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的春节(下)|柴胡

 运河儿女 2022-02-04


儿时的春节,印象最深的还是我12岁(1969年)的那个年,至今难以忘怀。

大年初一天刚亮,吃了“开口果子”,用“甜嘴”“恭喜爸爸身体健康”“恭喜妈妈越来越年轻”“恭喜姐姐找个好婆家”,然后,他们又分别恭喜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也许是妈妈一年到头天天第一个起床烧早饭的缘故吧!她大年初一不烧早饭了,在床上享受爸爸的早茶。守夜的爸爸烧好早茶端到床上,让我们吃了才开始睡他的“元宝觉”。



“恭喜恭喜!”

“恭喜一百二十岁!”

文革时期没人敢恭喜发财,小孩出门前,父母嘱咐再三,不能说漏嘴了。

我还没起床,门外一群小朋友拿着小口袋上门拜年了。妈妈一个个发瓜子、花生、果子、洋面糕。我穿好衣服还没洗漱完,第二批小朋友又上门了,一群接一群,三三两两。姐姐问我为什么不和小朋友结帮拜年去?我说“我才不干呢!拿个口袋像要饭似的!”大年初一,我就在家前面的叔子和堂哥家玩玩,与堂弟妹踢毽子、滚铁环。

中午吃剩饭剩菜。初一到初五妇女不进菜园摘菜,不作兴烧饭炒菜,全家人都吃除夕做好的饭菜,

初一到初四还不作兴扫地往外扔垃圾,等初四晚上接灶后才能扫地倒垃圾,打扫卫生过小年。

初二到初四,新婚大姐与姐夫回家拜年。那年月,本家有新姑爷上门都要“拉年酒”,紧门头(父辈堂弟兄)的本家都要带新姑爷吃年酒。新姑爷忙的吃不过来,叔丈人家才上肉圆子,就被大舅舅家拉走了。所以人们常用“过年的新姑爷”这句话形容“兴运”的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规矩,我这个舅老爷也跟着沾光,姐姐姐夫吃年酒都要把我带上,我跟着在陆家沟吃了七八家年酒。

无论拜年有多忙,初四必须回家接灶神,初五在家过小年。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初四除了要迎接腊月二十四上天归来的灶神之外,还要迎接五路财神。传说这天是诸神从天界重回人间的日子。也有地方除夕就开始接财神了。

“送神早,接神迟”,送神通常从清晨开始,晚上接神也为时不晚。

我家生活寒酸,接灶神没有大鱼大肉,爸爸用红纸糊了大公鸡和猪头,外加一碗小鱼、一盘米、一盘红糖,寓意新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甜蜜。焚香化纸后,全家人磕头,爸爸出门燃放鞭炮,这时候的灶神和各路财神就算全都各就各位了。

初五小年和初一一样,早上爸爸在门外放鞭炮,妈妈在室里条几上燃香点烛。条几上,除了初一供着的元宝锅巴、“子孙饼”外,还供上三碗小圆子,小圆子每碗就六个,三个碗上各放一双筷子。

过了初五就算过了年,有说“过了年忙种田,”还有说“有心拜年拜到黄豆串连”。就是说拜年可以拜到黄豆叶子长得连起来的时候。

大姐夫妻初二至初四在陆家沟勉强拜完了年,初六以后还去油坊头继续拜年。那里有姐夫的两个叔子和一个姑母,有我家老姨娘和堂舅舅。

拜年的礼物和在陆家沟一样,都很简单,就是两包一斤重的果子,用旧报纸裹成三角包子,贴上红纸。老姨娘儿女多,四个儿子一个闺女,到她家拜年,裹包子里的果子被抠空了,塞进了破布烂棉花,姐夫出门没多远就把裹包子扔到了河里。我跟着大姐和姐夫吃了近二十家年酒,裹包子被抠空了七八次,姐夫也回家重新包了七八次。

听爸爸说,初一到十一分别是六畜、人类和五谷的日子。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先造六畜,后造人,再造五谷,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七后才是人神日。

人日这天天气晴朗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

初八是谷蚕日,天气晴朗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副业兴旺。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万灵至高无上的神。初九这天,家家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求玉皇大帝赐福。这天禁止晒女人内衣和裤子,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不雅。

初十是石头节,人间不能动石头。“石”与“十”同音,所以这天有“十不动”之说,不得舂碓拉磨、开山运石等“十不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爸爸和我们猜谜语。姐妹们猜谜语打物谜,最简单的“小红枣子不多大,三间房子装不下”,稍微难点的“外婆家里一块笆,他一扯你一拉”……小妹眨巴眨眼一个猜不出来,缠着妈妈要告诉她。二姐很快猜出了第一个是灯,第二个是被子。我猜谜语喜欢打字谜,五十三年过去了,还记得“一剑砍弯了狗腿”“四个快落山的太阳”两个字谜,后者还是百家姓中的一个姓氏。我绞尽脑汁,翻肠倒肚猜几天都没结果,求爸爸告诉我,爸爸说“凡事依靠人,自己不努力,哪天长大成人?我初中快毕业才猜出前者是“龙”,后者是“罗”。真是:

往事如烟不复现,

不堪回首魂亦牵。

夕落瘦水凝眸处,

多少回忆在心田。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