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第四章 地名用字“扈”“鄠”“户”之考证与比较

 hnhksyf 2022-02-01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第四章   地名用字”“”“之考证与比较

图片


      
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里,三字都已收入,编号分别为499675100170字在一级字表,字在二级字表,在三级字表。按照该表的解释,一级字表为常用字,二级字表的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表,一级二级字表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确认这一点,是下文展开讨论的基础。


      
第一节  “”“”“字义辨析


      
东汉许慎(约公元58-148年在世),字叔重,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字书,里面是三个不同的字,见下图。

图片

4-1 《说文解字》中的”“”“三字
33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
三字,含义十分丰富,非三言两语能阐述明白。经查各种典籍、字书,可分别列表说明如下:

图片

 4-1 

图片

 4-2  
34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4-3 

      既然古今三字不同,为何后代会出现混淆的说法呢?经查,《史记·夏本纪》夏启即位有扈氏不服句张守节《正义》引《训纂》曰:户、扈、鄠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训纂》为扬雄《仓颉训纂篇》。原来,这一说法出自西汉末年的大文豪扬雄(公元前53-18年在世)。隋唐时期的姚察,在《汉书训察》里重复了扬雄的说法

      清朝人做学问,还是比较认真扎实的。钱大昕族子钱坫diàn (1744-1806年在世),在他的《新斠jiào地理志》卷二提出:有扈,《解字》分鄠、扈为两字,与本志义合,《训纂》合为一字者非。另一位有学问的儒者吴卓信(1754-1823年在世),撰巨幅《汉书地理志补注》,于卷三写到:夏为扈国,殷为崇国,周为丰邑,秦始改为鄠, 汉置县。《说文》分鄠、扈为两字,与《汉志》义合。《帝王世纪》云'扈,至秦改为鄠是也。姚察《训纂》以户、扈、鄠三字为一,误矣。钱坫、吴卓信都指出了扬雄、姚察的错误。既然,扬、姚之说在两百年前就已遭否决,那么今天应该继承清儒的正确的考证结论(除非发现新的证据)
      
因此,三字为一的说法是错的,它们自古以来就是三个独立的字,各有自身含义,虽有一定关联,却不可相互替代。
      
第二节 恢复字的论证    

  按照传统的说法,户县在夏代为扈国,殷商为崇国,西周为丰邑,秦国改

《仓颉训察篇》早佚。今丛书集成三编辑木《仓颉训纂》即依《史记正义》此条辑入。

见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三、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
35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辅区专名论证报告》

,西汉置县。鄠县首见于《汉书·地理志》记载,则应为西汉所置,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斠注地理志》卷二、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卷三、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卷上、吕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汪士铎《汉志志疑》、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卷上均无异词,所以《辞源》主张汉代置县第四册、3119。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秦朝图未画鄠县。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之李晓杰撰《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未见鄠县
      
西汉置鄠县,东汉因之,三国魏、西晋、北朝、隋、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民国一直因袭不改(详见第三章),到1964年改户县为止,鄠县一词至少使用了两千年(若从西汉末算起的话)。历代典籍关于鄠县的记载十分丰富,今选取若干,列出表4-4说明如下:

图片

4-4  历代使用字的证据《汉书·地理志》:” 《续汉书·郡国志》:

若要否定《汉书·地理志》的说法,可以,但必须拿出班固之前的史料,或秦之铭文、或汉代简牍,或其它秦汉实物。这在历史研究方法中叫史源。如果缺乏史源,而代之以后人撰述、甚至今人论著,谬矣。
36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晋书·地理志》:” 《魏书·地形志》:

《隋书·地理志》:” 《新唐书·地理志》:
37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宋史·地理志》:” 《金史·地理志》:

《元史·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
38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嘉庆重修一统志》:鄠县”  中华民国行政区域表(1947年)

    清代以来舆图、谭图等地图在历代各时期的标注也很准确,见图4-2

图片

谭图第二册·  谭图第二册·西汉  谭图第二册·东汉

谭图第三册·三国魏  谭图第三册·西晋  谭图第四册·北魏
39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谭图第五册·   谭图第 五册·唐  谭图第六册·北宋谭图第六册·   谭图第七册·   谭图第七册·

