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到了清朝只称皇帝的年号,而不称谥号或庙号,专家:自己玩坏了怪谁!

 where5 2022-02-03

因为到了明清之际,皇帝们大多只有一个年号(也有特殊的明朝明英宗有两个年号,清朝清太宗有两个年号),一个年号皇帝登基开始使用,一直用到皇帝驾崩。所以明清之际皇帝的年号就能代表皇帝在位时间(除了那两个特殊的)。称呼皇帝的年号就知道是哪位皇帝了。

我们现在称呼汉朝到隋朝时期的皇帝为“汉什么什么帝”汉武帝,汉献帝,隋文帝,而称呼唐朝,宋朝,元朝皇帝为“什么什么宗”,比如唐太宗,宋神宗,元文宗,而称呼明清皇帝则直接称呼他们的年号(比如嘉靖,万历,乾隆)。当然也有称呼明朝皇帝为什么什么宗的(比如明神宗,明英宗),但是称清朝皇帝的话都称呼皇帝的年号。

Image

比如我们不称爱新觉罗玄烨为“清圣祖”,而是称呼他为“康熙”,不称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清高宗“,而称呼他的年号”乾隆“。

既然说到了年号,庙号,就先说说古代这些“号”是怎么回事?年号就是皇帝用来纪念的名号,汉武帝首创,袁世凯的年号“洪宪”是最后一个年号。自汉武帝首创年号以来,有的皇帝们用过很多年号,有的则用过一个(这种大多数情况是皇帝短命或遭遇变故)。改年号叫做改元,有的皇帝一年多次改元,有的几年才改元一次。用过最多年号的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她一生用了十七个年号。

再一个就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被后世供奉在太庙中的一个称号,也就是那个牌位上刻的字,就是庙号。

除了庙号还有谥号,谥号是对一个皇帝一生的评价,谥号有好有坏。

Image

这三个号说完了再说说为什么汉朝到隋朝时期称皇帝的谥号,唐朝到元朝称皇帝庙号,而明清之际(特别是清朝)称呼皇帝的年号。

谥号很早就出现了,始于西周,比如周武王,周成王,这其中的”武“,”成“二字就是二位王的谥号。是对其一生的盖棺定论。谥号经历西周,东周,秦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却不用谥号和庙号,因为他认为后世以及子孙议论自已不好,因此秦两代无谥号以及庙号。

汉朝继续继承谥号,皇帝们都有谥号,但是在隋朝以前,皇帝们并不是都有庙号,只有对国家有极大贡献的人才有庙号,因此只能称呼皇帝的谥号。比如西汉12位皇帝只有四位有庙号,刘邦是太祖,刘恒是太宗,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这四位皇帝都是对西汉有极大贡献的皇帝,这样的皇帝才有庙号。

到了唐朝,皇帝们的谥号越来越长,不方便记载也不方便读。相比之下,庙号就三个字,很好写,很好记,很好读,于是就称皇帝们的庙号,而很少称他们的谥号。比如你问唐文帝是谁,你可能一脸懵,但是要说唐太宗,你就知道是李世民了。

这样从唐朝开始,都称皇帝的庙号,经历了五代乱世,两宋,一直到元。

Image

等到朱元璋当上皇帝确定”洪武“年号之后,就奠定了明清两代了一帝一元的基础。之后两朝皇帝基本上都是一帝一年号(朱祁镇,皇太极除外)。但是明朝的皇帝,称呼他们年号的也有(比如正德皇帝,崇祯皇帝),称呼他们庙号的也有(明神宗,明熹宗),而清朝则是全部称皇帝的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在未入关前的两位皇帝则不一样,后世大多称他们的庙号(清太祖,清太宗),真正开始被称呼年号是从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开始的。

所以,我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呼经过两次转变,先是从西周到隋唐时期称呼皇帝谥号,从唐朝到元朝称皇帝的庙号,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确定了一帝一年号的格局,但是明朝皇帝的称呼并不唯一,有称呼年号的,也有称呼庙号的。真正完全称呼年号是从清朝顺治帝开始的。

Image

清朝的皇帝,一帝一年号,从登基开始用,一直把这个年号带进陵墓。年号就成了皇帝标签,一说这个皇帝的年号就知道是这个皇帝。

还有到了清朝时期,谥号已经被”用坏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长达二十五个字。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这时谥号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而庙号也同样如此,年号呢,就俩字,好记,好写,可读性好,还能代表皇帝,因此就称呼清朝皇帝的年号,而不用庙号和谥号。(其实这些称呼只是现代人们的称呼,在古代可不是这样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