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年特献︱天帝降龙伏虎(中)

 张远山图书馆 2022-02-01

新春快乐

新冠大疫,起于鼠年(2020庚子年),延至牛年(2021辛丑年),将于虎年(2022壬寅年)告终。

江湖君摘录张远山先生伏羲学三书与虎相关内容,恭祝大家虎年大吉!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一书一摘,分为三次推送。

玉器之道:天帝降龙伏虎

东夷族在凌家滩文化(前3800~前2000)时期,接受了伏羲族的二十八宿体系。不仅根据伏羲族二十八宿的东方苍龙七宿,创制了华夏最早的衔尾玉龙,而且根据伏羲族二十八宿的西方白虎七宿,创制了华夏最早的璜形玉虎。

▲安徽凌家滩(前3800):东夷族玉琥

东夷族创制的玉龙、玉虎是相互配套的祭天玉器:玉龙对应东方苍龙七宿,是春分日祭祀东方苍龙七宿的专用玉器。玉虎对应西方白虎七宿,是秋分日祭祀西方白虎七宿的专用玉器。

中古夏商周承袭了东夷族创制的玉龙、玉虎,但把天子对位于领衔二十八宿的苍龙七宿,于是玉龙不再是祭天玉器,转为象征天子的威仪玉器。玉虎的祭天功能不变,仍是秋分日祭祀西方白虎七宿的专用玉器,此即《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言“以白琥礼西方”。

龙山中期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前2600~前2200)南蛮支族,创造了大量的玉制天帝,简称“玉帝”。

石家河文化的北极玉帝,既有大量出土品,也有大量传世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二类石家河玉帝是天柱玉帝,源于鹰冕玉帝。

 

▲石家河虎头玉帝:左为正面,右为反面

早期形态的一例,见于美国华盛顿斯密森宁研究院的收藏品(图5-8.1):上部是头戴业字形天鹰帝冕的北极玉帝,中部是象征地球自转轴的天柱,下部是象征北极玉帝主宰万物生死的虎头。

石家河文化祭坛玉帝、祭坛女神、威仪虎符——

▲石家河:祭坛玉帝、祭坛女神、威仪虎符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石家河祭坛玉帝(上)、祭坛女神(中),下部的虎头,与天柱玉帝下部的虎头相同,衍生出石家河文化的威仪虎符(下),标示北极玉帝主宰万物生死。

天柱玉帝和祭坛玉帝的下部均为虎头,或许另有一层含义:甘肃伏羲族位于华夏西部,对应于西方白虎七宿,所以甘肃伏羲族彩陶器多有虎头人形象,而且甘肃伏羲族自称“虎族”,中古以后分化为“白虎羌”“黑虎羌”两支。石家河天柱玉帝下部和祭坛玉帝下部的虎头,可能同时象征伏羲族,亦即隐喻石家河南蛮族在长江中游战胜了本地的南扩伏羲支族以及长江北岸、黄河南岸的中原神农族。

石家河文化的祭坛玉帝、祭坛女神同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或非偶然,可能是配套制作的男女至高神,前者当属“玉帝”,后者当属“西王母”。判断后者为“西王母”的理由有二。

首先,中古以后的中国神谱,与男性至高神“北极玉帝”相配的女性至高神,均为“西王母”。

其次,祭坛女神下部的虎符,符合《山海经》所言与虎相关的西王母形象。

中古以后的中国神谱,为了与“西王母”配套,又称北极玉帝为“东王公”。“东王公”又被视为华夏男祖神“伏羲氏”,“西王母”又被视为华夏女祖神“女娲氏”,所以汉代常见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又称“东王公西王母交尾图”。不过“东王公”之名最终未能取代“玉帝”之名,民间神话以及《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仍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为男女至高神。

或问:“女娲氏”本是伏羲族的女祖神,其变体“西王母”为何见于石家河文化?

