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荡荡马路 || 异域风情的虎丘路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2-02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农历虎年第二天

一起荡荡虎丘路

图片

虎丘路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南起北京东路,北至苏州路,全长334米,宽度为11.5米-15.4米。

图片

虎丘路,1860年代初,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此路,1865年命名为上圆明园路。1874年,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募集社会资金,在上圆明园路(今虎丘路)5号建了一座会所,内设图书馆、博物院和演讲厅。其中,博物院也称为“上海博物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曾经是远东地区中国标本和文物收藏最富、影响最大、功能最全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为了表彰它的贡献,1886年,当局将上圆明园路改名为博物院路。1943年又改名虎丘路。


虎丘路上的历史建筑

亚洲文会大楼

图片

亚洲文会大厦坐落于虎丘路20号,初建于1874年。1931年,大楼拆屋重建,并于1932年冬天竣工落成,门牌号也由原来的5号改为了20号。

图片

整幢楼系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阳台和铁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图案进行装饰,最特别的是设计了八卦窗,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

图片

2007年,亚洲文会大楼变身为上海外滩美术馆,成为一个艺术推广与交流的国际平台。

图片

广学会大楼

图片

广学会大楼位于虎丘路128号,由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1932年3月竣工,占地面积613平方米,建筑面积4089平方米。大楼共有九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

图片

广学会大楼与浸信会大楼在平面上贯通,是两幢连体姐妹楼。浸信会大楼坐西朝东,广学会大楼则坐东朝西,两幢楼成“U”形完全连接,只是出入口的位置分别设在虎丘路和圆明园路上。

图片

虎丘公寓

图片

虎丘路146号虎丘公寓原名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1919年由国际基督教青年协会集资兴建,1920年竣工,1924年又扩充改建。大楼坐西朝东,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设计时原为办公及住房两用建筑,现为合用式公寓。

图片

大楼入口立面内凹对称,临街大门置一对古典的塔司干柱式,有硬木框方玻璃方格门。

图片

进门为穿堂,竖爱奥尼克组柱,花砖地坪,中为磨石子踏步扶梯,铸铁几何形直棂式栏杆。公寓每层有单间至四间套房供住户租用,内部设施参照当时美国普通公寓要求,水泵、水汀、锅炉等设备一应俱全。

图片

光陆大楼

光陆大楼位于虎丘路146号,于1928年落成,主要部分高8层,部分区域高6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扇形,转角处为直线和弧线相交的尖角,4层处勒腰线,顶层设檐角,顶部设有一座塔楼,建筑整体为装饰艺术风格。

图片

大楼底下两层为光陆大戏院,上层为办公用房和公寓,当时这种“巴黎式”的室内布局安排,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十分少见,这也是上海第一座将戏院设置在大楼内的建筑。

图片

光路大戏院以播放英美电影为主,同时经常上演一些西方歌舞剧,为派拉蒙电影在沪上的首轮影院。

图片

一条窄窄的虎丘路

似乎很快就能逛到头

但你若走进这些建筑,细看每一件艺术品

或许就要逛上一天了

图片

走在虎丘路上,两旁都是老建筑。

图片

外滩美术馆工作室。

图片

虎丘路65号,新式里弄石库门。

图片

虎丘路81弄,虎丘小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里弄人家。

图片

图片

虎丘路北至南苏州路结束。


拾遗

阿哈龙犹太会堂

虎丘路40号原是一座异国风情浓郁的建筑,它就是阿哈龙犹太会堂。

图片

当年上海大名鼎鼎的冒险家哈同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请公和洋行威尔逊建筑师设计建成,1931年竣工后捐赠给犹太人社团。阿哈龙犹太会堂的建筑立面为现代主义风格,屋顶为钢结构穹顶。当年是旅居上海的犹太人重要的活动场所。遗憾的是,这幢建筑在1986年被拆除。

来源:影像上海、黄浦最上海、走大街串小巷等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