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丨疟疾穴

 阅海书馆 2022-02-03



疟疾穴
【位置】相当于经外奇穴疟门穴。
【取法】 手指平伸,手背向上。在中指与环指之间的赤白肉际处,即第三、四掌骨远端之间取之(图 2-38)。


【作用】 具有清热祛邪、驱虫、杀虫的作用。
【主治】疟疾。
【治法】嘱病人两手四指并拢,并轻度握卷。暴露疟疾穴后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以15°~20°迅速刺人1寸左右,行捻转泻法,待出现局部酸胀感后留针 30 分钟,每5~10 分钟行针 1次,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轻症只取一侧穴位,重症可取两侧穴位。

【注释】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侵入血液和人体组织内,表现有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头痛、脾肿大和贫血等症状。中医学也称之为“疟疟疾穴(疟门)疾”,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
疟门穴是近代医学家发现的一个治疗疟疾的经验穴 因此穴有清热祛邪、驱虫、杀虫的作用,治疗疟疾有显著的疗效。疟门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两支脉通过之处,而手厥阴与手少阳又互为表里关系,所以针刺疟门穴可以由表及里,通调厥阴及少阳之经气,从而达到通利三焦、扶正祛邪的目的。现代医学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疟门穴,可反射性地引起整体的防御能力上升,并进一步活跃全身网状细胞的吞噬能力而达到消灭疟原虫的目的。对于慢性疟疾病人
如针刺疟门穴效果不佳时亦可用三棱针点刺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之中)放血 3~4 滴,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病例】 杜某,男,7岁,学生。因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于1992 年8月3日就诊。检查:血液厚薄疟原虫涂片及间接血凝试验呈阳性。诊断为疟疾,取疟疾穴(双侧)针刺,治疗1次后病人发热、头痛等症状有所好转,治疗4次后检验疟原虫涂片为阴性,且所有临床症状消失。3 个月后复查血疟原虫涂片为阴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