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家耿·古镇的大桥——融光桥

 新用户24030ygV 2022-02-02

    是的,金柯桥古镇在古时被称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古镇的融光桥不仅连通了古镇的运河两岸,而且它也见证了柯桥古镇发展的历史,在过去百舸争流,千帆齐发的这种盛景。

    文化,是柯桥古镇的根;

    柯水,是柯桥古镇的魂;

    大桥,是柯桥古镇的情。

  古镇人,坚守着自己的“根”、“魂”和“情”,侠骨柔情,独自躬行。今天,它已被再次激活,释放着新的魅力,默默地等待着你……

    “融光桥,桥洞圆,圆像镜,镜照四乡八邻;兜率宫,宫顶佛,佛如光,光射山阴会稽。这首古老的民谣,道出了柯桥古镇的独特韵味。

    古镇区域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街随河走,河随街流;沿河建屋,枕水而居。水是柯桥古镇的“命脉”和“灵魂”。

    柯桥古镇三桥四水,河多,桥也多。“百舸千舟摇摇摇,一河两岸桥桥桥。”

    在古城,桥是路的延伸,路是桥的延续。融光桥、柯桥、寺桥、公济桥、红木桥、永跃桥(新桥)、永丰桥(日晖桥)、引凤桥、平梁桥(竺家桥)、永福桥、得胜桥(浪桥)、万安桥(绝倭桥)、太平桥……各式各样的石桥,不胜枚举。

    柯桥古镇的古桥,形态优美,坚实、灵巧、实用、美观。每一座古桥,都是一道风景,给古镇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每一个桥名,都有它特有的内涵,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当然,最有名的要数那“融光桥”。融光桥地处古镇最热闹的地方,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特,全长23.70米,宽4.70米,7.00米,孔净跨9.80米。

    融光桥南北两桥台用条石错缝叠砌而成,桥拱券以七横六联并列分节砌筑而成。金刚墙上置有吸水兽头长系石,券顶嵌深雕盘龙图案龙门石三块,雕刻精美。融光桥南侧拱券下有较宽的石板通道,是供背纤的纤夫通行的纤道,因此融光桥可以称之为古代立交桥。融光桥巍峨挺拔,砌石厚重,古朴大气,造型优美,拱跨度较大,是古越国石拱桥的典范,为柯桥古镇增添了无限灵气。浙东大运河流经融光桥,想当年有多少仁人志士,多少绍兴老酒茶叶,乘载航船通过融光桥走向全国各地。

    南宋初古越国城(绍兴)建都时,直至到都城搬迁到杭城,凭那时南宋的繁华昌盛的光阴景象,在东西向运河的关键点过道上,一派川流不息的繁荣景象是不可想象的。到后来的清皇朝,从康熙大帝到乾隆皇帝,两个人6次(康熙)+20多次(乾隆)的下江南,好多次都路经古镇的这座融光桥。当时古镇乃至整个古越国的水路是十分繁忙的,比现在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忙,有过之而不及。

    你看,在融光桥、柯桥、永丰桥为中心的“三桥四水“的古镇核心区域,《康熙南巡到柯桥》的实况场景展现正在进行。

    龙船--康熙皇帝乘坐的大船船队,过太平桥后,平行于岸边的古纤道,沿运河东向行驶,一路山水风光迤逦。只见康熙大帝站立船头,远远望去,但见清波翠绿中,蓝天白云华盖,金黄色的“龙船”如殿宇般巍峨,康熙站立于华盖下,周围簇拥着众多身着黄马褂的宫廷侍卫,戒备森严。

    此地周边田野阡陌,耕牛犁地,舟船渡人,麦垄桑园,水村渔舍,远近掩映,一派和谐宜人风光。渐近柯桥古镇,由镇西入瓮城,只见城楼东西两侧有“柯桥镇”三个大字。沿运河进入柯桥地界,江南水乡的特有风光淋漓尽致地展现。只见舟楫穿梭,桥上人来人往,街市摩肩接踵,岸上客商与小船互动交易,酒肆米行林立。画卷中人群最绸密之处,便是在城隍庙戏台前。看戏市民的目光从桥、船上、岸边向戏台聚焦,各色观众神态迥异,粗略估算不下700人。

镇中水网四通八达,古镇尽显繁华,街市、古塔、柯山、鉴水、望海亭、镇东阁……等景点数不胜数,好一个繁华城镇。百官民众跪迎两岸,仪仗威肃。

行至融光桥下的三桥四水处,康熙大帝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挥手豪迈地手书“天下第一镇”五个遒劲大字(慈善拍卖义卖),这可是康熙大帝南巡时留下的笔墨啊!众人欢喜雀跃,奔走相告……

