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年话虎,虎影寻踪

 观海览书 2022-02-01
虎(Panthera tigris)属大型猫科动物,由古食肉动物进化而来,为亚洲特有种类。除庞大的体型和有力的肌肉外,还有着独特的斑纹和强烈的领地意识。然而,曾经“一统亚洲”的百兽之王,如今的栖息地已支离破碎,残缺不堪。

虎,头圆眼大,眼睛上方有个白色区域,额头正中的黑色纹路颇似“王”,辨识度颇高。每只虎脸部的纹路都不相同,研究人员可通过此特征分辨不同个体。

虎的生理结构和形态特征高度适用于它们的捕猎习性。和我们熟悉的家猫一样,虎的利爪可以自由伸缩。它们的犬齿可长达10厘米,是现生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之一,可如利刃般撕裂猎物肌肉并咬碎骨骼。它们用几乎呈直线排列的臼齿啃咬猎物的肉,这也是为何虎进食时通常都侧着头的缘故,而且它们也不咀嚼,囫囵吞枣般吞下肉食。虽然不咀嚼,但虎具有发达的咀嚼肌,这为捕猎提供了强大的咬合力。为了给咀嚼肌提供附着的部位,虎的矢状嵴(头骨顶部正中的一条耸立的脊)很突出。虎的舌头长约30厘米,表面都被质地坚硬、角质化的倒刺覆盖,有助于将残留的肉从猎物骨头上刮下。

虎的面部特征明显,极具辨识度。其犬牙长而锋利,可咬碎猎物骨头。

虎的臼齿几乎呈直线排列,所以啃咬猎物的肉时通常侧着头。

虎舌的表面长满坚硬的倒刺,利于从骨头上剔肉。 
虎身体背面的底色以黄色为主,其上生有多条黑色或深褐色纵条纹。这是它们上佳的隐蔽色。你可能要问,这么鲜艳的颜色怎么能起到隐蔽的作用呢?殊不知,虎的猎物主要为水鹿、马鹿、梅花鹿和野猪等大中型有蹄动物,它们基本上都是红色色盲,所以在它们眼中,红色和黄色看起来和草木的绿色并没有多大区别。包括虎在内的哺乳动物能合成2种色素:黑色的真黑素和红棕色的褐黑素。一些动物园中饲养的金虎、白虎和纯白虎等失去了合成褐黑素或2种色素的能力,这样的个体在野生种群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和正常毛色的个体相比,由于失去了隐蔽色,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也要打折扣。
虎的猎物基本都是红色色盲,所以其鲜艳的毛色反而成了上佳的隐蔽色。

白虎是虎的特殊变异色型,因基因突变导致原本的黄色体毛变为白色。
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具有较明显的性二型现象,雄虎体型普遍比雌虎大,雄虎体长2.5〜3.9米,重100〜300千克;雌虎体长2.2〜2.8米,重75〜167千克;无论雌雄,尾巴长0.6〜1.1米,可在奔跑时保持平衡和辅助转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虎尾的活动来判断虎的状态和心情:尾尖翘起不停抖动,并发出低沉吼声的虎处于警戒状态;尾巴轻轻摆动并伴有鼻息声则表示放松和友好。
虎处于食物链最顶端,为顶级捕食者。在捕食大型猎物时,虎往往采取咬住喉咙的策略,让体重超过1吨的猎物窒息而死。对于体型较小的猎物,虎通常会从颈部下嘴,锋利的犬齿可以切断静脉或颈动脉。在未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虎通常在白天活动,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它们通常单枪匹马伏击猎物。由于体型大,虎的耐力不太好,仅能短时间保持50〜65千米的时速,因此它们在捕猎前需要尽可能靠近猎物,平均在20次伏击中仅能成功1次。
虎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

老虎的后腿非常强壮结实,可以站立很长时间。
虎虽然能爬树,但可能因体重较大,水平一般,也很少爬树。相比起来,它们在水中的游泳技术就精湛不少,由于缺少汗腺,加上体型大,不易散热,在凉爽的水中泡澡降温是虎的一大消遣爱好。虎也是少有的喜爱游水泡澡的现生大型猫科动物。
虎不擅长爬树,只能在较低的树干上捕食。