谭图第八册· 《大清帝国全图》1908 《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    4-2 地图标注的鄠县
    清朝县衙官印、民国县政府大印,以及19496月至19554月人民政府使用的公章也较清晰,详见第三章第一节(3-7)
   
因此,从西汉置县到1964年,全国、地方都使用了字。新中国建立之初,出于广大工农兵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进行汉字简化,同时波及到地名专用字。国务院1964910日国内字第403号文件批准,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从那以后,户县之名一直沿用至今,仅有五十二年。

                                                         
参见顾天行《更改生僻地名用字有利于人民》,载《文字改革》1958年第17期。

40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今天,户县要撤县设区,市辖区专名面临选择用字的十字路口。字使人联想到成语飞扬践扈,且有扈氏是先秦部落而非政区,可不予考虑。鄠县使用了两千年,户县才使用五十二年,两字相较,高下昭然若揭。
   
当初将作为生僻字处理而改成了,方便了广大民众,具有积极意义;如今已迈进信息化时代,电脑普及,作为县名专名的字之使命业已完成,已是规范的较常用汉字,且13画的笔画也不算多。故我们课题组主张顺应户县民意,趁此撤县改区的东风,恢复使用字。

    第三节  关于字的五问五答


   
也许,有人有这担心、有人有那顾虑,今作五问、五答,如下:
   
疑问一:恢复文革前的旧名,担心是否合适?
   
答曰:六十年代更改地名用字,陕西是弄潮儿,现在仍可走在时代的前列。当初各省被改的有些县名,如今在谋求逐渐恢复原名。如解放初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简化字,将统一规范为字,

图片

澄江县恢复县名用字调研座谈会

成了异体字。但是,云南省有澂江县,不要说元代以来一直使用着字,就是简化字表公布之后仍一直在使用字,而国家规范的县名却是澄江县”(见历年《行政区划简册》),有时当地甚至混用,带来不便。如今,已成为常用字。为此,当地县政府、干部、群众要求把县名规范为旧的字,该字有山、有水、也有文化,符合该县县境拥有帽天山、抚仙湖、进士村的实际。
   
无独有偶,江西是文革前更改县名专用字数量仅次于陕西的省份,1957年将鄱阳县改为波阳县、新淦县改为新干县、新喻县为新余县、大庾县改为大余县、虔南县改为全南县、雩都县改为于都县、寻邬县改为寻乌县等。就原波阳县而言,县名已更改,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并未改名,造成名不副实的局面。2002年,波阳县政府要求恢复原县名鄱阳,列出了申请恢复旧名的六项理由:当年鄱阳县波阳县的理由已不复存在;有利于历史和文化的延续;③有利于挖掘出原县名所蕴含的巨大无形资产;有利于增强百万人民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国家级贫困县尽快脱贫,走上健全快速的发展之路;

41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⑥有利于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31217日民政部批复,同意将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2004430日,当地举行了隆重的复名授印揭牌仪式。
    1964
鄠县改为户县前夕,有人主张不仅陕西的鄠县”“盩厔”“鄜县等要改,非陕西的盱眙xū y픓sh蔓chēn也要改,幸亏,江苏盱眙、安徽歙县、湖南郴县都没有改,得以保留至今。因此,在一定条件之下恢复老旧县名完全是允许的、可行的。户县撤县设区、若恢复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字,是继承传统文化,实为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可为、能为且值得为,虽非首功,也将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地名发展史上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疑问二:生僻字笔画多,是否难读、难写、难认?
   
答曰:字已非生僻字,属于规范的通用汉字,虽然笔画有十三画,但在常用汉字里笔画数大约居中。如fāng字只有六画,认识吗?今四川有什邡市。也不是常用字,若不是深圳出了大名,原先认识它的人也不多。如果广东没有那么多打工机会,东莞guǎn照样不认识。假如陕西字不用做地名,与jiá字一样也是陌生字,所以常用字、生僻字是相对而言的。
   
