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专题:黄土勺状沟壑

 yg760 2022-02-03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可将“轻轻松松学地理”设为星标(或者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哦,看完如果能够给小轻松老师来个“”和“在看”那小轻松老师将会浑身充满力量,为大家奉送更多精彩的地理资讯和材料!

1、概念:黄土勺状沟壑是指外表呈勺状、掌状或分叉状且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上部或中部的永久性不连续沟谷。
2、形态特点:头大、身宽、尾细。
图片
3、分布: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边缘。
图片
4、形成:主要有三种作用——地下水侵蚀、重力崩塌、溯源侵蚀
黄土勺状沟壑集中分布区降水量少,以沙黄土和绵黄土为主,湿陷性强,植被覆盖率较低。勺状沟壑的形成与黄土潜穴(地下水侵蚀)和陷穴(重力崩塌)形成发育有关,尤其是沟头的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促进了勺沟的进一步发育。
(1)黄土暗穴是一种由于水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潜伏于地表以下、接近水平或有较小倾角的黄土洞穴,在地表以下有一定延伸长度;
(2)黄土陷穴是由于重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在地表可见的黄土洞穴。两种黄土洞穴类型紧密相关,黄土暗穴可以发育成为黄土陷穴,黄土暗穴在水力侵蚀作用下下切和侧蚀,上覆土体由于重力作用塌陷,导致黄土暗穴在地表可见,形成黄土陷穴。同时,陷穴除了单独存在的形式以外,还往往作为暗穴的出口及入口存在,控制着黄土洞穴的发育进程。如图:
图片
(3)黄土勺状沟壑的溯源侵蚀溯过程:由于降雨造成沟床的下切侵蚀,进一步形成跌水,跌水不断侵蚀沟头,导致沟头发生崩塌,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使沟头位置沿坡面方向往上游移动,从而沟道长度、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
图片
5、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
勺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西部及北部边缘,降雨持续时间短,在向下游侵蚀过程中,受到坡面阻力和雨水下渗的双重作用,对地表物质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物质在沟道中逐渐堆积,从而形成了独立于坡面上大下小的勺状沟壑。
试题: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勺状沟壑是指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空间形态呈勺子状的地貌形态(下图)。它是黄土高原西部及西北边缘广泛存在的一类沟,沟体从上到下逐渐变窄、变浅甚至消失于坡面,与其他沟谷没有明显的联系。据此完成9~11题。
图片
9.与勺状沟壑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A.气温   B.植被    C.土壤    D.降水
10.勺状沟壑地貌发育依次经历的主导作用是
A.地下水侵蚀、重力崩塌、溯源侵蚀
B.溯源侵蚀、重力崩塌、地下水侵蚀
C.地下水侵蚀、溯源侵蚀、重力崩塌
D.重力崩塌、溯源侵蚀、地下水侵蚀
11.雨季勺状沟壑地貌变化最显著的要素是
①长度    ②宽度    ③粒径    ④深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解析:
9.C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是黄土勺状沟壑形成的直接相关的因素。
10.A 勺状沟壑的形成由于黄土湿陷性强,形成的地下径流进行黄土潜蚀,形成黄土暗穴等,发展壮大受到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的共同作用,承受不住上覆黄土重力而发生坍塌,形成黄土陷穴、然后沟头的溯源侵蚀促进了勺沟的进一步发育,陷穴不断后退成勺状。
11.D  雨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水流流速较快,因此流水下蚀、溯源侵蚀能力增强,所以勺状沟壑地貌的深度会变深(下蚀)长度会变长(溯源侵蚀)。

(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沟壑系统主要由浅沟、切沟、冲沟等沟壑组成。勺状沟壑是独特的沟壑,因形状像勺子而得名。降雨时,地表径流进入勺沟,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勺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沟壑。下图意沟壑系统和沟分布。
图片
(1)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勺沟的分布特征。(4分)

(2)与切沟、冲沟相比,描述句沟外部形态的主要差异。(4分)

(3)浅沟、切沟、冲沟是沟谷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推断三者的演变顺序,并说明原因。(8分)

(4)分析该区域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
17.(1)分布不均匀(2 分);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边缘(2 分)。(每点2分,共4分)。
(2)与切沟、冲沟相比,勺沟,从上游到下游的沟体逐渐减小,即沟体变窄、变浅(窄、浅各2 分,共4分)
(3)演变顺序:冲沟形成时间最早,切沟次之,浅沟最晚;(2 分)
判断理由:浅沟沟道浅,侵蚀时间短,为沟谷发育初期(2 分);流水侵蚀作用持续(季节性暴雨),下蚀增强,形成切沟(2 分);经溯源侵蚀,切沟长度增加,沟谷变宽变深,接纳若干次一级切沟,形成(成熟的/典型)冲沟(2 分)。(每点2分,共8分)
(4)勺沟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汇流面积小(2 分);勺沟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历时短(2分);黄土下渗作用强(陷穴增强下渗),地表径流量小(2 分);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弱。(每点2分,共6分)

(2022届衡水金卷二)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沟谷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独特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坡面上沟壑不仅数量多,类型也多(左图),勺沟是其中的一种。据调查发现勺沟沟尾多与暗穴(右图)相连纵横,其形态和空间分布与其他沟壑有所不同。千沟万壑的高原景观,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为保民生、促发展,延安新区北区实施平山造地工程。
图片
(1)指出黄土陷穴与暗穴发育的先后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从空间分布和形态方面比较勺沟和切沟的异同点(6分)

(3)描述勺沟的形成过程。(6分)

(4)分析该区域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
18.(1)关系:暗穴早于陷穴。(2分)
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受潜蚀作用形成平行于地面的暗穴,后因重力作用,导致上覆土体塌陷,开成陷穴。(4分)
(2)同:均位于坡面;沟缘明显。(2分)
异:勺沟位于坡面中上部,上宽下窄,呈宽浅V型;(2分)切沟位于坡面中下部,上窄下宽,呈尖V型。(2分)
(3)勺状沟壑形成于黄土潜蚀的坡面,(2分)后受到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共同作用,尤其是沟头的溯源侵蚀促进了勺沟向上游发育;(2分)沟尾因(下渗或暗穴)流水减少,下蚀、侧蚀减弱,沟身变窄,直至消失。(2分)
(4)勺沟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汇流面积小(2 分);勺沟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历时短(2分);黄土下渗作用强(陷穴增强下渗),地表径流量小(2 分);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弱。(每点2分,共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