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gudian386 2022-02-03

#最早的门神是谁#

门神,可能是我们国家神话传说里独有的存在,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抛开迷信的思想,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你要想看到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哪家哪户张贴门神,恐怕城里很难见到了,只有去到乡镇或者一些传统习俗保留比较多的地方。

沽酒客可以肯定,今天包括咱们八零后这一辈的人,如果不是对传统文化有偏爱的话,就算知道有门神,但是到底有哪些门神,谁又是最早的门神。恐怕就无从谈起了。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当时人们贴的是什么?或者具体的方式。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不过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而门神除了上述的二位外,还有:福、禄、寿星三神、文、武财神、赐福天官、刘海戏金蟾,招财童子小财神、秦叔宝、尉迟敬德、魏征、包公、文天祥、温峤、岳飞、哼哈二将等等。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不过这就是后来的发展了,有的没有起到守护门户的作用,反而是有所期许和希冀。有的则还分了前门和后门。据说到了抗战时期,还有贴抗战军民的,表明当时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而哼哈二将,一般是庙门当门神。还是各有各的讲究。

不过关于最早的门神,上古黄帝手下的大将神荼和郁垒,倒是值得我们来说一说。

首先,今天我们基本上会读成神荼(Shén tú)和郁垒(yù lěi),不过其实这样的读法是讹读,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神荼(shēnshū申输)、郁垒( yù lǜ郁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莫非后来的国人都像我们四川人习惯认字,只认它的半边呢?当然不是。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这里面固然有这个因素,首先之前的读音在社会发展变迁当中被逐步替代和遗忘了,第二就是字体的变迁当中,由繁到简,最初写法,是“神荼鬱壘”,而不是“神荼郁壘”的。后来,在汉字简化的时候,把“憂鬱”这个“鬱”和“濃郁”的“郁”简化为同一个汉字了。这样,“神荼郁垒”的读音可能就随之读作“shén tú yù lěi”了。

当然,民间流传的东西,我们从民俗就好,不必刻意去效仿孔乙己,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不过知道它的演变过程,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神荼郁垒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他们一出生就不是凡人,如果沽酒客手头的资料没有问题的话,最早关于二人的或者说二神的记载是在山海经。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山海经·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朔。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当然其他汉朝典籍也有记载,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去查阅。这二神,出生在东海的一座叫度朔的山,又名桃都山。有一株很大的桃树,到底有多少,延展有三千多里地,乖乖,这可不得了。树上还站着一只金鸡,每天打鸣,但是它的东北方向有一道鬼门,这里就是鬼的朋友圈,聚集地,天天盘算着吃这棵桃树。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黄帝手下两员大将,名字今天却没有叫对

轩辕黄帝知道了,自然不干了,要是被他们吃光了,那公鸡没地方打鸣,天就不会亮了。于是派神荼郁垒两兄弟去镇守。群鬼听话就算了,如果不听话那就全部绑起来喂老虎。众鬼见二人长相凶神恶煞,比他们鬼还恐怕,又力大无穷,法力无边,哪里敢造次。自然要乖乖地接受领导和管理。也就天下太平。

后来他们的故事被广泛流传,在钟馗出道之前,他们是中国最早的捉鬼大师,所以老百姓觉得用他们当门神,守护一家平安再好不过了,于是就成为了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门神了。一左一右千百年来,守护了千家万户无法计数,堪称业界楷模。

要不是后来,门神这份职业吃香,其他人轮岗得越来越多,恐怕他们今天的知名度还应该更大。

后来除了门神,家里各种神也被世人供奉出来,比如灶神、财神、厕神等等,反而神多难供,地位不再显赫了。其实,最初的门神并非具体的人格神,没有姓名之说,而其地位更不像如今之低。这就是民俗文化演变的有趣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