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前,德国为何能扩军到800万?军队多不是问题,问题是能打

 炫叶楓雪 2022-01-31

有人就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法国人口在4000万左右。而德国呢?德国有7500万。所以,德国即便是战败国,英国和法国也一直对它提心吊胆。单就这个人口体量,德国也能吓死英法这两个列强。

人口多,就一定让人害怕吗?人口最多的,是中国。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让列强害怕?原因是欧洲国家在1848年以后完成了民族国家的转型。

什么叫民族国家?

以前的欧洲战争,就跟中国的春秋诸侯战争。战争跟平民没啥太大关系,都是贵族们的事情,即所谓“肉食者谋之”。但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率先起了变化,从国王主权变成了人民主权。

以前的主权归国王,现在的主权归人民。把主权去掉,简单说就是:以前国家是国王的,现在国家是人民的。当然这个人民要有限定,德国人跑到法国去了,然后就是法国人民吗?这个不行,你得是法兰西民族。所以,法国算是第一个进化到了民族国家。

于是,拿破仑这家伙就开始耍流氓了,具体说就是不按规矩出牌,把法国平民全给组织了起来。组织起来干什么?没别的事,就是打仗。组织起来的法国军队,简直是恐怖级的存在。以前是贵族带着骑士冲锋,平民也就做做样子。现在是平民带着平民冲锋,平民就真往死里打了。

民族主义升级的法国,牛到什么程度?连“无套裤汉”,也就是衣不蔽体的穷人,都扛着枪上战场、拼刺刀了。其他国家还是贵族在打仗,而法国已经是平民在打仗。那么,这个仗就没法打了。整个欧洲贵族,就是结成统一战线,也干不过一个法兰西民族。

竞争越激烈,打法越相似。

你法国玩民族国家,难道我们就不能玩吗?能玩,但要伤筋动骨。因为法国人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完成升级的。你们要玩也可以,路径清晰、手段简单:先把自家国王给杀了。既然主权在民,那就要彻底否定国王,所以还留着国王就没用。

然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就去杀国王了吗?

也没有。升级到民族国家,也不是一定要杀国王,只要有民族认同就行了。

你说一个人民主权、你说一个主权属于人民,然后能完成民族主义转型吗?当然不行,这里面有利益交换。这个利益交换就是普选权。平民能够参与政治生活,才能形成民族认同,才会把国家当成自己的。于是,欧洲国家就开始往普选权这个路子上发展。只要老百姓能够拿到普选权,那基本上就完成了民族国家。法国玩的最极端,是个成年法国平民都有选举权。结果搞出什么故事来了?法国人民给自己选了一个皇帝,即拿破仑波拿巴。所以,大家不用杀国王,给人民普选权就够了。

接下来,就是德国出场了。

德国玩的比法国更猛。因为德国玩的是文化民族主义,从讲故事的层面把德意志这个民族给凝聚了出来。这个具体细节就不讲了。但要知道的是:法国大革命,搞出了主权在民;1848年欧洲革命,基本上把民族国家全给打出来了。所以,欧洲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当时的大清帝国就不是一种生物存在。而德国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地方,就是民族成分极为单一。大家不仅说德语,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民族。所以,一旦爆发起来,就是整个民族集体搞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是战败国。战败国的德国,一直觉得自己被列强欺负惨了,外部压力极大。所以,德国的民族主义就又被加持一波,加持了,就要走极端。极端的目的是什么?非常简单,就是苦练武功、将来报仇:法国、英国,你们等好了,早晚要收拾你们。

1929经济危机之后,纳粹登台。这基本上就是极端民族主义把希特勒选上来的。接下来,纳粹就开始搞经济奇迹了。

经济危机让老百姓最受不了的煎熬,就是失业。于是,纳粹才不管什么自由市场经济,直接搞国家提供就业。希特勒向老百姓喊话:对失业展开全面进攻。那德国是怎么搞的?