因为上古伏羲族位于华夏西部,没有把女祖神“女娲氏”改名为“西王母”的必要,而石家河南蛮族广泛接受了伏羲族的先进天文历法和大量文化要素,包括伏羲族的“女娲氏”神话,由于石家河南蛮族不便把伏羲族的女祖神奉为本族的女祖神,于是取其神话而改其神名,把“女娲氏”改名为“西王母”,“王母”意为“始祖母”,“西”则标明伏羲族位于华夏西部。这一文化转换,类似于罗马人接受希腊众神以后,全都另取罗马新名。

石家河天柱玉帝、祭坛玉帝、祭坛王母的下部,均有象征天帝主宰万物生死的虎面。石家河南蛮族按照祭天玉器衍生威仪玉器的基本原理,又把虎面独立出来,作为酋长的第三种威仪玉器——虎符,标示酋长的生杀大权源于天帝所赐,亦即“君权神授”。

 

▲石家河威仪玉器:虎符

石家河虎符的早期形态,接近实际的虎面,略呈倒三角形。由于酋长的天文对位是北斗七星,所以后期形态逐渐趋近倒梯形,对应北斗七星之斗魁四星的倒梯形。

▲商代青铜尊:天帝降龙伏虎

▲商代青铜尊:天帝伏虎

夏商周祭天“万舞”的重要情节,是演绎“天帝降龙伏虎”:领舞者扮演天帝,伴舞者扮演龙虎。

《诗经·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扮演天帝的舞者,头戴羽冠,显得高大,故称“硕人俣俣”。扮演龙虎的舞者,头戴面具,龙腾虎跃,故称“有力如虎”。

天帝所降之“龙”,源于东方苍龙七宿的连线。天帝所降之“虎”,源于西方白虎七宿的连线。所以“天帝降龙伏虎”,象征天帝主宰天象循环,确保了天行有常。天行有常确保了风调雨顺,风调雨顺确保了农业丰收。

安徽阜南、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两件商代龙虎尊,天帝头顶双虎,器肩则有三龙,演绎“天帝降龙伏虎”。日本泉屋博物馆、巴黎赛努奇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商代天帝伏虎卣,天帝力搏一虎,演绎“天帝伏虎”(旧名“虎食人卣”,未明其意)。

▲战国玉雕:天帝伏虎

▲汉代画像砖:天帝伏虎

万舞舞者扮演北极天帝、龙虎众神,是中华俳优、中华戏曲扮演人物的源头。

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虽是描述汉代百戏,但又完全合于万舞。而其所记汉代百戏的剧目《总会仙倡》、《东海黄公》等等,已有简单的神话情节和戏剧情节,被现代学术界公论为中华戏曲的雏形。

虞夏时期黄帝族天子巡狩五岳、以五玉祭祀五帝的人文制度,以天文历法为模型,以“顺天应人,天人合一”为宗旨。

《尚书·尧典》:“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八月”即夏历酉月秋分。黄帝族天子“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即在西岳华山,用白琥祭祀西方白虎七宿之神“白帝”。

虞夏时期入主中原的黄帝族,按照“五行说”创建了天子“五载一巡狩”的巡狩制度,包括天子在巡狩五岳的过程中,用祭天五玉祭祀五方天帝的礼玉制度。

“巡狩”一词,具有黄帝族作为游牧民族的鲜明烙印。南下入主中原以前,长城以北的黄帝族在蒙古草原逐水草游牧,“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本纪》),以“巡狩”牛羊野兽为生活方式;南下入主中原以后,黄帝族天子尽管从蒙古草原南移到黄河流域,但是数千年游牧习性难以瞬间改变,于是以“巡狩”农耕三族为统治方式。上古的草原“巡狩”是“牧羊”,中古的中原“巡狩”是“牧民”。黄帝族天子通过巡狩五方五岳,用五玉祭祀五方天帝,维护其对黄帝族四方诸侯的册封权、任命权、统治权,向五方之民宣告天帝授权黄帝族统治农耕三族。

《礼记·月令》、《吕览·十二月纪》记载了虞夏时期巡狩五玉的颜色:苍玉祭东,赤玉祭南,白玉祭西,玄玉祭北,黄玉祭中。然而仅言巡狩五玉的颜色,未言巡狩五玉的形制。

《仪礼·觐礼》记载了商代祭天六玉的形制和颜色:青圭祭东,赤璋祭南,白琥祭西,黑璜祭北,黄璧祭下,玄圭祭上。前面五玉的颜色,与虞夏时期巡狩五玉的颜色相同,形制很可能也相同,最后一项“玄圭祭上”为商代新增。

虞夏时期创建国家制度及其人文制度的根本原则,就是人文秩序仿效天文秩序。

天文秩序:帝星“太一”,居于中央的北极天枢。北斗七星是“太一”之子,围绕帝星旋转。二十八宿是北斗七星之臣,围绕北斗七星旋转。

人文秩序:天帝“太一”为华夏宗教的至高神,即“天父”,所以人间没有对应。黄帝族君王的天文对位是作为天帝之子的北斗七星,故称“天子”。“天子”接受“天父”授权统治下民,居于中央都城;百官对应二十八宿“星官”,接受天子授权,辅佐天子统治下民。

