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会计速览

 吴敬锐 2022-01-31

大宗商品包含铁矿石、大豆、铜、石油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在生产、加工以及贸易中往往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尤其在全球各种突发事件下,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实务中企业会采用期货、期权、掉期、互换等多种衍生工具缓释采购或销售活动中的价格风险,以协助企业稳健经营。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套期保值的实质和原则,以有效对冲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以及利率、汇率风险。

2015年末,财政部出台了《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暂行规定”),2017年又进一步全面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24号——套期会计》(“新套期准则”),引入了更灵活及人性化的会计处理机制服务实体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更贴合风险管理活动,同时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

套期会计概览

在引入套期会计之前,企业的套期保值在会计核算上往往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例如,针对预期发生的原油采购,企业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防范原油价格上涨风险时,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预期发生的采购交易既不需要也不能在报表中核算,但期权作为衍生品,其公允价值变动随时体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时间”差异。

再比如,企业持有阴极铜现货时,会择机通过卖出期货锁定库存商品价格风险,如果未运用套期会计,则现货的减值列报在“资产减值损失”项下,而用于套期保值的期货盈亏则列报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下,从而报表上可能同时存在金额巨大且盈亏相反的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空间”差异。传统会计核算的“时空差异”使投资者难以直观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否恰当,呈现的业绩信息与企业真实的绩效情况可能存在明显出入。

另外,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取得的投资收益通常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如果未被认定为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则企业根据相关上市规则在资本市场上市交易以及进行筹融资活动可能会受到影响。

与传统会计处理不同,套期准则通过设定独立的游戏规则,改变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核算,实现套期保值结果“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将风险管理的结果呈现在财务报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价格风险敞口,套期会计可采用公允价值套期或现金流量套期的方案。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方式解读涉及大宗商品的企业如何应用新套期准则。

案例1:公允价值套期——热轧库存

背景:


20X8年10月1日,甲公司为规避所持有1万吨热轧库存现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签订了一项3个月后到期的热轧期货卖出合同,成交价4150元/吨,并将其指定为对热轧现货的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假设期货合同的标的资产与被套期项目现货在数量、质次和产地等方面相同,且不考虑拆分期货合约中的远期要素。

20X8年10月1日,期货合同的公允价值为零,被套期项目(热轧现货)的账面价值和成本均为3500元/吨,市价为4100元/吨。20X8年12月31日,现货按照市价出售。

图片
注:数字仅供参考

准则解析:

对于存货、已定价采购或销售合同,其公允价值随着标的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当企业通过衍生品对其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管理时,可以运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实现“期现合一”。即,通过对存货等风险敞口自套期开始由于被套期风险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重估的方式,来对冲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变动,从而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详解:


20X8年10月1日:不需要账务处理。

20X8年10月31日:存货的公允价值减少30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增加310万元。
借:套期损益  3,000,000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热轧  3,000,000
对被套期项目进行公允价值重估,重估后存货的账面余额为3200万元。

借:套期工具——热轧期货  3,100,000
贷:套期损益  3,100,000
记录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20X8年12月31日:存货的公允价值继续减少40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增加440万元。
借:套期损益  4,000,000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热轧  4,000,000
对被套期项目进行公允价值重估,重估后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800万元。

借:套期工具——热轧期货  4,400,000 
贷:套期损益  4,400,000
记录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账款  3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4,000,000
记录现货实现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000,000
贷:被套期项目——库存商品热轧  28,000,000
将存货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案例2:现金流量套期——预期采购


背景:


20X8年9月20日,乙公司签订一笔1万吨厚板销售合同,价格4500元/吨,约定20X9年3月份交货。乙公司通过铁矿石掉期提前锁定铁矿石采购成本,以确保厚板生产的毛利。假定钢矿比为1:1.5,公司买入铁矿石掉期合约1.5万吨,价格为63美元/吨(折人民币428元/吨)。
20X8年12月31日,1.5万吨矿石掉期合约公允价值增加40万元。
20X9年2月28日,铁矿石掉期合约全部交割,盈利123万元。2月份铁矿石现货采购成本价格75美元/吨(折人民币510元/吨)。
(注:数字仅供参考)

准则解析:


对于面临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敞口,例如极可能发生的预期采购或预期销售,由于企业意在管理敞口的现金流量,因此可以应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将用于管理现金流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先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对于预期采购,待预期采购发生时才将累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结转到存货成本,从而实现锁定采购价格,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在被套期项目影响损益的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详解:


20X8年9月20日:不需要账务处理。

20X8年12月31日:存货采购尚未发生,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中的有效部分递延至其他综合收益。(假设没有无效部分)
借:套期工具——铁矿石掉期  40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000
记录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20X8年2月28日:存货采购发生,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中递延至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结转至存货采购成本。(假设没有无效部分)
借:套期工具——铁矿石掉期  83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830,000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至其他综合收益。