虎生性好水,是游泳高手,也是少数具有游泳能力的猫科动物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虎是独行侠。它们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领地大小往往取决于猎物的数量。一般来说,一头雌虎的领地约20平方千米,雄虎的则大得多,可达60〜100平方千米。一头雄虎的领地往往可与数头雌虎的领地重叠,这有利于寻找配偶。虎标记领地的方法有喷洒尿液、腺体分泌物,用粪便做记号,在地面和树干上留下爪痕,等等。虎还可以通过腺体分泌物和尿液等的气味来判断留下标记的虎的性别和繁殖情况。
虎全身骨骼侧面图
虎多在11月到次年4月间交配。雌虎的发情期很短,仅有几天。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配后雄虎便离开,抚育幼虎的责任全落在了雌虎肩上。怀孕约16周后,雌虎会产下3〜4只虎崽,每只体重1〜1.2千克。每胎中往往有1只长势突出的幼虎,一般为雄虎,它往往离开母亲自立门户的时间也较早。平均来看,幼虎长到8周时便可跟随母亲离开巢穴外出,约18个月大时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通常在2岁半左右才离开母亲。虽然身为顶级捕食者,幼虎的死亡率却较高,一胎中约一半的幼虎会在2岁前夭折。
聊到虎的前世今生,还得从距今约700万年前说起。那时是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古老的食肉类动物开始出现并逐渐演化。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演化出多个分支,其中一个便是古猫类,古猫类又分化为恐猫、真剑齿虎和真猫3个类群。经过第四纪冰期洗礼后,只有真猫类存活下来,分化为猫族和豹族2个分支,现生的虎就是从豹族演化而来。
早在1758年,“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产于孟加拉的虎标本,将这一物种定名为Felis tigris。1929年,生物学家将虎移入豹属(包含4个现生种,除虎外,还有狮、美洲豹和豹,在现生猫科动物中只有这4种能吼啸),虎的学名也因此改为Panthera tigris,并沿用至今。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虎可分为9个亚种,即东北虎(P.t. altaica)、华南虎(P.t. amoyensis)、印度支那虎(P.t. corbetti)、孟加拉虎(P.t. tigris)、马来亚虎(P.t. jacksoni)、苏门答腊虎(P.t. sumatrae)、爪哇虎(P.t. sondaica)、巴厘虎(P.t. balica)和里海虎(P.t. virgata)。东北虎等生活在亚洲纬度较高的大陆地区的虎亚种往往体型比生活在热带的巽他群岛上的亚种体型大。生物学家对此提出了2种可能的原因:一是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寒冷,体型较大的个体体积与表面积之比更大,有利于在冰天雪地中保存宝贵的热量,这便是生态学中的贝格曼定律;二是因为岛屿面积比大陆小了许多,虎的猎物数量有限,这限制了虎的体型。此外,生活在热带的虎亚种的毛色(偏红甚至棕红)普遍比温带的亚种(偏黄)深,这符合格洛格氏定律。9个虎亚种的共同祖先大约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1万年前,其中3个亚种(爪哇虎、巴厘虎和里海虎)由于人类捕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已在近现代绝灭。
关于世界上最大的“猫”你知道多少?
东北虎
又称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濒危亚种。是现生虎亚种中体型最大的,成年雄虎平均体长可达3米,平均体重约260千克。毛色偏黄,条纹颜色通常也较其它虎亚种浅,皮毛厚实,可抵御严寒。主要以鹿、野猪、麝和狍子等有蹄动物为食,食物缺乏时也会捕食猪羊等家畜,甚至袭击人类。是现生分布区纬度最高的虎亚种,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完达山脉和老爷岭等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朝鲜北部可能有极少量个体。目前野生东北虎仅约500头,其中约95%都生活在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是全球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拥有700余只东北虎。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便是一只名为Hodori的卡通东北虎。
华南虎

又称中国虎或厦门虎,是唯一特产我国的虎亚种。极危亚种,在野外已30多年未见活体,极可能已在野外灭绝。体型中等,成年雄虎平均体长约2.5米,平均体重约150千克;成年雌虎平均体长约2.3米,平均体重约110千克。毛色比东北虎深,底色橙黄,黑色条纹短而窄,条纹数量可能是虎亚种中最少的,身体两侧还常有菱形条纹。华南虎曾广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通常栖息于海拔 3000 米以下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浓密灌丛中。1905年,德国动物分类学家希尔茨海默将华南虎正式发表,拉丁学名中的亚种名amoyensis意为“厦门的”,由厦门旧称Amoy拉丁化而来,盖因这一亚种由西方博物学家最初在厦门岛上见到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初,估计我国仍有约4000只野生华南虎,后遭大量捕杀,到1976年时估计不足200只。1994年,已知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湖南被射杀。截至2017年,华南虎的人工种群仅有165只,它们都是6只华南虎的后代,近亲繁殖问题较为突出。

印度支那虎

简称印支虎,濒危亚种。成年雄虎体长2.55〜2.85米,体重150〜200千克;成年雌虎体长2.3〜2.55米,体重100〜130千克。印支虎分布在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泰国以及我国的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等地。自1997年以来,人们在越南境内未发现过印支虎。2007年5月13日,人们通过红外相机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拍摄到我国境内首张印支虎照片。印支虎栖息地多为热带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等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生境。据2011年的一项估计显示,印支虎野生种群仅约342只。它也是目前圈养数量最少的虎亚种,在全球范围内估计不到10只。

