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书纪年》颠覆了《史记》的记载?同样的历史,谁是最可信的?-今日头条

 历史研究室 2023-05-24 发布于江苏

《竹书纪年》是西晋时期出土的关于先秦的史书,因为记载的内容过于颠覆,部分内容和《史记》的记载完全相反,颠覆了大家对历史的固有印象,因此自出土后被封禁长达一千多年,最后竟然逐渐失传。

先秦文字靠竹简

而《竹书纪年》最劲爆的莫过于尧舜禹权力过渡的记载,彻底轰塌了儒家文人心目中的明君和圣贤,也因此千百年来关于《竹书纪年》的讨论经久不衰,尤其是和《史记》的比较,甚至说《竹书纪年》颠覆了《史记》的记载,毕竟阴谋论大家都喜欢,但到底哪个才是最靠谱的。

一个盗墓贼的发现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有个叫不准(fo biao)的盗墓贼挖开了一座古墓,可惜这座古墓早已被人光顾了,墓里只留下一些没用的竹片,为了碰碰运气,他随手点燃地上的竹片向深处走去,至于有没有收获不得而知,反正第二天很多人发现了他的盗洞顺便报告了官府。

因为记录在竹子上的,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

官府派人查看之后,知道古墓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就简单的走了一个流程,却不料有人发现竹片上居然有文字,搞不好是古代的典籍,经过整理后居然装了十大车,全部运输到官府里。

此时司马炎已经平定天下,听闻从古墓里发现了竹简,心想这搞文化的好机会,于是组织朝廷史官们进行翻译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这批竹简终于露出本来的面目,原来这古墓是战国时期第四任君主魏襄王的陵寝,而这篇文献则是先秦时期的典籍,包括《易经》、《国语》、《琐语》、《大历》、《纪年》。

除秦国之外的史书都被秦始皇焚烧

这些典籍从未经历秦始皇的毁坏,可以说非常珍贵,尤其是《纪年》十三篇,这是魏国史官记载的关于魏国的史书,因为记录在竹子上的,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记载了上古黄帝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近两千年的历史,一共记录了89位帝王,是当时非常珍贵的史学材料,但就是这么一部史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遭到朝廷的封禁,被列为“异端邪说”,毕竟和儒家正统文化格格不入,到了宋初的时候,《竹书纪年》失传了。

到了明朝时期,《竹书纪年》又神奇的出现在民间,但经过考证,这是民间伪造的史书,虽然流传下来,但可靠性很低,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

司马迁著《史记》

比如《今本竹书纪年》错将周赧王当作周隐王的事情,《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隐王二年,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

但其实这段来自于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六十三的记载:“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馀,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四时暴长,占春夏多吉,秋冬多凶。历阳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泽水,今历湖是也,不知何时。《运斗枢》曰:邑之沦,阴吞阳,下相屠焉。

其中《易妖》、《运斗枢》都是评论汉代纬书的著作,而这两本书都是江湖骗子胡编乱造出来的,不足为信,可以说《今本竹书纪年》图一乐就行,但在真正的学术研究方面毫无价值。

到了清朝时期,历史学家朱右曾想要窥《竹书纪年》全貌而不得,但一想这是从西晋时期就有的史书,肯定有文人引用,于是花心思探寻古人文章,历经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等人的努力,终于提取了一部分内容,为《古本竹书纪年》,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看的《竹书纪年》只是当年的一部分只言片语,大部分内容还是失传的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与《史记》完全相反的记载

总体来看,《竹书纪年》记载和《史记》保持了一致,但是一些内容和《史记》大相径庭,堪称颠覆性的:

尧舜的权力过渡

《史记》记载,尧舜禹的权力过渡都是靠禅让制,这也是后世千百代人奉为理想社会的楷模,但《竹书纪年》里却记载他们的权力过渡是血腥的宫廷政变。

尧舜禹的禅让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想见也

太康失国

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之后,启建立了夏朝,并且传给自己儿子太康,可惜太康继位后沉迷于酒色,被东夷部落的有穷氏首领后羿夺取了王位,这就是“太康失国”,但后羿自己没有称王,而是扶持傀儡君王仲康,自己掌权。

