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湖北首条县域城市环线黄陂中环线,一条“千家诗”原生态文化风景线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2-01-31

吟诵“千家诗”穿行前川立交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2022年1月30日,湖北首条县域城市环线,武汉首个城区环线道路——黄陂中环线于虎年春节前盛大通车,欢迎四方宾朋与黄陂游子畅游木兰文化生态景区。下面就笔者应黄陂区委宣传部之邀,参与八个站点的命名论证,透露其“千家诗”原生态文化风景线——

黄陂中环线虎年春节前通车

黄陂中环线包括前川互通、桃源立交桥、黄孝立交桥、甘露山立交桥等东南西北8处互通节点,链接木兰大道、岱黄高速、新十公路、黄武公路、318国道等干道,半小时通达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远期车辆日通行量预计达6.5万辆。

作为千年古邑、武汉新城,黄陂自古是交通要津,从古代连通南北的滠水、府河黄金水道,到黄州府(今黄冈市)至德安府(今孝感市)东西走向的驿道,从京汉铁路、京九铁路到“楚天第一路”岱黄(岱家山-黄陂)高速公路,到天河国际机场……

黄武环岛_20220130黄陂融媒

虎年春节前通车的黄陂中环线,不仅仅是黄陂交通进入“立交时代”,而且也是一条传承古代文化遗产的文明风景线。从南面武汉中心城区进入黄陂的第一立交桥“前川”互通,既是旧时地名——黄陂老县河故道“前川”处,又有生长于斯的程朱理学奠基人、北宋理学家程颢在此所作《春日偶成》一诗的“傍花随柳过前川”为证。全诗云:

《千家诗》之程朱《春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后被收入蒙学教材之一《选本千家诗》卷首而千古流传。旧时私塾启蒙,学生在向孔老夫子行叩头礼之后,老师就教学生读这首诗。毛泽东主席生前也十分欣赏此诗,1950年代曾亲笔手书此诗,并由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曾镌刻于黄陂双凤公园的照壁之上。

桃源立交桥_20220130

从北面进入中环线是“桃源”立交桥,这里也是一个文化高地。古代建有桃花夫人庙,今为前川街桃花村与黄陂一中、黄陂楚剧团所在地。笔者接受央视专访时,曾引述大典告知:《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之“汉阳府”云:“桃花夫人庙,在黄陂县城北郊……唐杜牧有《题桃花夫人庙》诗,即息夫人也。”《题桃花夫人庙》乃晚唐大诗人杜牧就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诗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裴高才、陈齐著,华中师大出版社2022年1月;ISBN9787562295204定价88元

这里也是教育家的摇篮,既走出了中国私立大学的开山陈宣恺、陈时父子,拙作《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一书春节期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付梓;又是美国一流大学首位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的故里,首部田长霖全传、拙作《田长霖传奇》曾在黄陂一中首发与研讨。立交桥之所以取名“桃源”既有“桃花庙”的第一个字,又寓意“桃李之源”。

甘露立交桥_20220130

东西两个立交桥“甘露山”与“黄孝”既是地名指向,又是古文化遗存。东面的甘露山上曾有南北朝的甘露城,并载入古代国家地理总志,还有明代甘露书院与甘露寺人文地标,“甘露呈祥”曾列为黄陂古代“西陵十景”而载入明清方志。黄孝立交桥则是古代驿道方向,当代的黄孝公路处,还意含“黄孝花鼓戏”发源地,而民谚“尖黄陂、佼孝感”更是广为流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