要就业,先修路。老百姓没工作不用怕,都去修公路、搞基建。纳粹时期修的高速公路,有的到现在还在用。你就说当时的德国搞了多少基建设施吧。

要就业,多生孩子早结婚。德国的年轻男女结婚后,国家会提供一笔贷款。如果女的在结婚后不就业、生够四个孩子,那么这笔贷款就不用还了。把女性挤出就业市场、回家生孩子,就业问题就解决了一波。

要就业,死命发动国家机器。纳粹上台后,德国的官僚机器扩充了一倍,没工作就去当公务员。这个数量也不够啊,简单,那就去当兵。几十万德国年轻人,一下子就全成了德国大兵。

当然,这期间少不了金融操作。当时的德国银行总裁兼经济部部长沙赫特,搞了一套物物交易。就是从别的国家进口工业原材料,但不给钱,而是给工业制成品。你可以联系一下蒋介石的那些个德械师是怎么来的。民国政府根本就拿不出美元去买,但是可以拿工业原材料换。同时,沙赫特这家伙还跑到华尔街搞融资。所谓融资,就是拉贷款、拉投资。另外,还在国内搞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各种打白条。歪招邪招,只要管用,纳粹就全都敢玩。等玩不下去了,怎么办?因为你这大多数都是野路子啊。有办法,搞排犹运动,这就等同抢钱了。

于是,德国的经济也起来了,军队也扩充了。等再要出现问题的时候,二战也就打响了。

二战爆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此战中,德国出动的军队有62个师、160万人,还包括两千辆坦克和两千架飞机。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军队迅速扩张到800多万,其中文职人员125万,空军168万,海军40多万,党卫军15万,陆军500万。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前后发动的军队在1700万左右。战争已经残酷到了这种程度。所以,有多少军队,基本上只受制于一个因素,就是人口。而德国的人口,一直冠绝欧洲。所以,组织出这个规模的军队,一点儿都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德国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仗?

中国的北宋,在农业社会的传统时代,也能组建百万规模的常备军队。但问题是这些军队没法打仗。德国的军队能打吗?

相当能打。苏联前期打不过德国人,你可以说是因为苏联没有做好准备,也可以说老兵太少、新兵太多。但是,到了后期,苏联也是平均每死两个人才能消灭一个德国人。所以可以说,苏联的胜利就是用生命换来的。

德国军队能打,当然跟重工业的底子有关系。德国能够快速扩军,也与此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人就一直在反思自己为啥打败了。一个反思的结果就是老一套的组织模式不行了。以前欧洲国家打仗,都是贵族当军官、平民当士兵。即便到了民族国家,军官与士兵之间的不平等也随处可见。德国率先拿这个组织模式开刀,基本上在内部组织上实现了官兵平等。德国的军官能跟士兵一起吃饭,但这种事,在法国和英国军队是难以想象的。德军内部一个普遍的称呼叫Kamerad,相当于战友的意思。战场冲锋,德国军官的常用语是“Mir nach”,即跟我上。这种组织模式的结果是:军官的战死比非常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非常强。

还有一个反思的结果,是对普鲁士传统继承。以前普鲁士士兵打仗,非常强调部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传统丢了。经过两次大战的间隙反思,德国人认为这个传统还是应该继承的。所以,德国士兵作战根本就不是呆头呆脑的、以严格服从命令为天职,而是非常自主和灵活的。下级也敢向上级提出不同意见,而上级只是交代作战目的,而不过问具体的作战细节。因为怎么打是具体执行部队和士兵的事情。

还有就是德国人在战法创新上,非常快。闪电战就是德国人发明的,你必须承认德国人的首创性。而后期搞防御战,德国人也搞出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战法。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处于一边倒的优势。但德军组织的阿登反击战,竟然差一点儿报销了美国的王牌部队101空降师。即便苏联进入德国本土、扫荡德军,但作战的伤亡比一直就没能低于德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德国都有自己的战法创新。

最后总结一下:

二战前的德国军队,没有达到800万,但已经疯狂扩张了。战争越是激烈,各国越是疯狂扩军,至于扩军到多少,就看自己有多大的人口盘子和战争需要了。

而德国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军,主要是因为本身已经是民族主义国家,战败国的身份又给这种民族主义加持了一波,开始向极端化发展,从上到下充满了备战欲望。

纳粹的经济政策、对外政策、军事政策以及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德国军队能够快速膨胀的直接原因。希特勒就是要打仗,所以扩军也就有了足够的内部动力。关键是英法等列强,不敢管,一直绥靖、看着德军在膨胀。

扩充多少军队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德国军队为什么那么能打。除了工业能力,主要是德国军队的组织模式、作战风格以及战法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