孟加拉虎

虎的指名亚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命名),又称印度虎,濒危亚种。体型接近东北虎,成年雄虎体长2.7〜3.1米,体重200〜270千克;成年雌虎体长2.4〜2.65米,平均体重140千克。毛色橙色至浅橙色,并有深褐色至黑色的条纹。孟加拉虎是目前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虎亚种。据2005年的数据,野生孟加拉虎约有4580只,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尼泊尔、不丹和我国西藏东南部有少量个体。如今在印度,兰加博尔国家公园(Ranthambore National Park)等保护地成为观赏野生孟加拉虎的热门去处。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和少年派一起漂流的老虎原型便是孟加拉虎。

塔多巴自然保护区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最大的国家公园,截至 2016 年8月,保护区内共有88只老虎,另有58只生活在保护区外的森林中,主要是孟加拉虎。

马来亚虎

简称马来虎,极危亚种。马来虎同印支虎的体色和纹样高度相似,但前者体型要小一些。成年雄虎平均体长2.73米,平均体重129千克;成年雌虎平均体长2米,平均体重100千克。它们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和泰国境内,分布区面积较小。很久以来,人们把马来虎看做是印支虎的一个南部种群。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马来虎和印支虎在线粒体DNA等方面有差异,应当被独立为一个亚种。在野外,马来虎的密度很低,每1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平均仅有1.1〜1.98只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猎物密度较低的缘故。据2014年的估计,野生成年马来虎仅有80〜120只,且种群数量因栖息地碎片化和盗猎等原因呈下降之势。马来虎是马来西亚的国兽,该国国徽上就有两只马来虎。


苏门答腊虎
极危亚种。仅见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主要栖息地是受人为干扰较小的热带雨林。苏门答腊虎是巽他群岛3个虎亚种中唯一幸存的成员,也是目前印尼仅存的虎亚种。体型偏小,成年雄虎体长2.2〜2.55米,体重100〜150千克,成年雌虎平均体长2.15〜2.3米,体重75〜110千克。它们可能拥有虎亚种中最暗的毛色。包括苏门答腊虎在内的巽他群岛3个虎亚种的祖先应该是从亚洲大陆扩散到苏门答腊岛的,约1.2万年前,海平面上升,使苏门答腊岛和亚洲大陆的马来半岛隔离开来。此后,苏门答腊岛上的虎和亚洲大陆的虎的基因交流极为有限,这让苏门答腊岛上的虎逐渐独立演化,形成了一个新亚种。据2008年的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仅剩441〜679只,并且没有一个群体的数量超过50只。2016年,由新加坡新传媒亚洲新闻频道制作的电影《苏门答腊最后的虎》获得该年度纽约电影节银奖。影片记录了在苏门答腊楠榜省的坦布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印尼努力保护苏门答腊虎的过程。
苏门答腊虎是印尼目前仅存的虎亚种

爪哇虎

已灭绝。巽他群岛3个虎亚种之一,仅见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爪哇虎体型和苏门答腊虎相近,但条纹较后者细长,且条纹数量也多一些。爪哇虎曾生活在爪哇岛的大部分地区,数量较多,曾被视为害兽。20世纪40年代时,分布区缩减到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到1970年前后,爪哇虎仅残存于爪哇岛东部的东爪哇省(该岛最高峰塞梅鲁山也在这一区域)。1972年,人们在东爪哇省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约500平方千米。1976年,人们在这一保护区中最后一次见到爪哇虎的身影。随后在爪哇岛上有多起所谓的爪哇虎目击记录,但都未能证实。

巴厘虎
已灭绝。巽他群岛3个虎亚种之一,仅见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绝大多数巴厘虎标本都采集于巴厘岛西部,那里主要以红树林、沙丘和树冠不连续的疏林植被为主。巴厘虎是体型最小的近现代虎亚种,成年雄虎体长2.2〜2.3米,体重90〜100千克,成年雌虎平均体长1.9〜2米,体重65〜80千克。巴厘虎毛较短,在条纹间偶尔有黑色小斑点,头部也有特别的横向条纹。在20世纪初,殖民爪哇岛的荷兰人组织人力捕猎巴厘虎,导致本来就不多的巴厘虎数量大幅下降。1937年9月27日,最后一只雌性巴厘虎在巴厘岛西部被猎杀。
里海虎

又称波斯虎、新疆虎和高加索虎等,已灭绝。曾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和我国新疆等地,为中亚和西亚地区唯一的虎亚种。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曾是里海虎的大本营,它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的干流和支流附近,以及沙漠边缘的绿洲中。1916年,动物学家曾把分布在新疆的虎作为一个单独的亚种发表。但后来由于资料不充分,也缺乏进一步的标本记录,学界并未普遍承认这一亚种。里海虎体型较大,一般认为在已知虎亚种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成年雄虎体长2.7〜3米,体重170〜240千克,成年雌虎平均体长2.4〜2.6米,体重85〜135千克。分布在新疆的里海虎自20世纪50年代后便绝迹了。20世纪80年代初,里海虎宣告灭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