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36 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

 zzm1008图书馆 2022-02-01

西藏,是很多旅友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的蓝天白云、红墙碧瓦以及浓厚的宗教氛围吸引着太多的游客。可以这样讲,你在国内旅行,如果不懂一定的佛教知识,肯定会留给自己很多遗憾的。比如,你可曾游览过中国第一座寺院?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的白马寺,就是中国第一座古刹,也是世界的著名伽蓝。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也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里介绍一下“祖庭十古”:

1、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2、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3、第一位去西天取经僧人(朱士行)即始于白马寺。4、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5、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6、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7、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白马寺译出。8、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9、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在白马寺。10、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说了这么多多,即请各位朋友和我一起游览白马寺吧!



洛阳白马寺山门

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怎么样?这俯视的角度,是不是挺有震撼力的?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表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白马寺的兴建和我国佛教史上之“永平求法”一事紧密相连。《理惑论》最早记载了“永平求法”,今把原文抄录如下:

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于大月氏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明帝存时,予修造寿陵,陵曰显节。亦于其上作浮图像。时国丰民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此而滋。






山门内两侧各有一墓冢,这便是自印度而来传经受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之墓。



钟鼓楼

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的东侧和西侧。钟鼓楼建于石砌台基之上,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其中,钟楼由日本人中村包行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


在白马寺,晨曦初露时敲钟,红日西沉时击鼓,这是僧人们作息的信号,也是佛事活动兴盛的标志。“马寺钟声”曾被美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现今,每年的新旧交岁之时,人们也愿意欢聚在白马寺中,听僧人敲响新年吉祥的钟声,迎接新一年的幸福与吉祥。


洛阳白马寺佛殿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

天王殿

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为高台歇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殿内正中安置着从故宫运来的雕龙贴金佛龛,内供明代“夹纻”大肚弥勒佛像、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夹纻工艺。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大肚弥勒佛像身后的韦驮像。



大雄殿

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现为高台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9.95米,进深三间,宽11.55米。

若按寺院建筑的等级讲,大雄殿应是寺中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的建筑,而现在却是悬山式(建筑等级依次为:庑殿顶、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这是不合规制的。推测该殿宋元时为九开间,明代重建时将其两端砍掉改为五开间,把歇山改为悬山。



大雄殿正中置一大型木构阁式佛龛,两侧有楼梯可供上下。

大龛雕工精细,全部贴金,富丽堂皇,十分壮观。在大龛的上层额正中,雕刻着一只大鹏金翅鸟,展翅欲飞。两旁各雕三条龙,构成一幅统一和谐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大鹏金翅鸟有大势力,一把翅膀伸长有三百六十由旬那么大(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它把翅膀一扇,就会把海水都扇干了,能把这海水扇到别处去,它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可是它也有死的时候,死时骨头与肉皆会坏,只有心不坏,金翅鸟以什么作为饮食呢?它专门吃龙。龙虽然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隐能显,可是见到金翅鸟就什么神通也没有了,动弹不得,只有等着金翅鸟来吃。



木龛内供奉三尊主佛,下为须弥佛坛,其上有三个仰莲瓣宝座。三主佛大小、形制、风格基本相同,通高2.25米,皆通体髹金,髻如覆瓯,发如积粟,面如满月,作闭目入定状。胸中有“卍”字,背后有铜质圆形背光。整个形象给人以庄严、圣洁、恬静之感,使人肃然起敬。

中间的主尊,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尊称为“大雄”,“大雄”是佛教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 “大雄殿”名即由此而来。释迦佛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的疾苦,消灾延寿。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能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尊佛合起来被称为“三世佛”。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立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左边的是韦驮天将,高2.17米,面色白皙,英俊文雅,性情温和,衣着甲胄,双手合十,以双臂承放金刚宝杵,威武雄健,站立于须弥座上。


对面是韦力天将,高2.01米,面色赭红,怒眉瞪目,性情暴烈,身着甲胄,右手执戟,左手托塔,勇猛有力,站立于须弥座上。

两尊造像,皆彩绘描金,工艺精湛,通体比例匀称,神情生动,一个柔和,一个刚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八罗汉像。

殿内东西两侧供奉十八罗汉。罗汉,又称“阿罗汉”,是小乘教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果位。一般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人天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人间,梵行少欲,戒法清净,随缘教化众生。


十八罗汉之难提密多罗

通高1.58米,底座宽0.97米。面容枯槁,作老人状,闭目入定,左腿下垂,左手抚膝,右腕置右膝,手拈数珠。右足踏座上。


阿难陀

通高1.57米,底座宽0.98米。面容白皙,作青年状,双手合掌,夹一炷燃香于胸前,香头升起一缕烟云,云端出现佛像一尊。双腿下垂正坐。


难陀
通高1.59米,底座宽0.98米。面色白皙,作青年状,目光向左注视,右手抬起执笔,左手作手印,手上放一函经文,双腿下垂而坐。

离婆多
通高1.56米,底座宽0.98米。黑色面孔,浓眉;虬髯如积粟,戴耳环,二目圆瞪,含笑,双手托小狮,垂足而坐。

摩诃俱絺罗

通高1.57米,底座宽0.98米。面容为中年状,双手捧一函经文,双腿下垂,坐于须弥座。


摩诃迦旃延
通高1.61米,底座宽0.98米。黑褐色面孔,须眉如积粟;亢眉瞪目作怒相,双手于胸前握一棒状物,曲双膝叠坐。

西排罗汉!

