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茉莉观察 2022-02-02 08:45 
曹操杀了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的回复成千古名言
如果要分析曹操杀杨修的原因,那首先就要分析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杨修是一位才华横溢、天性骄傲的人,在与人处事方面,他常常因为心直口快说出一些让别人难堪的话,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曹操原本是非常看好杨修的,因为杨修十分聪明,能与自己心意相通。不过后来曹操发现,杨修是一个特别爱炫耀自己聪明的人,总是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曹操对杨修的印象就开始变差。
 说到杨修让曹操感到最为生气的事情,那一定就是“鸡肋事件”了。当时的曹操和杨修在兵营一起吃饭,在吃到一个鸡肋时,曹操说了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话虽然是对着鸡肋说的,但实际上反映出了他在出兵与退兵之间的纠结。
如果出兵,那就有相应的风险要承担,也许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好处都没有。如果退兵,可当下的形势对自己是有利的,就这样退兵有些可惜。由此可见,即便是曹操这样的人,也会在做选择时犹豫不决。
杨修在听完曹操的这番话之后,便知道了曹操的内心是比较保守的,于是他就在没有向曹操禀报的情况下,直接下达了退兵的命令。无论在什么时代,越过上级做事一向都是非常不好的,更何况还是曹操这样的上级。
杨修除了猜测曹操的心思和越级下达命令以外,他还参与到了王位继承的斗争之中。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自己的两个儿子,便命令他们去出城为自己办事,但在此之前,曹操已经给城门守卫也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守卫不能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放行。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考验他们谁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可是曹操的想法又被杨修猜到了,于是他就给曹植出了主意,如果守卫不给自己放行,那就以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将守卫杀死即可,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曹丕没出城,但曹植出城了。
从表面上来看,是曹植自己成功出城,但同时也给曹操留下了心狠的印象。但后来曹操得知他是靠杨修给的主意出城之后,心中便对杨修产生了强烈的恨意,此人不除,日后必有大患,从那以后,曹操便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杀掉杨修。
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对于曹操到底是好是坏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即自负又自卑,内心有很多谋略但行事上却格外胆小。
曹操的成长经历比较坎坷,这些坎坷使得他的内心特别敏感。当他感到身边人的能力特别强时,便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会不会被动摇,同时,他特别讨厌别人去猜测他内心的想法。
尽管曹操在性格上的缺点比较多,但同时,曹操的才华和谋略也是非常厉害的,他不仅仅在政治上表现得如鱼得水,作起诗来也是别有一番意境,从曹操写的诗句中,就能明显感受到他其实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政治家。
虽然曹操内心的格局比较大,可他却是一个极度敏感又记仇的人。当杨修点明了他想在梦中杀人时,他就开始对杨修产生了敌对心理;当曾经的发小袁绍负了他时,他同样会下狠手。在曹操的世界里,他不允许别人负了自己,只能自己负了别人。
在曹操看来,杨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帮自己很多忙,可是他狂妄的性格实在是让人厌恶,日后一定要想办法除掉才行。而杨修不但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触犯到了曹操的底线,反而还变本加厉的越级行事,这样的人被曹操杀掉虽然很意外,但是很符合情理的。
在处死了杨修之后,曹操算是轻松了一些,但接下来要如何安抚杨修的家人就又让他感到烦躁,因为当时处死杨修的理由并没有那么的名正言顺,甚至还有几分牵强。
为了能安抚好杨修的父亲杨彪,曹操也是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的,他会先问问杨彪对于自己杀掉他儿子是怎么看待的,如果杨彪表现出不满的情绪,那自己就先发制人,直接将杨彪一同处死。
在见面之后,除了感觉杨彪有些瘦了以外,并没有其他激烈的反应,这让曹操很是意外,在曹操问起他为何变瘦的时候,杨彪讲了一句流传后世千百年的话:“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杨彪说自己难过并不是因为心疼孩子,而是自己没有像金日磾那样提前灭了这个不孝子。
历史上的金日磾是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父亲,他的儿子是皇帝身边的大臣,可是性格过于狂妄,经常冒犯到皇帝,为了防止儿子给家族带来不幸,他便下了狠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杨彪用金日磾来比喻自己,主要是为了告诉曹操自己完全没有憎恨他的意思,反而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杀了杨修。这一番话不仅让曹操完全放下了戒心自己也能免于一死!
杨修的下场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不仅经常去猜测曹操内心的想法,还参与到了王位继承的政治斗争中。这样一位天资聪颖又不安分地朝中大臣怎能让曹操放心,所以他被杀掉也是自作自受,甚至可以说像他这样过于骄傲自大的人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中,高智商的人都能轻松地脱颖而出,可如果情商太低,不懂得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低调做事,那即便脱颖而出了也照样会一败涂地。如果杨修懂得察言观色,收敛自己的性格那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