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常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你或许想不到

 老黑狗 2022-02-02

如今盗墓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先不提盗墓这件事本身就属于“三观不正”的行列,我们光是看这些作品也可以发现,作者会描写各种机关,描写各种灵异事件,描写各种珍宝,却不会花大功夫去描写那些可怜的,地位等同于陪葬器物的陪葬者。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的是,人殉是一种不论我们如何避免谈及,却无法抹去的历史“糟粕”,这种糟粕却存在了四千多年,甚至更久。

人殉说白了,就是用活人殉葬,当生产资料开始有剩余,部落中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奴隶主阶层开始壮大,人殉就随之出现。在奴隶社会当中,奴隶的地位跟一头牛、一只羊、一匹马的地位相同,甚至还不如这些牲畜,因此在奴隶主去世后,这些隶属于奴隶主的“物品”也会被一同关进墓室进行“安睡”。

我国的奴隶制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到了禹建立夏朝后,奴隶制社会也正式诞生,一直到秦一统六国开创封建社会后,奴隶制社会才宣告灭亡。

但问题是奴隶制社会虽然被封建制社会所取代,人殉这种残忍的事情却依旧存在,如今始终未曾被打开的秦皇陵中,据说就有无数的陪葬者;而历史上那些比较有名的,所谓的“千古一帝”,大多数也都如秦始皇这般要求人殉。

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创始人墨子曾经说过,一般的天子去世后,陪葬者会高达数百人,就算再少也有几十人;而将军大夫级别同样拥有要求活人殉葬的权利,多的话就是十几个、几十个,少的话也有好几个。

朱元璋大家都熟,各种自媒体号的常客,笔者都写过很多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按理来说朱元璋作为乞丐发家之人,应当更能体谅、理解其他人;但事实恰恰相反,老朱多疑嗜杀不说,在人殉方面也毫不手软,他去世后陪葬妃嫔高达46位。

明朝衰落的转折点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任用奸佞,好大喜功非要御驾亲征,结果却是葬送了大明朝大半朝臣,自己也落得个被俘下场,为了自保甚至替瓦剌敲开大明朝的城门。但哪怕朱祁镇如此无能,如今还是有不少人替他“洗白”,原因就在于他废除了人殉制度,从此以后不允许再采用人殉。

只不过到了清朝,这人殉制度又开始死灰复燃,顺治帝死后殉葬妃嫔高达三十多人,还特地一起出殡来显示葬礼浩大;幸好康熙帝还算是个拎得清的,对这种行为非常抵触,再次废除了殉葬制度。

看了这么多关于殉葬的例子,有人估计想问,那么活人在墓穴中殉葬,能够活多久呢?一般来说没得活。那些当皇帝的又不傻,他们难道会以为下令陪葬的那些人真的想跟自己一起死吗?肯定不愿意啊,因此如果将活人送入墓穴,保不准他们自知死路一条,会含怨破坏墓室,所以殉葬者大多数都是先直接赐死,再一同下葬。

当然,活人关进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比如说清代的袁枚在《子不语》中就写了一段关于人殉的故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钉身于墙。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为了不让这些殉葬者乱来,所以直接钉在了墙上,何其残忍。

像是这种被活着送入墓室的,根据墓室大小以及殉葬人数的不同,存活时间其实并不相同;如果取一般数值,比如说20来个人左右,那么墓室内的氧气够他们存活3天左右;而如果有五六十人以上,只一天的时间他们就会窒息而亡。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想点醒一下很多现在的小姑娘,看了一些古装剧以及古装小说,就成天幻想着“穿越”,觉得古代哪里都好,如果能嫁给个古代帝王最好了;但不提“伴君如伴虎”,光是殉葬这件事我相信就没几个人能接受,建议大家还是多看看史书,在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时候,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