憍梵波提

通高1.58米,底座宽0.95米。面容白晳,作青年状,双手捧一函经文,盘双膝于须弥座上。




大雄殿后门(即北门)内有一尊韦力天将塑像,站立在须弥座上,通高2.55米,左手持戟,右手握拳,护持寺院。为寺内现仅存的一尊元代泥塑作品。





别小看这面墙,这颜色、形状均不一的砖,可是因为不同时代修补而成。满满的历史年代感。



释源美术馆。

接引殿外多角的小凉亭,平添了寺院的烟火气!乍一看,是不是会感觉是哪家的后花园呢?








毗卢阁

高耸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长17.03米,宽11.7米,高约15.5米。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巍峨峭拔,蔚为壮观。整个白马寺的轴线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 ,布局规整。


清凉台
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相传,清凉台是东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的地方。印度腾、兰二高僧曾在此台禅居和译经传教,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这里译出的。

毗卢阁内正中置木雕佛龛,龛内佛坛上供奉三尊像。正中主尊为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即大日如来。毗卢遮那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光明普照”、“遍一切处”,象征佛智的广大无边。按佛教说法,释迦牟尼具有法、报、应三身。所谓“三身”,即“就境为法身,就智为报身,起用为应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三种法聚,故名“身”。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毗卢遮那为“清净法身”,此身“无处不在”、“无始无终”。
卢舍那像为“圆满报身”,此身“有始有终”。释迦牟尼佛为“千百亿化身”,此身“有始有终”。
毗卢佛的左侧站立着文殊菩萨,背后三昧光中有青狮;右侧站立的为普贤菩萨,背后三昧光中有白象。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为纪念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的传教之功,宋代就为二高僧修建殿堂,明代在清凉台两侧建殿塑像。左侧的是摄摩腾;右侧是竺法兰。他们的事迹在南梁《高僧传》中有详细记载。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敕封二高僧封号,其圣旨下达白马寺,并刻石镶嵌于竺法兰殿外,文曰:“摩腾赐号'启道圆通大法师’;法兰赐号'开教总持大法师’;并西京白马寺等,今后每遇圣节,各许进奉功德。”




这写有“狮窟”的横匾,是不是让你一头雾水啊?
其实这是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因为狮子为兽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被喻为人中狮子 。据说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 吼。后来便将传承佛法的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叫做“狮窟”。

凌霄缠柏
毗卢阁前左右各有一株古柏,为明代所植,已有四百多岁,高大苍郁,翠绿参天,是白马寺的古树名木。右侧古柏有一凌霄树,攀沿依附在古柏上,其树枝与古柏交织在一起。每当夏季,凌霄花开,呈喇叭状,橙红色,点缀在葱翠的树枝中,形成满树红花满树叶,煞是好看,成为游人止步观赏的美景,被称为“白马寺凌霄缠柏”。



大雄殿与接引殿之间放着一块这样的石头,观之仿佛偌大的一个寿桃,据说摸一摸可长命百岁,难怪寿桃上光溜溜且墨玉般的光泽 !可以想象曾经有多少双手在这上面摩挲过啊。











《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年著名书法家赵孟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孤劵门。


香炉!








摄摩腾像

全名迦摄摩腾,迦摄即迦叶,意译饮光,摩腾意译大象,中天竺人。擅长礼仪,解大小乘经典,常以游化为己任。





白马驮经的故事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派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而蔡、秦等人在大月氏遇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及佛经,恳请二位高僧到中国传播佛法。三年后,二位高僧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佛经,佛像回到国都洛阳。次年,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兴建白马寺。
参观完白马寺已临近傍晚了,白马寺古老的寺院与厚重的历史文化,让我印象深刻。试想:2000年以前,一匹白马驮着写在贝叶上的佛经,从西方千里迢迢来到当时的天下之中——洛阳。一种精神和另一中精神就这样伟大而奇妙地碰撞在一起。而且以此为中心,不断地扩散了出去,而且影响了周边的国家。
我不得不说:洛阳白马寺,你不负中华第一古刹的赞誉,你是佛教史上不老的传奇!!


来自话题

畅游河南
2065篇内容 7.7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2021-09-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