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以古真能鉴今,明朝万历年间存在的土地难题、税收困局、制度沉疴、腐败弊端等问题在当今社会都依然存在。比如制度:明朝以“儒家思想”治国,礼仪道德高于一切,文官集团及皇帝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儒家思想崇尚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规矩方圆的社会制度,这个完美幻想成为阳面上的执政理念,但同时大家又在阴面的潜规则下互相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一阳一阴,一套儒家理论,一套潜规则,两者互为表里组成了这个封建王朝。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不也正是如此吗? 读完此书发现以前学习的正史有点片面了,非黑即白。比如高中看《资治通鉴》就有这种感觉,书中所写的人物总是在开篇就给予这个人物历史评价:是英雄还是枭雄、是明君还是昏君、是良臣还是贪官,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是因为哪一个人哪一些事或者是制度的哪一个弊端,一个人的失败必定是选择上的哪些错误决断亦或是性格上的哪些致命缺陷。所有人所有事仿佛避开了这些缺陷、错误、弊端,事情可能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转变。 看那种书的感觉就像是我站在上帝的视角,我知道书里人物的性格优劣、人生起伏,我知道整个朝代的兴盛荣衰、历史走向,我可以通过矫正这些所谓的缺陷、错误、弊端来给历史带来改变,但这可能吗?怪不得穿越小说这么流行,看了这种写法我也想穿越回去拨乱反正一下。 古人大都是聪慧的,比如张居正看到了国家财政上的弊端而进行土地改革;申时行看到张居正的做事风格所招致的下场而选择中庸行事;万历看透了在当时皇帝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岗位一个机构,并不能在政治上发挥多大作用,而选择消极抵抗以保持自我的个性;海瑞看到官场上的不良风气,期待以高标准对人对己来实现太祖立国之初的美好愿景。 可以说当今社会除了在技术层面和他们有所区别,其他现在所遇到大部分问题他们也都曾遇到过,并都试着解决或抵抗。所以今人穿越到古代不一定就能有所作为,那里有另一套运行规则,不能适应就会被规则消灭,那些穿越小说有很多不可取之处。 另外明朝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匪夷所思的皇帝。比如喜爱做将军的正德皇帝,爱好修仙的嘉靖皇帝,28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史上最宅的万历皇帝,沉迷木工的天启皇帝,喜爱美食肥胖而死的洪熙皇帝,热衷房事的隆庆皇帝。所以《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这么有意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明朝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 最后《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以年代为时间轴,不以人物为标签,更不会试着把历史的问题归结为一时一事,他主要通过对几个人的一生描述来说这个朝代的制度、财政和他的历史观。这些人物在他的表述中不再仅仅是几个标签,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极具可读性。 ![]() 2018.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