夏代黄帝族的政治理论“五行说”,以及天子五载巡狩五岳的巡狩制度,五玉祭祀五帝的礼玉制度,由对位伏羲族二十八宿之神的“四方之帝”和对位黄帝族北斗七星之神的“中央黄帝”合成。

商代方明坛,具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内涵:边长十二寻,对应十二月;高四尺,对应四季。方明置于方明坛顶层,方明六面分置六玉,用于六大节气专祭“六宗”,亦即“五方天帝”加“太一上帝”。

立春,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东面的青圭,祭祀东方苍龙七宿之神“东方青帝”。

立夏,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南面的赤璋,祭祀南方朱雀七宿之神“南方赤帝”。

夏至,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下面的黄璧,祭祀北斗七星之神“中央黄帝”。

立秋,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西面的白琥,祭祀西方白虎七宿之神“西方白帝”。

立冬,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北面的黑璜,祭祀北方玄武七宿之神“北方黑帝”。

冬至,商代天子在方明坛,以方明上面的玄圭,祭祀北极帝星之神“太一上帝”。

虞夏巡狩五玉分祭“东南西北中”,对应五大天区。商代方明六玉分祭“东南西北上下”,对应六大天区。由于方明六玉全都祭“天”,所以商代玄圭所祭之“上”,并非指“天”,而是对应北极帝星的“太一上帝”;商代黄璧所祭之“下”,并非指“地”,而是对应北斗七星的“中央黄帝”。

虞夏时期黄帝族天子巡狩五岳并以五玉祭祀五帝,体现了中古黄帝族沿袭上古黄帝族的游牧习性。经过夏代五百年(前2070~前1600),中原黄帝族的游牧习性逐渐淡化,因此商代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伊尹在太甲元年取消了夏代巡狩制度,此后商代天子不再巡狩五岳并以五玉祭祀五帝,改在都城的方明坛以方明六玉祭祀“六宗”;正如清代初期的康熙、乾隆沿袭游牧习性频繁“巡狩”江南,清代中期以后的历代皇帝游牧习性淡化而不再南巡,仅仅保留每年秋天的“木兰秋狩”,并在承德避暑山庄祭祀祖地。

孔子曰:“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西周承袭商代方明六玉,调整为祭天六玉,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首句“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总言“六器”祭祀“六宗”,然后逐一分说。

其一,以苍璧礼天”,郑玄注:“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在北极者也

西周苍璧礼天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阳历起点“冬至”。璧色为苍,对应“苍天”。

苍璧所祭之“天”,是“北极天帝”的简称,亦即北极帝星之神“太一上帝”。由于全部星象无不围绕北极帝星旋转,一年一循环,因此用圆璧象征循环无尽的永恒天道。

其二,以黄琮礼地”,郑玄注:“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仑者也

西周黄琮礼地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阳历中点“夏至”,亦即阳半年、阴半年的分界点。琮色为黄,对应黄土堆筑的方形昆仑台。

黄琮所祭之“地”,并非大地,而是昆仑台中心所立圭表的地面投影。郑玄所言“神在昆仑”,乃是神话表述,真意是“圭影在昆仑台”,因为昆仑台是“帝之下都”(《山海经》),圭影是“天帝下凡”的可见形式。昆仑台首先是天文台,其次是祭坛,所以在昆仑台上以黄琮礼地,并非祭祀大地,仍是祭祀天帝;更确切地说,是祭祀作为“天帝下凡”可见形式的圭影。因为伏羲族发明的圭表测影,是华夏天文历法和一切思维的根本基础,所以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周之《周易》,均以“分卦值日”计算全年历法的伏羲六十四卦为最高圣典,并且统摄一切思维。把圭表测影奉为华夏思维的最高准则,叫做“奉为圭臬”:臬即表木,圭即圭影,亦即卦象。证见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复表门,草创华阙。”

其三,“以青圭礼东方”,郑玄注:“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太昊、句芒食焉。”

西周青圭礼东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阴历春季起点“立春”。圭色为青,对应春天青苗出土。

“立春”之时,苍龙七宿昏见于东方地平线,所以用青圭祭祀苍龙七宿之神“苍帝”,又名“青帝”。

其四,“以赤璋礼南方”,郑玄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炎帝、祝融食焉。”

