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游记樊蓉 2022-01-31
写在前面

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发现许多曾经的认知,并非都是绝对的,哪怕连周围的人都这样认为,也并非一定是真理。

上学那会儿,父母和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乖孩子,于是很努力地成为父母老师都喜欢的样子。

在调皮捣蛋成绩靠后的孩子面前,说自己没有一点优越感,是假的。

后面慢慢发现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他们更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就像田里面的杂草一样,只是老师父母想要蔬菜,我长成了蔬菜,于是被喜欢。

在中医药的思维下,我们发现杂草都是中草药,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作用,正确合理应用,它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且在生态链和健康中不可或缺。

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有的痴迷于体育,有的痴迷于虫子,有的痴迷于护理。

我们没有从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培养,却指望他们工作后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发的通过内驱力给的快乐去干活。

学习差的孩子,并非不优秀,有的孩子非常善良讲义气,会告诉父母买菜时不要与农民讨价还价,多给他们一点,他们生活困难。

有的孩子一开始看起来很普通,但做事稳重踏实,循序渐进,没有将所有的能量放在最初,在今后的人生中,依旧能稳步向前持续前进,就像龟兔赛跑里面获得冠军的小乌龟。

小时候看邻居老人熬中药,十分嫌弃中药那股奇怪的味道,也觉得老人神叨叨的没文化,才会用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治病,看着药渣心里面还会觉得膈应。

小时候生病了,总是去到诊所里面打针输液,反反复复,虽没有彻底的改变容易感冒的体质,也不会思考健康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根除?

直到后面接触中医药之后,才发现里面的知识体系那么庞大,才明白想要获得健康,在饮食和生活上要注意阴阳平衡,根据气候调整饮食,做到天人合一,要相信自己的自愈能力,激发自身的免疫力。

慢慢发现在面对陌生的领域时,无知的自己,没有很深入的去了解,就嫌恶厌弃,是愚蠢的。

于是在看待所有事物时,会质疑自己的第一感觉,会先倒空自己,然后客观的更深的去了解本质。

路过玉溪一个村子,看到村里面的土墙房,第一感觉是好看,如果土墙上再长些小植物则会更有风趣。

土墙房留存的不多,渐渐地被砖墙房替代,问当地老太太,你们喜欢住哪种房子呢?

老人说:砖墙房看着美观些,但土墙房住着更舒服,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我儿子建了砖墙房,这土墙房我还留着我自己喜欢住。

年轻人说:谁还住土墙房,别人会说贫穷的。现在都比谁家房子盖的大盖的高,这样才能显得我赚到钱了,住上砖墙房了,多有面子。

其实审美是逐渐变化的,砖墙房看多了,走近乡村,看土墙房,会眼前一亮,觉得很美。撇开人的主观意识,从身体感官角度来说,大家住过土墙房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喜欢用泥巴建筑窝,还是钢筋混凝土呢?古人造屋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呢?

文献中的土墙房

古人造屋,一般会请一个风水先生,以罗盘定宅基。或背靠大山,面朝平原或湖泊水塘等,或面朝梯田,一开门即可望远。

土屋选址,必有水源,要么能打井出水,要么有山泉水,把竹子对半劈开,依次连接然后从水源处接到家里水缸,不花钱,老家人称之为“捡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房前屋后,竹林是必不可少的,若竹子成活率高,说明这儿风水就好,适宜人居。

大部分土墙房大多星罗棋布地散建在纵横阡陌,高低起伏的丘林地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会众人去抢一方水土,地大物博,人们各自居守一处。

夯土墙一般都砌四五米高,并在一定高度留个正方形的孔镶嵌木格栅窗,木栅格没有任何遮挡。

除了人钻不进来,小猫老鼠都可自由进出。那时候的土墙房,家里若没老鼠被认为风水不好。

盖房的小青瓦一头大一头小,小的一头朝下叫沟瓦,大的一头朝下叫盖瓦。

两排沟瓦中间叠上盖瓦,这样遇到下雨天就不会兜水,雨水就顺着沟瓦流到屋檐外,一般每间屋都有两匹亮瓦(玻璃瓦)镶嵌在沟瓦里,用于采光。

屋檐一般超出房屋面积一到两米,门前根据屋檐留一条长廊,用于堆放杂物和乘凉避雨之用。

由于房屋空间高,墙体厚,加上还有木制天花板,所以土墙房冬暖夏凉,最热的时候,人们最多拎把大蒲扇,连电扇都没有更甭说空调了。

厨房一般建在房屋的左右角上,无论烧柴还是烧煤,厨房都有烟囱,从房顶上出烟,熏不到屋里人。

南京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腾冲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昭通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昆明,把大自然装进家里

佤族人的家

玉溪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重庆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毕节周边的一个小村子

安国种子市场,朴素的房子里面,是一个不断学习看报为人们服务,获得很多荣誉证书的党员。

长沙文和友,原本准备拆除的老房子,意外成为网红打卡地

广西民族村

弥勒一个景区,红酒庄园

房子无贵贱,和亲人在一起就是家,新的一年,祝大家一直绿码,可以回家团聚。

参考文献

[1]草家.老家的土墙房[J].住宅产业,2016(08):75-8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