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最古老的建筑——乌塔

 黄之中 2022-02-03


图片


Source:转自微信公众号'美的历程aes'

崇妙保圣坚牢塔

图片

年代:五代·闽 公元941年;;

坐标:福建 福州 乌山东麓

精华:中国屈指可数的五代楼阁式石塔,福州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之一,福州的历史文化名片

一、简介

崇妙保圣坚牢塔,坐落在福州乌山之东麓,福州人更多是称它作乌塔。乌塔,塔高7层,平面8角形,高约35米,由五代时期闽王王延曦(941年)在唐无垢净光塔的遗址上修建,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五代时期楼阁式石塔。

福州千年的城市记忆,可以说浓缩在这句话里:“三山两塔一座楼”。其中,三山是指福州城内鼎足而立的乌山、于山和屏山。而这三山之上,又各自有标志性建筑,乌山的乌塔,于山的白塔以及屏山的镇海楼。传说,三山是福州的龙脉,乌塔、白塔就是龙的双角。

图片

目前,乌塔仍保存了众多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如,唐无垢净光塔碑、五代佛像及浮雕龙纹、明代天王像等等。关于唐碑、五代佛像及福州人为保护乌塔和地产商斗智斗勇的故事,推荐点击阅读原文,看看网友驿动的心222在6年前写的文章——《福州·乌塔(崇妙保圣坚牢塔)》

二、石塔先锋

中国唐代及唐代以前用石材建塔,大多是舍利塔、经幢、密檐式塔等体量较小的塔,可供游人登临的楼阁式塔,大多是木构或者砖木混合结构。

而建于五代闽国时期、可供登高远望的乌塔,堪称是楼阁式石塔的先锋。从五代、北宋开始,以石材建造楼阁式宝塔,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一种潮流,在福州、泉州、莆田、潮州等地,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图片

▲乌塔/福州/五代

图片

▲仁寿塔/泉州开元寺/南宋

三、塔身细节

1.塔座龙纹与莲瓣纹

乌塔首层基座的龙纹,是能够作为判断乌塔年代的重要参考。龙纹虽龙首神态稍弱一些,但游龙的神态、动作、细节仍传承了许多唐风。

图片

龙尾与其中一后脚交缠,是唐代龙纹的典型特征。此特征延续到五代、辽、宋仍较为常见。

图片

龙纹之下,为莲瓣纹,猜测应为须弥座的一部分,莲瓣不及典型唐代莲瓣纹的圆润。

图片

图片

▲唐代华清宫遗址柱础莲瓣纹

图片

▲五代末期的广州光孝寺西铁塔

莲瓣纹则继承了唐代的丰满

3.塔檐

比泉州开元寺双塔早了几百年的乌塔,虽然没有像双塔那样,模仿斗拱细节,但还是模仿了因柱子“升起”,而形成的塔檐优美且过渡自然的弧线

图片

4.明代天王像

明天启年间在首层的八个角各补上镇塔天王像1尊。作为镇塔天王,完全没有唐宋时期,那种天王应有的威仪与力量。缺了点“神”,这也是明清石刻的一大特征。中国雕塑艺术在明清的精神衰落可见一斑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比上承唐风的

辽代万部华严经塔的天王像(右)

四、邻近看点

1.乌石山石刻

乌石山,山上有众多从唐至清的摩崖石刻,承载着福州的历史记忆。 

图片

图片

▲100多年前从乌山拍的老照片

李白族叔、唐篆书大家李阳冰的般若台石刻。李阳冰的篆书被赞誉为李斯之后的第一人,他的石刻,世上仅存4幅,福州存有其一。

图片

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的“第一山”。

图片

2.三坊七巷

严复、沈葆桢、林觉民……近代从三坊七巷风云人物多不胜数,虽历经大规模的改造,不少本地人都说三坊七巷失去了许多原有的韵味。

图片

但作为游客,我仍然觉得三坊七巷非常值得一游,且不说里面各种清末民初的大名人故居,那古民居里,竟然还有好几座明代遗构,光是这点就已让人觉得值回票价!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三坊七巷内的小吃,当你在三坊七巷品尝过“永和鱼丸”、“同利肉燕”、“木金鱼丸”、“鼎边糊”、“花生汤”等等福州小吃后,再去吃鼓浪屿上的,鼓浪屿上的简直不堪入口。

五、江老先生

参观三坊七巷时,有幸遇到原居民、退休大学教师、87岁高龄的江老先生,带着我参观每一座三坊七巷的民居,给我指出精华所在;又邀我去他家中,请我喝茶;傍晚又带我上乌山看李阳冰的般若台石刻。前前后后共陪着我走了6个钟!

走到乌塔下时,老先生对我说,他小时候经常爬上乌塔玩。也难忘精神矍铄的江老先生,以87岁高龄跳跃着上“第一山”石刻阶梯的情景。

参考文章:

1.《福州连江护国天王寺塔建造年代考证》_孙群

2.《宋元泉州石建筑技术发展脉络》_闫爱宾

3.《福州古塔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探究》_孙群

4.《福建沿海部分石塔》_蒋剑云

5.《福州·乌塔(崇妙保圣坚牢塔)》_驿动的心222


来源:美的历程a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