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画院|纪连彬是带着问题在中国美术史行走的人

 泊木沐 2022-01-30

纪连彬是带着问题在中国美术史行走的人,一直在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究竟在什么位置、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他所做的这一切,表现出一种文化融合性,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这种文化的融合性,是紧紧相连的,他所用的艺术手法,比如“云”,这一切都是向着人类精神的回归。纪连彬作品的厚重,以后历史会发现。

——罗明标

我画西藏题材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我没有画具体的叙事式的风情人物画,而是通过符号来整合幻化成一个空间,把我的隐喻和象征放到里面。常常在某一瞬间,让我感受到在深蓝色天空背景下生活的人群,多么像一群小生灵在宇宙自然界的蠕动;在这样的瞬间,我感到画家的能力如果只局限在墨气、色彩的张扬中是不够的,我把山光、云影、人物、生灵等幻化成一种理念,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语言,一种传递情感而依附内心真实的形象延伸,这样更能体现生命和自然的和谐与安宁的境界。

——纪连彬

纪连彬今天的艺术似乎已经远离了他最初的学术背景——看不到一般的生活场景,也逐渐淡化了写实性造型,更没有了叙事性的情节,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鲁美方式”或“延安方式”却一点也没有弱化,只是被转换为了另一种方式,一种以线的表情和色的情绪为基础的浪漫主义表现性艺术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以其原有的“延安方式”为依托,进而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联系起来,生成了他的新的综合性的艺术语言,一方面突出了中国画中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色彩的表现性功能,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体系。

——高天民

作品欣赏

纪连彬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常委。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致公画院院长、全国青联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