lěi、芗xiāng、芮ruì、郏jiá、盱、眙、岢、郓 yùn、罘、朐、秭、阆làng、埇 yǒng、珙gǒng、郫、郯tán、郸dān、亳、邕yōng、勐měng,笔画都在十画及其以下,好认么?它们对应的政区,分别为耒阳市湖南省、芗城区福建省、芮城县山西省、郏县河南省、盱眙县江苏省、岢岚县山西省、郓城县山东省、芝罘区山东省、临朐县山东省、秭归县湖北省、阆中市四川省、埇桥区安徽省、珙县四川省、郫县四川省、郯城县山东省、郸城县河南省、亳州市安徽省、邕宁区广西、勐腊县云南省、勐海县云南省。十一画、十二画的地名用字,有硚qiáo、鄄juàn、郾yǎn、猇xiāo、渑miǎn、猗、犍qián、溆、滁chú、婺,恐怕也不是那么好认的吧,对应的政区分别是硚口区湖北省、鄄城县山东省、郾城区河南省、猇亭区湖北省、渑池县河南省、临猗县山西省、犍为县四川省、溆浦县湖南省、滁州市安徽省、婺城区浙江省。至于十三画及其以上的政区地名用字,有鄢yān、鄞yín、睢suī、碚bèi、綦、潍wéi 、谯qiáo、鄯shàn、蔺lìn、蕲、儋dān、歙shè、濉suī、隰、藁gǎo、濮、黟、瀍chán、醴、衢、灞,也不大好认,有些字的难度并不在之下,最多的有24(与户县同属西安市的,就有灞桥区的”)。它们对应的政区,详见下表:

新编《户县志》第1004页。三秦出版社,201312月。
42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4——5:较为难认的的(?)政区地名用字

   
疑问三:电脑字库的字体显示,是否有技术性障碍?
   
答曰:如今已迈入信息化时代,难题正在逐步被破解,不必担忧,字的各种字体都有,如:
43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 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1宋体:鄠
2 隶书:鄠

3 楷体:鄠

4 黑体:鄠

5 仿宋体:鄠


   
疑问四:作为市辖区专名,字组词是否存在困难?
   
答曰:我们课题组是不可以随意组词的,寻觅到的词组必须有历史文献依据才行。在清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里,字除鄠县之外,最常见的有鄠邑鄠城两个词。
    “
鄠邑之名,屡见于史籍。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京兆府:鄠县本夏之扈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地理志》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扈,至秦改为鄠邑。汉属右扶风。自后魏属京兆。后遂因之。雍正《陕西通志》卷三鄠扈:秦改鄠邑,故鄠城,在县北二里。正因为如此,鄠邑在历史上已成为鄠县的别称,下面以宋、元、明、清四朝略举数例。北宋天圣八年(1030)《大宋京兆府鄠县逍遥栖禅寺新修水磨记》:长安鄠邑有逍遥精舍焉,即后秦三藏法师什公译经之地也”(今庋guǐ 藏于草堂寺碑廊)。户县西北余姚村严氏祖茔碑记,有北宋宣和六年(1124)“卜居鄠邑之北,名曰余姚村之记载(4-3)。宋杨时编《二程粹言》卷上:明道在鄠邑,政声流闻当路,欲荐之朝。元蒲道源撰《闲居丛稿》卷十四《清辉堂记》:清辉堂者,张氏别墅之燕处,而大参左山商公之所书也,维张氏之先世居长安之鄠邑,自其显考府君为典领陕西河渡官,始得邑人。明宗室朱诚泳撰《小鸣稿》卷二《寿李封君绣衣》: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慈溪还小试,吏隠聊周旋。明崇祯《新建安善团碑记》:夫自流寇焱起,鄠邑被其蹂躏者数四,于是居民共愤。雍正《陕西通志》卷九十三《艺文》收录王心敬《与张岫xiù庵邑侯书》:鄠邑河渠,虽不及盩厔之多,而水可取用处亦复不少。清仇兆鳌为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锦里春光空烂慢,瑶墀chí侍臣已冥寞;潇湘水国傍鼋yuán鼍tuó,鄠杜秋天失鵰diāoè诗句所作详注:鄠、杜,属長安,鄠邑、杜陵也。李颙yóng《二曲集》卷十九《母教》:贤哉!鄠邑王母李夫人之教子,世之须眉丈夫号称善教者有所弗若也
44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 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4-3 北宋文献中的鄠邑
   