当然,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康熙南巡图》中,确实是--最富有史料意义的是画卷上沿赫然有“柯桥镇”三个大字。

这是康熙南巡图中唯一标注的一个镇,折射出当时的柯桥镇在康熙、在画师的眼中的繁华与分量。康熙南巡到柯桥的实地场景展现结束后,康熙大帝庞大龙船船队一行人,就停留在古镇与民同乐,当晚安寝在柯桥古镇。

是的,史料证实,柯桥古镇也成为唯一的一个康熙皇帝经停过的江南水乡古镇。这使家乡人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一直来世代相传津津乐道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柯桥是康熙时期的“天下第一镇”。

当然,也是当今天下第一镇。在柯桥古镇的历史文化街区中,不但每天有二次实况场景展现《康熙南巡到柯桥》的游客打卡点,还专门开辟《康熙南巡图》展览处。

    通过现代科技,规划VR体验馆,让画中的人、畜、舟船等“活”起来,游客通过3D立体影像感受康熙时期柯桥古镇的繁华景象。使古时的柯桥古镇活起来了。

南来北往百舸千舟的往来,都要经过这座融光桥。你看在桥下面还有纤道(运河上的阮社太平桥,古城东边的高桥……等十多座桥都是一样的),无限地延伸在运河边上,纤夫拉船前进的景象是最能吸引眼球的。装满货物的舟船,尤其是向上流逆水行驶时,是很艰难的。此时,在纤道上的纤夫就发挥了作用。他们弯腰向前,以力抜千斤之力,齐心协力,哼唱着纤夫歌,赤裸的上身肌肉隆达,粗大的腿脚青筋暴突,步伐坚实地一步步向前迈进,拖着船前行。

    对此,乡镇的孩子们最喜欢啦,看着纤夫用熟练而技巧的运作,演绎着运河上的一景。

古镇大桥(触光桥)的运河畔,传出了一段清悠婉转的曲调,河边@章秀文校友等几位越剧票友,每天清早,就会在这里品茶,练嗓子,切磋技艺。

清纯悠扬婉转清丽的古越国越剧,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通过圆洞桥体下水涛声共鸣荡漾,给春日里的柯桥古镇,增添了一份清雅神韵。

整个古镇像一幅摊开的水墨画,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水榭。

    桥上、身边全是来来往往的人,看上去这个古镇就是很繁华的。有了轻纺城,经济相当发达,人口也比较多。看一看周边的古建筑,大都显得比较古老,亭台楼阁,水榭,码头都保护得比较好。

现在手指所在的点是江南运河越东段柯桥段大桥顶端,就在这个点上,这个运河畔的纤道故道其实是穿过这一点的,也就是穿过大桥、穿过古镇的。于是有东官塘,西官塘的说法。

在大桥东西方延伸的纤道,主要是西晋的时候修建的,至今还可以使用,游客也可以体验,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新兴产业了。运河和边上支流的河道上,小划船,乌篷船很多,水上交通至今还很发达。船码头很多,几十米就会有一个码头,有的码头还比较大。江南水乡顺水而居,码头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从古越国吴越时代开始,南来北往的物质运输,汉唐以后往朝延漕运粮食,到了清朝末期,到民国期间的时候,粮食不再向朝廷供应了以后,这条运河古道对接了上海。

    是的,此时,上海发展起来了。此时,上海方向主要是经营丝绸。那时,“日出华舍万丈绸”,大都卖到上海去了。

柯桥古镇周边,尤其是华舍古镇区域,丝绸是非常有名的,通过运河水道穿越钱塘江到上海,出口东南亚,欧美。当然还有运河东向的宁波港,越州东的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子开始的。

    是的,这个大桥(融光桥)下的运河,以调水功能到漕运功能,到南宋至明末华舍桑蚕缫丝业兴起,整个运河又承担起物资聚集,经济交流和商旅往返,乃至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功能,成为江南古越国的黄金水道。自南宋至明朝绍兴府,即有漕船170艘,每年运京的漕米70多万石,丝绵700多万两,纱绫7千多匹……

是的,这座大桥-融光桥,是古镇乃至运河上最有名的桥,它确实有千年历史了。

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桥上还是有点滑的。但不会影响行走,因为桥面石上有很多人为的坑坑洼洼,这可是为了防滑的,看上去很有历史的年代感了。我们还看到了非常清晰,整齐的车辙印,原来这个是方便车辆上下桥来往的,有平行两条很清楚的车辙印。