西周赤璋礼南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阴历夏季起点“立夏”。璋色为赤,对应夏天赤日炎炎。

“立夏”之时,朱雀七宿昏见于东方地平线,所以用赤璋祭祀朱雀七宿之神“赤帝”,又名“炎帝”。

其五,“以白琥礼西方”,郑玄注:“礼西方以立秋,谓白精之帝,而少昊、蓐收食焉。”

西周白琥礼西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阴历秋季起点“立秋”。琥色为白,对应秋天白露为霜。

“立秋”之时,白虎七宿昏见于东方地平线,所以用白琥祭祀白虎七宿之神“白帝”。

其六,“以玄璜礼北方”,郑玄注:“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之帝,而颛顼、玄冥食焉。”

西周玄璜礼北的时间,是阴阳合历的太阴历冬季起点“立冬”。璜色为玄(黑),对应冬天日光昏暗。

“立冬”之时,玄武七宿昏见于东方地平线,所以用玄璜祭祀玄武七宿之神“黑帝”。

郑玄注中反复出现的“太昊、句芒食焉”,“炎帝、祝融食焉”,“少昊、蓐收食焉”,“颛顼、玄冥食焉”,体现了始于上古的华夏宗教固有观念“天神以玉为食”,见于《山海经·西山经》(撮引):

密山多白玉,是有玉膏黄帝是食是飨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夏代祭天五玉的五个祭祀“节日”(节气之日)是立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商周祭天六玉的六个祭祀“节日”是立春、立夏、夏至、立秋、立冬、冬至,均为夏商周阴阳合历所含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因为夏商周的阴阳合历全都承袭上古神农归藏历,均以太阳历为本质,均以太阴历为表象。

郑玄分注西周祭天六玉之后,又做了概括宗旨的总注:

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锐,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首句“礼神者,必象其类”,郑玄总言西周祭天六玉的形制植根于天文历法,所以六玉所祭天神(天象之神、天文历法之神),均为天文历法的神圣化、宗教化。

然后郑玄分说“六玉”象征的天文历法之“神”。

其一,“璧圜,象天”,并非天空的形状为圆,而是天行之道为圆,简称“天道曰圆”。

其二,“琮八方,象地”,并非大地的形状为方,而是观测天行之道的昆仑台为方,简称“地道曰方”。

其三,“圭锐,象春物初生”,是郑玄不明上古至中古玉器源流的附会之言。东夷族首创的华夏玉圭,是对伏羲族圭木的玉器化,故名为“圭”。玉圭的上端尖锐,并非象征春物初生,而是象征圭表测影的太阳双向斜射(详下郭宝钧说)。

其四,“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也是郑玄不明上古至中古玉器源流的附会之言。上古玉璋和夏商玉璋均非源于玉圭,西周对祭天玉器的天文历法内涵予以系统化,才以玉圭的一半为玉璋。

其五,“琥猛,象秋严”,也是郑玄不明上古至中古玉器源流的附会之言,未能揭破玉琥对应西方白虎七宿。

其六,“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也是郑玄不明上古至中古玉器源流的附会之言。上古玉璜和夏商玉璜并无定制,或取玉璧二分之一,象征上下半年;或取玉璧三分之一,象征北极三垣;或取玉璧四分之一,象征四季。西周对祭天玉器的天文历法内涵予以系统化,才以玉璧的一半为玉璜。

郑玄尽管系统阐释了西周祭天六玉的天文历法内涵,但是采用了神秘化的宗教神话语言,并未真正揭破西周祭天六玉的精确天文历法内涵。

考古发现的夏商周祭天玉琥——

▲夏商周祭天玉琥

祭天玉虎象征西方白虎七宿,所以标准视角是虎首向西。

  ▲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北斗龙虎图

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盖:中心是斗字,斗字外一圈是二十八宿的星名,左右是标示苍龙七宿的龙形和标示白虎七宿的虎形。

(摘自张远山《玉器之道》,中华书局2018年第1版)


▲当当限时半价
▲京东限时半价
新书上架︱张远山《庄子复原本》修订典藏版
学习强国荐书 | 张远山《庄子复原本》复原《庄子》两大历史版本
三亚神仙会图片报道01|张远山《庄子复原本》首发式
三亚神仙会图片报道02|张远山庄学三书研讨会
鹏飞南溟|游牧虎水手: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
书讯 | 张远山《寓言的密码:先秦诸子读法》
书讯 | 张远山《思想真的有用吗》



这是庄子江湖的第719期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