太康失国

后羿年老后被部落内部的人杀死,仲康的孙子少康重新夺回王位,史称“少康复国”,关于这个内容《史记》却没有记载。

伊尹夺权事件

伊尹是商朝开国国君汤的老师,担任国相多年,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代商王,到了太甲时期,太甲任性妄为,不遵循祖训,被伊尹关押起来让他面壁思过,太甲改过自新后又被伊尹亲自接回来继续当商王。

伊尹

而在《竹书纪年》里,则是宫廷政变,伊尹流放了太甲,自己当了商王,太甲逃回来后又杀了伊尹,自己重新夺取王位。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

伊尹这个千古第一贤相在《竹书纪年》里成为了乱臣贼子。

共和执政到底是什么方式?

《史记》记载,周厉王因为暴政引起国人不满,被大家赶走,而周厉王的儿子太小,不足以处理政务,改由周公和召公两个人联合执政,等周厉王儿子周宣王长大后又将政权交还给他,周公和召公的执政时期为“共和执政”。

但在《竹书纪年》里,“共和执政”其实是共国一个叫“和”的君主趁着周朝内乱夺取了大权,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共和”执政,意思是共国的和执政时期。

这就是《竹书纪年》里几个主要的颠覆点,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之一,可以说两者完全相反,这也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到底哪个才是尊重历史?

《竹书纪年》和《史记》哪个更靠谱

《竹书纪年》也有可能被人为改动过

《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时代,是唯一没有经历过秦始皇焚烧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其他国家的史书,因此很多人认为他的权威性远远大于《史记》,但权威的前提是西晋的那些翻译的史官们是靠谱的,而且是完完全全的还原《纪年》十三篇的本意

毕竟战国到西晋已经几百年了,且《竹书纪年》的文字还是秦始皇统一之前的文字,毕竟魏国的文字和秦国的文字差别太大了,西晋这帮人能不能准确的翻译还是个未知数,而且《竹书纪年》的几个颠覆性内容都是篡权夺位。

司马炎篡魏建晋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西晋司马懿的篡位夺权,为了稳定司马家的地位,司马炎有没有可能篡改了古籍的内容故意放大古代夺权的故事来向天下人证明,夺权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借此粉饰他西晋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也有可能被人为改动过。

谁也不敢说自己是正确答案

关于这些颠覆性的内容,不仅仅《竹书纪年》有记载,就算是先秦的一些文章也有关于这些事的记载。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吕氏春秋》:“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这些战国时期的文献司马迁当时肯定都接触过,但他明显没有相信这些材料,还是选择其他资料,比如《墨子》关于尧舜的记载。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和韩非子是同一时期的人,记载却完全相反,如果说《竹书纪年》能否颠覆《史记》,就好比问《韩非子》能否颠覆《墨子》一样,没法说明谁是正确的。

而尧舜的故事最早只能追溯到春秋末年的记载,而且当时还没有文字进行佐证,大家都是口耳相传,甚至尧舜存不存在都是疑问,因此战国时期对于尧舜的存在感其实很薄弱,可以说战国时期口中的尧舜禹形象都是遵从本人学说里的尧舜禹形象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竹书纪年》是魏国的史书,而魏国又是法家的发源地之一,史官自然倾向于法家的观点,因此只是代表了魏国对于尧舜禹的认知,不能说是还原了历史,尤其是伊尹篡位被杀,在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中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规格颇高,侧面证明《竹书纪年》可能存在错误。

但《竹书纪年》里关于“共和执政”的记载又和清华简的记载类似,互相印证,与《史记》记载又有点不符,同时《史记》也没记载“太康失国”这个重大的事情。

所以不能单纯的说《竹书纪年》颠覆了《史记》的记载,更不能嚷嚷着说《竹书纪年》颠覆了先秦历史,毕竟“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竹书纪年》只是提供另外一个版本的记载而已,毕竟谁也没有经历过这件事,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解读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