    这座桥非常高,甚至在半途上的桥埻上建有一户人家,据说是柯中才子丹尼斯校友的夏姓外婆家,说起来他的一个舅老爷曾经是我柯中当老师时的学生。那时,他是个不听话的“儇爹-刺头”,喜好与人对着干。再往上走,桥真的高,比一般的桥高出一倍,正是柯桥“大桥”啊!主要是为了方便船只通过,石桥桥拱修筑得十分高大。

站在高高的桥顶上,视野特别宽广,古镇里的房屋顶部在我们之下,整个古镇老街纵横交错地在我们的眼皮之下延伸,看上去不是很有规则,但房顶都是统一古朴的,又让人觉得整个古镇与山水色,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画面,一派古时候旧时光的样子,漂亮极了。

    这是一个活着的运河古镇啊!如果是晚上,以高高的大桥顶上向周围眺望,望望灯火阑珊的古镇,正是“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的景象啊!对,这座桥应该是柯桥古镇的一个见证。古镇古街,古埠古桥,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特色。那么这座桥为什么要建得特别高呢?当然主要是为了使这条运河上的大船能顺利通过。尤其是大船运蚕丝,蚕丝重量比较轻,体积比较庞大,也高高的高出河岸,因此需要有一定高度的桥才能通航。

所以柯桥古镇周边运河上的桥,都比别的水乡造的桥要显得特别高一些,古镇西边的太平桥和东首到古越国城里头去的高桥,都是如此。前面叙说的,康熙下江南,到柯桥古镇,乘座的大船不用落帆,就说明了这点这座融光桥修建的特别讲究,桥顶扶拦石做成了座椅,既能护卫行人,又可以在上面坐下小憩一会儿,设计的很有人性化。至今,这座桥的桥洞底下还可以走纤道。

是的,柯桥古镇是座浮在水上的古老城镇,水是古镇之魂,水如人体的血管那样布满了古镇的街街巷巷,甚至在家门口。古镇人近水而居,枕河是家,江河川流不息,记录着古镇的过去和现在。

    有水必有桥,桥是通途,也是古镇人的风骨,便利了交通,是古城水乡的一道风景:桥如彩虹入河中,与水相映圆月同。乌篷穿过如飞梭,织成飘带八方通!

江河之水,造就了桥,桥之两岸,成了河沿,演变成地名。河在桥在,两岸的河沿也在,是柯桥古镇中的一道奇特的风景。河沿居民枕河而居,门口是河,淘米洗菜都靠河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站在桥上,欣赏着江南水乡之景,舟揖在桥下穿过,被分开的河水拍着岸边的石坎,“啪啪”的声音分外悦耳。

到了夏天,夕阳西沉,人们搬来了矮桌、矮凳,摆上饭菜,喝点小酒,听听“大头天话”,悠哉悠哉地哼几句绍兴大班,不亦乐乎!饭后,搬来竹榻椅,摆在河岸边,躺卧着身子,吹着河风,摇着蒲扇,唱上一段莲花落,呷一口茶,劳作一天的疲劳荡然无存。悠者乐也,这座江南的千年古镇,散发袅袅灵气,真是一座风水宝城,宜居福地。

    融光桥两岸建有许多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的房屋,开有许多商铺,是古镇最繁华的地方。有许多电影人、画家、摄影师时常驻足在此撷景和釆风写生。许多游客游览后也流连忘返。融光桥上藤蔓悬挂,郁郁葱葱,茂盛的藤蔓根糸深厚的人文底蕴,灵巧的枝条伸展多彩的水乡风貌。

凭栏远眺,远处乌篷,在欸乃声中悠悠划来。船上游客,瞄着两岸屋檐下的鱼干、腊肉、酱鸭、香肠,不停地摁着快门,口中念念有词,直播着抖音。偶尔,热情的船老大,会请你喝一碗自备的老酒,嚼几颗茴香豆。一边热情地用“绍普”介绍着沿河的风景和名人故居,一边手脚并用,载着游客漫漫前行。

    江南水乡的淡雅灵秀,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船上游客无论来自那里,都难以忘却这份自在和惬意!

今宇宙飞旅“浙东唐诗之路”文旅队有幸捷足先登,亲眼目睹古镇风貌。柯桥古镇,古镇的大桥--融光桥,成百上千,千姿百态的桥,深藏闺阁人不识,就其特色石桥、水乡风光、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而言,必将是在江南名镇中无出其右的。

有诗为证:《七绝·桥头观景》

    翻轩雨廊骑桥上,乌篷船儿竞划趟。

    毡帽沿额思路面,青石板路铺河床。

{注:摘自《巡航海空》中华田园城-越游(4803~4827)章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