借:存货  7,650,000
贷:应付账款  7,650,000
按照现货价格采购铁矿石。

借:其他综合收益  1,230,000
贷:存货  1,230,000
将其他综合收益结转至存货采购成本。

新套期准则改善之处

相较原套期会计准则,新套期准则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对于涉及大宗商品的企业来说,以下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套期会计。
图片
基差贸易与风险成分套期
随着基差贸易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定价基于期货价格加上事先约定的基差。

例如丙企业通过基差贸易采购铁矿石,定价机制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某月期货月均价格加上事先约定的基差。丙企业通过均匀建仓的方式买入相同月份铁矿石期货模拟期货月均价格,以锁定铁矿石的采购价格,此时被套期项目就是铁矿石采购现金流量中由于期货月均价格变动产生的现金流波动风险,这便是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企业在对风险成分进行风险管理时,可以仅针对风险成分运用套期会计,套期有效性将显著增加。

同样,对于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如果通过市场结构及定价惯例可单独识别并可靠计量,也可以仅针对隐性的风险成分运用套期会计,而不去考虑非风险成分导致的套期无效因素。
图片
衍生品合约中的套期成本
期货合约中的“基差”通常包含了“远期要素”,其源于现货库存的仓储成本、资金成本及保险费等,同样,买入期权合约支付的期权费中也包含了“时间价值”,这便是企业为了锁定商品价格所支付的“套期成本”。

新套期会计准则更加尊重远期合约的远期要素以及期权费中的时间价值作为“套期成本”的商业实质,允许企业将“套期成本”相关的公允价值波动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再根据套期项目的性质进行会计处理。

例如,企业使用3个月后到期的沪铜期货管理阴极铜现货在3个月内的价格风险时,期货合约中的远期要素与时间段相关,相关部分可在3个月内分摊计入损益。

再如,企业使用场外买入看涨期权管理某一批大豆采购的价格上涨风险时,期权中的时间价值与采购交易相关,在确认大豆采购时从其他综合收益结转至存货采购成本。套期成本的会计处理使得企业利润表中平滑了由于衍生品远期要素及时间价值导致的公允价值波动。

企业运用新套期准则时注意之处

图片
经济关系的评估
尽管新套期准则取消了原套期准则下“回顾有效性测试”所要求的“80%—125%”的生死线,也不再要求企业进行回顾有效性测试,而是通过评估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论证套期有效性,但是企业在进行有效性评估时需要特别关注可能会导致套期无效的因素。

例如,企业的产品是某种特殊产品,但由于期货市场上的期货品种比较有限,企业选择类似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那么期货和现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经济关系就需要企业根据其定价机制充分评估。

另外,由于企业运用的期货产品多为市场上的主力合约,当企业需要对长期的风险敞口进行管理时,就需要对套期工具进行到期移仓,该滚动套期策略也会由于套期工具的展期产生一定的套期无效性。企业需要量化评估套期有效性。

同时,当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经济关系发生变动时,企业必须通过再平衡套期比率调整纳入套期关系的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数量,以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图片
预期交易的严格标准
对预期交易进行现金流套期时,企业需要确保预期交易满足“极可能”发生的标准。例如钢铁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建立“虚拟钢厂”,在期货市场提前卖出钢材产生品,并提前购入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原材料锁定生产利润时,需要在其产能规划及生产计划内才有可能满足预期交易“极可能发生”的套期会计标准。当预期交易不再可能发生时,企业需要将之前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

另外如果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是一项损失,且该损失全部或部分预计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弥补的,企业应当在预计不能弥补时,将预计不能弥补的部分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例如,企业在较高价格锁定原油成本导致企业的产品预计亏损时,不能弥补的亏损需要及时转出至当期损益。

图片
净敞口套期的运用
新套期准则允许企业将构成净敞口的所有项目的项目组合整体指定在套期关系中,并追踪被套期项目的变动来运用净敞口套期,但对于价格风险来说,新套期准则仅限于对面临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敞口运用净敞口套期会计,而不得对预期采购和销售面临的现金流变动风险的敞口运用净敞口套期会计。

同样,当企业基于动态的净敞口进行风险管理时,如果企业难以逐项追踪构成风险净敞口项目的变动,也无法运用套期会计,企业可以选择对发生会计错配的待执行合同适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来简化会计处理,消除会计错配。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对于涉及大宗商品的企业来说属于未雨绸缪,稳定的业绩才能帮助企业在大宗商品的剧烈波动中运筹帷幄。由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涉及多种风险敞口,同时也通过运用多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如何恰当地用会计语言反映其风险管理,就需要企业基于其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被套期项目及套期工具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通过完善的套期文档记载套期关系的指定及评估工作,真正地实现“业财结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