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四,跟踪支架龙头中信博,下一个隆基股份?

 自在云之南 2022-01-31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如何综合评估一个公司的机会和风险,继而得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是成长行业投资中必须考虑清楚的,今天用一个公司来演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前几天给大家覆盖了光伏跟踪支架龙头中信博,说它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就跟中来股份一样。

如果往细一点讲,相比中来,中信博让人爱的那一部分可能还少一点。相信很多朋友看完后的感受也是认为公司似乎没有什么看头。

如果从短期角度看,它的看点确实不多,但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话,还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的,今天咱们就再具体讲一讲。

要讲清楚中信博的机会逻辑,就必须对跟踪支架这个行业有更多深入的认知。

01

成长确定性很高的跟踪光伏支架

跟踪支架挺简单的,在第一次覆盖中信博的时候也说了:说白了,光伏固定支架,也就是比卖铁的技术含量高一些,而跟踪支架的技术含量相比固定支架又高了一些,其实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卖铁生意”。

因为跟踪支架,不论是对机械性能还是跟踪系统,都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毕竟要让电池板最大程度的接受太阳光直射,而且还不能经常坏掉,这样才能让光电转化效率更高。

实际上也是如此,使用了跟踪支架的话,一般可以提高8%~15%的电量,而且跟踪支架公司的跟踪算法越先进,提高的电量就越多。

当然了,由于跟踪支架的成本相比固定支架更高,所以对于下游的光伏电站厂商来说,前期的投入也更高。

从业界的平均数据来看,增益的发电量,大概5年时间可以收回成本,而我们都知道光伏组件的寿命基本在25年到30年时间,从这个角度算,使用跟踪支架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所以跟踪支架长期渗透率一定会逐步提高,是确定性事件!

事实也是如此,在欧美,尤其是美国,跟踪支架的渗透率是非常高的,据券商的数据统计,跟踪支架在美国的的渗透率超过了80%,但神奇的是,跟踪支架在国内的渗透率却很低,目前大概也就20%左右。

02

为什么跟踪支架在国内渗透率低?

跟踪支架在美国有80%的渗透率,在中国只有20%,为何差别如此巨大?具体有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国内此前的光伏行业就是靠补贴生存,而国内由于发电和消纳区域的分布不均衡,加上储能发展没有配套上,导致弃光率很高。说白了,生产出来的电能都消耗不了,更不要说多增加一些电量,而且还要多投入一笔钱,所以下游光伏电站使用积极性不高。

另外,也是因为此前光伏支架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结果就是各种支架倒塌,算法无效或者落后,要不就是产生的额外收益很少,甚至是负收益,把行业口碑做烂了,严重拖慢了跟踪支架在国内的渗透速度。

到了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国内渗透率由于特殊原因起不来,为什么国内的厂商不可以去抢海外市场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答案并非是因为跟踪支架的技术含量很高,前面也说了,跟踪支架有一点的技术含量,尤其是跟踪算法,但技术含量也绝对不算高。

之所以海外市场比较难抢,主要跟跟踪支架本身的行业特点有关。

03

跟踪支架的行业特点

跟踪支架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销售半径属性,跟水泥有一点相似。

跟很多人的直观印象不同,跟踪支架并非标准品,而是需要根据光伏电站的自然环境做专门的设计。每个国家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规范要求都不同,而且跟踪支架后续需要定期维护,甚至可能是比较频繁的维护,而光伏发电站对于持续运作的要求又非常高,对于售后的响应时间有要求,会偏向于选择本土企业,或者至少是在本土有比较完善售后体系的企业。

正因为跟踪支架的这些属性,现在全球市占率第一和第二都是美国的企业,因为美国的跟踪支架渗透率非常高,第三名则是一个西班牙企业,CR3 就超过了55%,中信博则是全球第四,国内第一。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来,对于跟踪支架行业而言,中短期的话,中国企业出海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比较低,但对于这种非标品,有一定销售半径的行业来说,前期的海外拓展有一定困难。

04

中信博的机会所在

凡事有利有弊。

跟踪支架的销售半径属性,加大了中国企业的出海难度,反过来,何尝不是加大了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更不要说他们不论是原材料还是人力,成本都要更高,想进来抢国内市场份额也很困难。

现在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就在中国,而且接下来发展势头最好的也是中国,而中国跟踪支架的渗透率还非常低,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中国企业通过国内市场吃饱问题不大,甚至向东亚市场拓展也比较容易,亚洲市场现在的渗透率也是偏低,事实上在亚洲市场,中信博的市占率就是第一名。

从这个维度讲,中信博又非常值得一看,更不要说,它已经把过去一年的涨幅给抹掉了,其实可以重新去考虑它未来的成长空间,而不用太过担忧,涨了那么多的情况下,是不是预期拉的太满。

当然了,中短期业绩的话它没什么看头,三季度不用看,年报也基本不用看,它的预期只能是说2022年,上游原材料硅料硅片的价格下降后组建厂商装机量的提升,以及渗透率扩大带来的增量市场。

可以说它现在还是一个只能看未来的公司,如果基于当下,那是没啥看头,不用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