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能不能补肾?

 我爱你文摘 2022-01-31

本文所说的慢性肾脏病是指现代医学的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炎、肾衰竭,比如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

那么对于这类疾病中医是如何治疗的呢?

肾虚是不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

确实,很多中医就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治疗中很喜欢用补肾的药物,甚至一张方子里全是补肾之品。受此影响,我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补肾的药物,但总觉得效果不理想。大家都知道慢性肾脏病是一类不好治的病,比如西医直接就说了慢性肾衰竭是治不好的。这样一来,似乎能为自己的治疗效果不佳找到了开脱的理由,还继续补肾呗,继续开着四平八稳的方子。

结果有一天,听说北京有一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效果非常好,并且他提出了著名的“慢性肾病非虚论”,临床中擅长使用“温病学”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很少用补肾药。

这位老中医的名字叫彭建中,也许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已故名医、著名的温病大家赵绍琴教授,想必很多搞中医的都有所耳闻。而彭老正是师承于赵绍琴,为其学术继承人,这些一脉相承下来的宝贵的学术与临床经验尤其值得借鉴学习。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能不能补肾?

“慢性肾病非虚”、“治疗肾病不用补肾药”,使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突然想起治疗慢性肾炎的著名中成药“黄葵胶囊”,清利湿热、解毒消肿,不是补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海昆肾喜胶囊”,化浊排毒,也不是补药。于是迫不及待的找到彭老的相关文章、论著,认真看完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给更多的人。

彭老介绍了一个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子(由于相关要求,这里无法告知具体的药物剂量):

荆芥、防风、赤芍、生大黄、生地榆、茜草、丹参、地丁草、茯苓、茅根

简简单单十味药,赵老用药简而精,并且药量也很小。这里用荆芥、防风,疏风以胜湿;茯苓、白茅根,清利湿热;赤芍、茜草、丹参、生地榆,凉血清热化瘀;地丁草,清解热毒;生大黄,通腑排毒。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方子,但几乎涵盖了赵老、彭老治疗慢性肾病的所有常用大法:凉血化瘀法、疏风胜湿法、通腑排毒法、分消利湿法。

你应该发现了这个方子里没有一味补药,赵老认为慢性肾病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郁,热瘀血络,所以不能用补药,禁止药补,同时也禁止一切滋补的食物,一补就坏。这和西医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基本饮食原则: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有异曲同工之妙。赵老特别强调肾病要忌口,丢蛋白不能补蛋白,不能因为肾炎丢失了蛋白,血里面的蛋白少了,就去吃蛋白粉,吃高蛋白食物,这是不对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吃肉,因为主要病机就是“热”,《内经》说“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那么,治疗慢性肾病就真的一点补药都不能用吗?赵老治疗肾病还真从不用补药。但是,彭建中老中医在赵老的思想基础上增加了“益气培元”这一基本治疗大法。因为慢性肾脏病毕竟是慢性病,病程长,久病必虚,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虚,在合适的时候加一点益气培元的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但是,彭老同时强调了绝不能蛮补、不能单纯的益气培元,尤其禁忌单纯的温补,益气培元要和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起来用。

慢性肾脏病,绝对算得上内科疾病里的一大类难治性疾病,完全治愈,似乎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中医治疗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很多患者辗转在西医与中医之间,抑或中西并治,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难逃尿毒症的宿命。赵老、彭老,运用温病学的理论思想治疗肾病,取得了卓越成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除了药物和饮食,他们还很强调运动与情志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散步就很好,经常走一走,流水不腐嘛。情志的重要性,就无需多言了,少些纠结、忧愁、沮丧、恐惧、抱怨等等,开心快乐是最好的药。

罗大伦老师就非常推崇和认同赵老治疗肾病的思想,罗大伦老师用赵老的方法治好了他母亲和他妹妹的慢性肾炎,出于对大师的仰慕,罗老师发誓并成功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现成为了中医界的中流砥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之,后续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赵老、彭老治疗肾病的心法与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