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APPY NEW YEAR 清晏园杂记 文/吴永鑫 ![]() ![]() ![]() ![]() 小时候,祖父、祖母每次带我去姑妈家,都会做公交车经过人民南路,我透过车窗,经常瞥 见一座具有明清特色的房子,渐渐地,我对它的印象深刻了起来。我当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后来读了初一,祖父送给我一幅淮安市城区地图,我才知道那里叫做清晏园。 自从我上了中学,我忙于升学考试,我几乎忘了清晏园这个地方。我第一次去清晏园已经是 后来2019年的春节。 2019年的春节,我陪着我妈妈去清江浦文庙游玩,每逢过年,文庙的香火就旺盛起来,游 客们纷纷给老夫子烧香,祈祷子女学业有成。我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她的姨侄儿也来到了清 江浦区。我妈妈非常善良,她说既然来都来了,那就跟我们一起玩玩吧。我妈妈的姨侄儿比我小 两岁,我对弟弟说,我们去清晏园玩吧!我自己给她们带路,我一路上说了许多关于清晏园的知 识,可是弟弟丝毫不为所动,他咧着嘴巴、若无其事地走着。 从文庙穿过东大街和西大街,就到了清晏园,我第一次去这座园林似乎显得特别匆忙,我急匆匆地走马观花,什么也没看到,至于我那个弟弟,他对这些古建筑感到厌烦,他对我妈妈挥挥 手∶“你们玩吧,我还有事,我先走了。”我带着妈妈在清晏园逛了一圈,只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我回家之后觉得很不舒心,对美丽的东西,自己没有好好地去欣赏它。我那时候已经上了大学,即使我准备专转本,我的时间也比高中宽裕地多,我计划着,有 朝一日我自己去清晏园游览,一定要仔细地品读这座古典的清代园林。 2019年夏天,时间已经到了8月份,天气接近了秋凉,当时天下着大雨,昨晚还打了雷。我 骑着电动车出发,去欣赏清晏园。天公似乎理解我的心情,赐予我这样惬意的天气,不太炎热又 不太凄凉,而且空气非常湿润。上午8点钟,我走进了清晏园的小门,此时的雨已经停了,收起 雨衣,我抬头看见了隶书刻着的“奇趣”二字,走进去就是一座大假山,假山脚底下是荷花池,长 满了芙蕖叶。我沿着长廊向里走,就是甲袁堂,那是一座一丈见方的小阁,几位淮剧旦角在那里 存放道具。我踩着灰石砖路,穿过一个拱门,眼前的视野顿时一片开阔。 中间卧着一泊翠绿色的的湖水,湖水中间是一座尖尖的亭台,我朝着北边走,绕着湖水走一 圈。我看见了北边有一座高大的歇山顶建筑,周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茂密的青松遮住了屋檐拐角。我细看它的门匾,上面用草书写着“荷芳书院”四个大字,两边是淮安籍书法家谢冰 岩题写的楹联,门口有四级台阶,我走进去,里面摆放着书画,还有奇珍异石。我查阅了历史资 料才知道,清晏园建于1678年,后来的河道总督高斌为了迎接乾隆皇帝南巡,又斥重金重新修缮 了这座园子,并且于1750年建造了荷芳书院。而荷芳书院则是后来乾隆皇帝下榻的地方。我发现 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作为淮安人,我到了二十一岁才知道清晏园的传奇与奥秘。 乾隆第一次南巡,才四十岁,他那时候年轻力壮,文治武功,他生活在北方,来到清江浦的清晏园留宿,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与乾隆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大诗人袁枚,也曾给清晏园留下诗篇,他在《留别荷芳书院》当中 说,“四面莺声啼暮雨,半蒿帆影过低墙。”袁枚一生中壮游天下山水,浏览了数不清的江南园 林,凡有美的地方,都会有袁枚,自然他也会爱上清晏园这座官衙园林。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荷芳书院,继续向前走,西边是今雨楼,据说是过去河道总督署的官员 们会客聚餐的地方。今雨楼有两层,里面展览着江淮地区的镇水宝物的照片,还介绍了许多淮扬 菜的菜品,讲述了在康乾盛世的时代下,两淮的名厨集聚在清江浦,使得淮扬菜名噪京师,名扬 四海。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软兜长鱼的介绍,那是一道甜而不腻、养生滋补的膳食,皇帝十分爱 吃,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做为开国第一宴的菜肴。 往南走,就是关帝庙、河帅府、荷花池和御碑园。关帝庙几乎没有人,冷冷清清的,在淮安 这小地方,关公的文化几乎很淡薄,现在没有人再拜关公了,也许在广州或者台北,那里的庙会 香火才会浓郁一点。我知道,清代的清晏园是作为江南河道总督署的衙署官家园林的,曾经叫淮园、儋园,以前的总督老爷在这里办公,那种环境真的叫人神清气爽。 清代的满人贵族完颜麟庆写过《鸿雪姻缘图记》,里面也有对清晏园的描绘,在士大夫眼 中,每一座园林都是文化艺术瑰宝。我听说,每年春秋,都会有美术系的大学生来这里写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和园林发生了审美关系,是美的拥有者。拥有美,也是一种财富。 ![]() 作者简介:吴永鑫,淮阴人,一名大学生,擅长文史,热爱文学创作,发表过多部文学作品。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