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试的“5要5不要”,你拿捏住了吗?

 ldtsg1957 2022-02-02

面试备战正酣

仍有许多小伙伴徘徊在

基本打法阶段

还尚未形成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好的面试内核要义

你需要了解一下!

01

要“知其然” 不要“想当然”

很多面试岗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考察要求,备考人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对于结构化、小组讨论等不同类型的不同要求,还有综合分析、人际交往等不同题目类型,甚至是小众题型或创新题型,都要做到“有数更有术”,不能寄期望于“即兴发挥”。

同时,题干考点的理论背景也是知识点,如果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能答出“所以然”的内容,就能产生“一言既出,对手难追”的化学作用。

在面试准备初期,了解面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很有必要。推荐半月谈APP里新上线的《面试思维30讲》,课程随课赠送纸质讲义一本,内含各类主流面试题型思维导图,帮你掌握面试理论基础。

△《面试思维30讲》纸质讲义

02

要“接地气” 不要“市井气”

宏大叙事的理论型题目需要思辨的表达,虽然不能“掉书袋”,但是“心中无数”自然应对不了的。然而实战类题目,侧重考察的是“办法”不是“想法”,凌空蹈虚不好,简单粗暴也不可取。

比 如

热点人物防疫干部的考题,“如果你是卢书记该怎么办?”。

很多考生在这种“两难”的题目中都会进行“取舍”,与那位卢书记不同的是,考生们都“取”的是原则,“舍”的是个人。其实,“有原则的不让”和“无原则的让”都是简单粗暴的处理。

如果受众换成地摊小贩、反映问题的群众呢?那么这样的“非此即彼”的论断就显出其单线条的弊端了,一刀切的背后其实是深层次的懒政思维。

接地气是用柔性执法的手段直抵人心,而不是推搡之间的身份割裂和疏远备考人如果不能切换更多视角去读取,那么最后也只会被被题目困扰。

03

要“表达” 不要“表演”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恨不得报个口才班和表演训练班,认为这样的外化形式能够解救内向社恐的自己。还有的考生为了逆袭而出奇,非但不能打动考官,还差点扰乱了考场秩序。

公考的考场,从来不是秀场,更不是片场。考生是来“表现自我”,不是来“表演人设”。考官作为资历阅历达人,鉴赏力、辨识力的水准不是几个“花拳绣腿”的把式就能糊弄的。

尤其是现场模拟题。模拟的是以题干中人物的视角来“说课”,不是全方位的“讲课”。有的考生进入角色就开始“演绎”,强行秀了一波“无实物表演”。

其实,模拟是为了避免单一表达的枯燥、不立体,而不是让考生把公考当艺考。对“身份认同”的最大尊重,应该是你带着答题的视角去阐述符合身份的语言,而不是演绎形象而没有内容。

这样的重“形式”而轻“内容”,不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么?

04

要“书卷气” 不要“书生气”

笔力,是公考人的必备技能,也是履职需要,在成为公职人员后,办文、办会、办事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能进面试进而能上岸的考生们,自然都是学识有加、文笔不差的。

Question:

但在面试考场,如何让考官“看见”呢?

请记得要“解读”不要“解释”;要“显示”不要“显摆”;要“侃侃而谈”,不要“滔滔不绝”。要的是分寸感,不是优越感。

谈吐优雅、气质儒雅是书卷气韵,更重要的是答题中能够将“纸上得来”转化为“躬行实践”,能落地、能落细。

反观书生式的挥斥方遒,坐而论道,只会办文而不会办事。这其中一字之差,云泥之别,你品、你细品。

作为有学识的考生,更要好好牢记“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经常自勉。

05

要“多想一点” 不要“想多一点”

面对应急处置题型,很多同学就开启“面面俱到”的答题模式,尽量涉及全面,以示自己思虑周全,但容易产生“流水账”式答题,这样的题目想答出亮点也属实不易。

比如,化工爆炸、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危急情况出现在题目中,如果考生还停留在“解题”而不是“解困”,那么只能是罗列想法,而不是稳控局面。

好的面试人应该是能把题目答出空间感和层次感的,拿捏好轻重缓急、顾及好前瞻后续,用语言给考官呈现一种“画面感”和逻辑线,而不是播报工具人。

预置抢险力量、研判次生灾害风险、舆情管控,不光要“想群众之所想”,还得体现“想群众之未想”。可以适当“脑补”,不能过度“臆想”,才能体现真的思考力。

“多想一点”要求质也求量。不能因为答题没话说,所以“想多一点”。

最后,虽然多数面试都安排在了春节后,建议大家春节也不要太放飞自我,进面的同学,可以找老师线上1V1辅导一下,能够更快梳理好自己的长短板,对症下药,精确提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