝王表名单记载详细,从芬和槐之后,《竹书纪年》和《史记·夏本纪》记载的夏朝国王名单与第 十八王朝法老名单精准对应,直到第十八王朝最后一位法老桀。

下图简要概括古埃及历史与中国文献记载历史阶段的对应。

综合纠错后,从五帝时代到夏桀,实际上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大禹建立夏朝到末代国君夏桀也有2100年左右的历史。

第十八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哈伦海布就是夏桀,他可能因为没有子嗣,挑选了一位将领拉美西斯一世做继承人,后者建立了第十九王朝,再之后是一位土著将领发动政变建立了第20王朝,新王国结束之后,埃及很快进入了异族轮番入侵统治埃及以及本土人数次复辟王朝的历史。中国记载的夏朝历史就是到第十八王朝结束。夏桀是平稳交接权力,并没有“商汤灭夏”事情发生,这极可能是周人杜撰的故事,为其灭商寻找道义理由。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需要尽快修改他们的错误了,不要再误导世人!





更多参考: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21】|五、武、观、弗
我是怎样考证夏朝的:从康字破译说起
【埃及夏史连载4】古埃及第1王朝是大禹姒姓十二氏的王朝
【埃及夏史连载5】古埃及第2王朝是共工世系王朝
【埃及夏史连载6】古埃及第3王朝与楚王族早期先祖世系
我是如何发现夏朝的:古埃及第一王朝王表的艰难破译
一个学物理的程序员是如何《发现夏朝》的:夏桀人物原型成功考证与证伪商汤灭夏
Abydos:考古文字确证尧舜禹的都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