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怎么过春节?总台春节特别节目《古韵新春》带你一眼千年

 skysun000001 2022-01-31

“中国人吃饺子,传承了近两千年!”

“果然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代代相传呀!”

“太震撼,居然能看到唐朝的饺子,竟然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中国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

今天中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首档跨越千年溯源中国春节年俗的文化创演节目《古韵新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除了春节联欢晚会,总台还用这档精美节目在除夕当天陪大家辞旧岁、迎新春。

图片

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截至目前,《古韵新春》累计斩获36个热搜热榜,并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榜TOP1,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累计破10亿,全网播放量破两千万。节目主话题#古韵新春#阅读量超2.1亿,相关话题#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最高登陆微博热搜TOP5。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评论

古人究竟如何过春节?《古韵新春》围绕“文化过年”的氛围基调,以“一物一曲”为核心概念,以古代文物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线索,采用“文化访谈溯源 文艺演绎”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深度挖掘梳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春节的打开方式”,溯源中国新年的文化内涵。



以文物为线

全景式串联“中国年”千年脉络



“中国年”从何而来?过年年俗如何产生?又如何一步步传承至今?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古韵新春》特别邀请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湛四位专家学者,与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一起,跨越千年时光,历数时间轴线上与中国新年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度挖掘梳理新年文化和年俗的形成与演变,回溯千年以来“中国年”文化的传承脉络。

图片

转动时间罗盘,节目从流传至今的古画中寻找过年的“仪式感”。

从古画《豳风图》引出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过年”的记载《诗经·豳风·七月》,讲解西周人过年庆贺丰收的仪式;

从西汉司马迁提议修改《太初历》讲述定正月为岁首的时间,用“西汉彩绘长袖女舞俑”展现当时贺年方式“汉乐舞”的雍容华贵及舞服特点;

从古画《公孙大娘舞剑图》等文物,阐释大唐除夕夜“新春团拜会”及正月初一“元日朝会”的盛况;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戏曲节目单“除夕戏目折”及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庆赏升平》戏曲人物画册,介绍“过年看大戏”这一始于清的传统年俗。

图片

在描摹“中国年”传承千年的足迹之外,《古韵新春》还借助文物的力量,将千百年来的年俗一一道来。

流传千年的谐音梗——春节美食“百事吉”;

古画《兰亭修禊图》描绘的魏晋文人迎接新年的风雅活动——“曲水流觞”;

古籍《文心雕龙》记载的猜字谜由来,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之一《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复制件);

苏轼除夕夜写下思念家人的组诗《岁晚三首》之《守岁》,古画《岁朝村庆图》中记录的放爆竹、拜大年……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文物史料,吃饺子、贴春联、猜灯谜、贴年画、除夕守岁、穿新衣等年俗文化的历史由来也跃然而出。



多元演绎

创意呈现“中国年”的韵味与时尚



《古韵新春》的舞台上,近二十个原创节目首次与观众见面,用舞蹈、歌曲、器乐演奏等多元艺术形式,通过舞者、歌者、演奏者的现代化演绎,创意诠释“中国年”文化代代赓续、延绵不绝。

舞者唐诗逸首次演绎《梦回长安》,用一组“霓裳羽衣舞”再现大唐除夕夜的繁盛;

承载古人对宇宙浪漫想象的《羽人舞》也第一次亮相;

歌者龚琳娜唱出象征屈原忠贞不渝的《橘颂》,并创意融合复刻版“曾侯乙编钟”奏出的2400多年前的金石之音;

郁可唯则置身“火树银花不夜天”般的元宵灯会,首次唱响《青玉案·元夕》……

此外,《豳风·七月》《守岁》《己酉新正》等原创曲目,《曲水流觞》《高山流水》《圆周率畅想》等富有特色的原创器乐演奏也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图片

从文化底蕴的挖掘,到舞台呈现的打造,每一细节都匠心独运。节目创新运用XR等前沿技术,配合半包围弧形主屏,加以地屏、冰屏、纱幕等舞台设置,构建了多层次的中国风舞美场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与视觉冲击,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古人过年的氛围感。

在歌曲《一画千年》中,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之一《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复制件)在纱幕上呈现,冰屏上则展现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

在《圆周率畅想》里,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纯在XR营造出的月球“祖冲之环形山”上,将圆周率幻化成优美的钢琴曲;

在《乐舞迎春》中,舞者在火不思、马头琴、口弦琴、胡琴等特效放大的传统乐器旁舞动,形成舞者与乐器的有机互动;

创意服饰秀《千年霓裳》,选取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十二装束文物,通过时尚走秀的形式,与文物中的造型进行对比,展现中华服饰之美。

图片

从舞美视听到服化设计,《古韵新春》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未断流的文化传承和审美认同,是一场韵味十足的“新春盛宴”。



一脉相承

“中国年”蕴藏文化自信的底气



春节,就像一面镜子,在数千年的流转间,映照出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样貌和情感寄托,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图片

在古乐演奏中感悟魏晋时期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高山流水”的高洁逸趣;

在东汉《羽人舞》的婀娜曼妙中感受古人今人对浩瀚星穹亘古不变的探索精神与情感共振;

在庆贺新年的西域乐舞《丝路舞韵》间看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在歌舞《少年行》中致敬那些自古而今守望者的家国情怀。

《古韵新春》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春节文化年俗的源远流长,探寻中国年的文化意义,追溯文化自信的根源,在除夕这天为观众奉上了一台文化大餐。

图片

文化过年,古韵盎然。让我们一起跨越千年时光,在历史文物和现代演绎中,找寻从未断流的文化印记,感受千年以来的精神共鸣。

彩蛋时间到

虎虎生威福满盆,

春晚红包喜盈门。

一年好景随春到,

竖屏春晚都说好!

(扫码领取↓春晚红包)   

图片

春风送喜福来到,

虎年就要嗷嗷叫。

观察红包请收好,

一年更比一年妙!

(点击领取↓观察红包)

领取红包封面
微信红包封面
 
图片

总监制 ▏杨   华 贺亚莉 张利生

监   制 ▏徐朝清 卢小波 闫   爽

主   编 ▏徐   克 张亚东

编   辑 ▏崔雅华 张   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