户县及西安府、陕西省的地方志,也屡记载鄂邑之名。康熙《鄠县志》康如琏撰,康熙二十一年刻本卷首《凡例》:鄠邑值变革之后,岁远年湮,人物真赝易混;卷七《图》:如琏曰:鄠邑夙号醇朴,缙绅爱鼎,学士守规,犹有先王遗风焉。雍正《鄠县重修续志》鲁一佐纂修,雍正刻增修本卷五:捐立鄠邑城中社仓碑。乾隆《鄠县新志》汪以诚修,乾隆四十二年刻本卷一《地理第一》:鄠邑上应天文,特微辰耳;卷六《选举七》:鄠邑之士与选举者,宋以前不可知矣。乾隆《西安府志》舒其绅修,乾隆刊本卷第三十九:鄠邑诸生赵日升,要与升同被贼掠绐dài。乾隆《咸阳县志》卷十《官师》:陶蔚 江南宝应县贡士,善断事,娴诗文书画,署鄠邑。嘉庆《长安县志》张聡cōng贤修,民国二十五年重印本卷三十四:冉居敬妻李氏,年二十一夫亡,苦节五十七年,鄠邑王心敬以诗美之”。道光二十三年重刻张载全书,鄠县儒生梁瀚作序,自署鄠邑后学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二百十四。光绪《鄠县乡土志》卷下《物产门》:鄠邑民俗简陋,耕穑之外别无所长。民国《鄠县县志》段光世撰,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卷一王文铎《重修马王庙碑》:余奉简命,莅任斯营,见夫两厂坐落长安,界联三县,鄠邑有涝水润其渠,咸阳有渭河沾其泽……。民国《盩厔县志》卷六《人物》朱应元小传中称:同治元年,花门肆虐,应元率团堵御,至鄠邑王守村,贼蜂拥而来,应元冲锋陷阵,力不少屈。今选四例,列表4-6说明如下。

指的是县丞。
45


《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 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图片

 4-6 清代民国地方志记载的鄠邑康熙《鄠县志》卷七     雍正《鄠县重修续志》卷五

乾隆《鄠县新志》卷六   民国《鄠县县志》卷一
   
甚至户县的民间文书,也经常使用鄠邑一词。明万历《龙台观建修记》:佛之广大灵感,有自来矣,今能感动我鄠邑一方善士共六十余人今存大王镇龙台坊。清顺治《周王季陵碑》:文王,为□□□迁丰,距其西则今鄠邑也现立于玉蝉乡陂头村
46


《关于西安市设立 “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清乾隆《创建连氏祠堂碑记》:吾连氏,迁居鄠邑,迄今历十一世,子孙蕃衍原立于石井乡柿园村连氏宗祠内,今存于某村名家中。清光绪年间,县城一间商铺叫古槐堂记,执照上的地名是鄠邑。参见图4-4
   
因此,今天趁着户县撤县设区的东风,将新设的市辖区专名取名为鄠邑完全是具有充分依据的。


   
·龙台观建修记   ·周王季陵碑
   
·创建连氏祠堂碑记   ·古槐堂记

图片

4-4 民间文书中的鄠邑

                          (以上碑版原物,今均庋guǐ藏于户县)
                                               
石长有编《清代地方私帖图录》第660页。中国钱币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47《关于西安市设立鄠邑区的市辖区专名论证报告》
    “
鄠城之名,亦屡见于史籍。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京兆府:鄠县鄠城,在县北二里,夏之扈国也。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鄠县:自汉至隋,皆于鄠城置县,即今县北二里故鄠城是也。其城周四里,颓垣尚在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八《王儒墓志铭》:元季兵起,继容、继先由秦岭东行出关避兵,而继祖携妻子渡渭入鄠,匿居终南山中;至明兴,始徙鄠城北街,故子孙遂世世居鄠焉。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五十三:张宗盂,字泗源,山西定襄人,进士,投鄠县令,未莅任,寇薄城下;宗孟闻警,兼程而进,至则四门皆土野服,从间道登陴,鼓励守者,贼宵遁,乃治鄠城,四隅建敌楼,重茸四门。甚至县北大王镇凿齿村的阎氏家谱,也记载了鄠城之名。因此从学理上衡量,如果将户县改置为西安市的鄠城区,也是说得通的。


   
疑问五:农民画是户县一大特色,今后市辖区专名不再使用字之后,是否会造成非物质文化方面的工作不便?
   
答曰:确实存在,但完全可以主动扭转过来,详见第五章第四节。

4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